下班返家,當心別把病毒帶回家!你有做好這幾件事了嗎?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上班成了今天的熱搜!開工之後,出門上班到辦公期間更要積極做好防護措施,然而,下班返家,也要注意避免把病毒帶回家,來看黃瑽寧醫師給父母的小叮嚀。

下班返家,當心別把病毒帶回家!你有做好這幾件事了嗎?

重視手部清潔,比戴口罩更能有效阻隔病毒。楊煥世攝

親子天下專欄作家,有在線課程《黃瑽寧的10堂育兒必修課(I)》、《黃瑽寧的10堂育兒必修課(II)》;著有《黃瑽寧醫生陪你健康育兒》(奇想國)、《發燒免驚!搞懂流感、腸病毒,小兒生病不心慌》、《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第一套劇本式繪本:《阿布與小樂》,獲選「2014博客來十大華文暢銷作家」,並有臉書粉絲團「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貴州衛視《育兒大師》常駐專家。

買不到酒精,過去我們在防流感的乾洗手、消毒液,對於消滅新型冠狀病毒有用嗎?

通通都有用的,其實病毒沒有那麼的強壯,75%的酒精一定殺得死,那些含氯的產品,次氯酸水或是類似的產品,聞起來好像有一點氯的味道,只要是合格的,大概都OK,還有一些是奈米金屬的,只要它的質量是OK的話,這三種比較常見消除方式都是有效的。

那些消毒液多久要噴一次,要如何判斷?

其實你噴上去的那一剎那,它就作用完了。

你看酒精噴上去,它很快就揮發了;次氯酸水噴上去,立刻作用完畢,就不再有殺病毒的效果;奈米金屬也是一樣,總之噴上去那一剎那,就是消毒完畢了。

如果你噴完立刻挖鼻孔、摸門把,那就是隻好再洗一次,因為立刻就失效了。

所以原則上,你的孩子或你自己的手,只要有碰到公共場所的各種表面,在觸碰口鼻之前,就先洗一下手。

所以,洗手幾個重要的時機:吃飯前、上完廁所後、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還有擤完鼻涕和咳嗽後,這幾個時間點就是最容易手上有病毒傳染給別人,或是你手上沾染病毒要傳染給自己的這些時間點,就記得一定要洗手。

其他的時機點,那就是看爸爸媽媽的習慣,比如說你在旁邊看“喔!你又摸了醫院的電梯!”好吧,那就出電梯再噴一次。

一噴完,又去摸旁邊的把手,如果你很緊張,像又是醫院這種環境,就是隨時只要有摸到公共區域,就可以洗一次。

由此可見,對於洗手這件事情,我剛剛講的就比較嚴格一點,因為洗手是真的有效的,洗手比戴口罩重要多了,這件事也是大家可以執行的。

大人要外出工作,可能才是帶病毒回家的主要來源,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大人回來之後,通常會有兩個擔憂,第一個就是我沒有生病,但是我手上可能有病毒。所以,大人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洗手,無論是溼洗手:溼、搓、衝、捧擦也好,乾洗手也好,然後衣服脫掉換居家服,就可以抱小孩了啊,這就沒問題。

第二個擔憂是說,大人自己生病,但沒症狀。

比如我們以前在講腸病毒的時候,很多腸病毒是大人帶回來的,爸爸媽媽說:“我沒有啊!”醫生會說:“因為大人得腸病毒會不知道自己得了,所以就有可能傳給小孩。”

旅遊史和接觸史還是最重要的。比如說,爸爸媽媽從疫情嚴峻的地區回來,“我沒有生病哦,可是為了我的孩子,我自我隔離14天,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我身上有沒有病毒。”

那這個自我隔離就是要比較嚴謹了,你就不可以抱小孩,你說“我戴著口罩抱啊,”不行,口罩不是百分之百。

我這裡只是要強調,對於無症狀的人,做什麼都一樣,所以你是從相關地區回來,就自我隔離吧,不要跟你的小孩接觸了。

衣服我們可以天天換洗,但外套我們不會天天更換,外套上面會不會吸附一些病毒,該如何處理才好?

