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下的首家機構,敢問教培業路在何方?

疫情倒下的首家機構,敢問教培業路在何方?

2月6日晚間,成立13年的兄弟連教育宣佈倒閉,曾經營收破億,掛牌新三板,創始人悲情發文,讓教培業同仁唏噓不已,中小機構路向何方?

01

兄弟連倒下,下一個兄弟會是“誰”?

兄弟連創始人李超在6號發表的公開文章《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中,沉痛的寫到:“兄弟連是我親生的,寫這封信的時候我的心在滴血,未來要獨自面對沒有你的日子,傾盡所有隻求你能活下去,大災面前只能眼睜睜看著你逝去……”

兄弟連曾是PHP編程教育的一匹黑馬,這個以“變態嚴管,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為口號的機構,在高光時刻曾拿下華圖教育上億元投資。母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後,兄弟連更是開啟了高速擴張線下校區的步伐,在各地設立教學中心,業務跨度覆蓋全國。

到了2019年,兄弟連便深陷困頓。“節前咱們勒緊腰帶,緩發工資、全體動員,壓縮成本,就是為了節後招生旺季打個翻身仗。哪知這次疫情來的如此兇猛、猝不及防,把我們的計劃全部打亂。”

但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這家教育企業還是沒能撐下去!他在信裡表示,公司宣佈倒閉,北京校區員工遣散,其它城市分校自負盈虧。

壯士斷腕,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充滿了悲壯,也讓處境艱難的中小機構陷入了更多不確定性。

02

疫情持續,中小機構該如何應對?

作為一個經歷過非典的教培業老兵,我想對接下來的半年的應對策略談自己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丟掉幻想,主動轉戰做線上,渡過生存期(2~4月)

直到現在,還有一些機構對於疫情結束抱有很多幻想,我也一樣,希望它本月內就能結束,但我希望大家要理性,大家要關注一篇新聞: 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此次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這也就意味著此次疫情需要上升到國際組織層面,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每三個月一評估,也就意味著我們要

做好三個月不開線下課的準備

所以,丟掉幻想,把課堂搬到線上是目前唯一的出路,儘管是倉促上線,家長學員也可能不願意買單,老師也不習慣,但在災難面前,你沒有選擇的餘地,其實家長學員也一樣,誰堅持下來就是“剩者為王”。

作為一個教培業老兵,我相信:技術平臺只是手段,課程產品及教學效果才是王道,及時地調整自己的課程產品適應線上授課,這一點,要多聽聽既有線下,又做線上的那些同行的經營思路,因為那對你來講是最適合的。但如果你對原來的線下運營已經不感興趣,利用這個機會轉型做線上課程的分發商,也是一條出路,另當別說。

但如果還想在教培業做下去,一是切記要保護自己的生源,不要被大機構收割流量,線上合作要與純技術平臺公司合作,避免有產品輸出的平臺公司合作,防止流量失守;二是要建立自己的流量服務平臺,做好自己的流量保衛戰與蓄水池,這一點非常重要。

之前我寫過多篇在未來家庭教育將成為教培業招生引流的主渠道的文章,沒想到在這個特殊時期竟發揮起保衛中小教育機構生源流量的獨特功能。前天我曾撰文《半疫情下的家庭時光,你怎麼樣,孩子怎麼樣》引起強烈反應,有近千家機構諮詢如何搭建屬於自己的流量池。

想一想這個超長假期裡那些團圓家庭不和諧的事情,就會讓人心痛不已。家庭教育叫了那麼長的時候,為什麼發揮不了作用?為什麼不能夠把用在低效網課的時間讓家長來學習,讓家長們安定情緒,靜下心來,用心陪伴孩子成長。

也許他們會有別樣的收穫,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收穫一個更懂事,更成熟,更有責任和擔當的為孩子。這要比多上百次網課都有價值。

所以,作為教育人,在整個二月份疫情仍處在嚴控階段,大多數家長還與孩子在一起,做做家庭教育,與國與家,與家長與孩子都大有裨益,當然,我們機構藉此收穫口碑與流量,那是本來就應該有的福報。

2.未雨綢繆,規劃產品準備迎接井噴期 5—8月份(升學季)

相信我們強大的祖國,我相信五月份會迎來線下教育的正式開始。若你還在,你準備好課程了嗎?如上面所述,學生的週末與暑假時間被壓縮,我們原來的課程方式不能夠被有效使用,如何提早做好課程產品設計,一是做好5—7月份升學考試季的黃金季,二是要做好7—8月份的夏令營產品(OMO模式),是能邊遊邊學的,這個時候,你的線上教學的功夫就用上了。

優秀的機構,都要未雨綢繆規劃5—8月份的課程,當市場出現報復性增長的時候,你做好準備了嗎?據我所知,我有幾個朋友已經預判出受疫情影響,中考、高考升學類的學生兩極分化更加嚴重,中考集訓營,高考集訓營將在5、6月份需求出現井噴;8月份的夏令營也將盛於往年。

最後,我與大家分享[美]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一書的一句話:

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大火越燒越旺。

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優秀的教育培訓機構會具備 “反脆弱性”,危機和壓力帶來的變異,不僅僅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動因,也是我們機構商業模式和組織變革的最佳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