像衣服纖維這類材質,不是光滑的表面,雖然會吸附飛沫,但病毒在上面不會活太久,大概一個小時左右就會死掉了。

所以,你可以把衣服、外套放在烘衣機烘一烘,或是晾一天,晾在那邊叫小孩不要碰就好了,或是你有一個特別的區域就掛起來,其實病毒沒有那麼強,在這種會吸水的材質上面,它很快就幹掉了。

但如果是光滑表面,有時候是潮溼環境底下,那個飛沫裡面的病毒可以活比較久,所以反而手機比較危險,光滑表面反而要小心。

我自己的做法是,洗手的時候就會順便消毒手機。

黃瑽寧醫生的防疫小叮嚀:各位爸爸媽媽,這場疫情看起來不會那麼快結束,既然是個長期抗戰,就像馬拉松一樣,你看馬拉松選手,沒有人一開始就在衝刺的,後面就會沒力了。還不如保持冷靜的心情,做該做的事情,用平常心來面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自己的抵抗力,來面對這場馬拉松的防疫作戰。

網絡上有一個貼圖很諷刺,就是說如果跟大家說口罩可以防疫,大家就會開始搶購口罩,跟你說吃什麼營養品有效,大家就開始吃營養品,但是跟你說運動有效,大家就像聾了一樣(笑)。

提升抵抗力沒有快捷方式,只有每天正常的過健康規律的生活,才可以在面對這種很多不確定性的時候,保持平靜的心和強健的身體。(採訪整理:林靖軒、邱紹雯)


下班返家,當心別把病毒帶回家!你有做好這幾件事了嗎?

更多正確防疫小知識

配戴口罩的時機

1.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時。

2.進出醫療院所時,應全程配戴口罩。

3.出入通風不良、擁擠密閉的空間時,例如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4.本身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5.如果你所居住的地方口罩短缺,請許優先把口罩留給病人,陪病者,醫護人員等等,是更好的權宜之計。

環境消毒,使用稀釋漂白水要注意:

1.一般環境如傢俱、廚房,可以用1:100的稀釋漂白水(500 ppm)。

2.浴室或馬桶表面則應使用1:10的稀釋漂白水(5000 ppm)消毒。

3.消毒時,需使用當天製作的漂白水,每天消毒一次。

4.用不完的稀釋漂白水,不能隨便倒掉,以免破壞生態,特別是不能倒到馬桶或廁所裡,會消除化糞池裡的細菌,導致無法正常分解排洩物。因此建議漂白水調配少量,當天用完就好。

下班返家,當心別把病毒帶回家!你有做好這幾件事了嗎?

細菌病毒都害怕的洗手方式,get起來

而預防感染,勤洗手仍是王道,正確的肥皂洗手方式除了「溼、搓、衝、捧、擦」,還要記得「內、外、夾、弓、大、立、腕」7個部位都要洗到,才能把病毒「洗掉」;

內:搓揉手掌


外:搓揉手背
夾:搓揉指縫
弓:搓揉指背與指節
大:搓揉大拇指及虎口
立:搓揉指尖
腕:清水衝淨並擦乾雙手

沒辦法用肥皂沖水洗手時,清潔手部的6個重點

1.以肥皂洗手為主,真的不得已才用自制消毒液或市售消毒產品應急。

2.若是有手上有明顯髒汙,甚至有口水、鼻涕等分泌物,先把髒汙擦掉再使用消毒液。

3.自制消毒液調製方法:準備10公升的清水,加入1c.c.市售含氯漂白水(濃度5~6%),可調製出濃度3~5 ppm 的消毒液,並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

4.購買市售消毒產品要有滅菌效果的檢驗報告、公開成分,並按照建議方式使用,可用在肌膚上的再拿來清潔手部為佳。

5.清潔時兩隻手都要完整沾取到消毒液或消毒產品,滅菌才全面,所以噴在手上後,手心、手背、手指間要帶過搓一下。

6.不管使用自制消毒液或市售消毒產品清潔手部,噴完消毒液後都要再用清水沖洗或清水擦拭雙手,至少要用溼紙巾擦過,避免消毒液殘留讓孩子吃下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