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年危機的一點思考:路在何方

在頭條問答上看到一個問題,說的是人到中年,多做有趣的事,少見無所謂的人

看到這個問題,我腹有千言,但是落筆成了一句嘆息。

為什麼人們喜歡關注中年這個群體,而不是一句成年人來概括。

大概是因為中年人是一個脆弱的群體


關於中年危機的一點思考:路在何方


一說起中年危機閃過我腦海的是中興42歲員工的羅生門,以及為之引發的中年危機大討論。

聽講座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你是誰,你從哪來,要到哪裡去

從哲學的角度看中年危機恰恰是哲學的上的要去哪—路在何方。

什麼是中年危機,中年危機的本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收入預期不足以支撐你的生活成本。

舉例來說可以說,

在我20歲的時候,我想買輛車,好咬咬牙,貸款買了;

等到25歲的時候,要結婚了,又東拼西湊,貸款把房子買了;

等到30歲時,孩子要上學,我可以從手頭擠出一部分錢來,給孩子上個好學校,報個補習班

等到到了35歲,爸媽幹不動了,要退休,辛苦了一輩子,要讓他們有個好的養老環境。

這一切的一切都要錢

關於中年危機的一點思考:路在何方


人生的前半部你可以用激進的方式用身體換金錢,但是,收入和崗位都是有天花板的。

20歲時你可以說我以後每年收入遞增,但等到35歲以後,如果沒有特殊的機遇和能力,你收入已經到頂了;

你的收入到頂了,但是你的支出不會。

房貸,車貸,教育,醫療,養老,沒有一項是可以停下來的。

你要祈禱,最好你或者你的家人不會生大病,如果任何一項平衡被打破。

就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興員工遭遇,就是現實案例。

說實話,沒有任何辦法說幫你解決中年危機。因為這不是問題,這是現實,你能做的就是接受它。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在北京有房有車有過百萬存款,我想超過絕大多數人應該綽綽有餘吧!但當疾病襲來時,他的岳父短短29天就去世,他花光存款甚至決定賣房,照樣感受到了深深的無力感。

關於中年危機的一點思考:路在何方


中年危機,其實是不少人的自我矯情,你跑去問問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像保安、清潔工、外賣員等,問他們有沒有中年危機,他們準會笑你。

因為生活從來都沒有對他們輕鬆過,每一天都是“危機”,不用等到中年。

最後呢,用一句來結束本文,上帝永遠眷顧勤勞的人。

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留下你的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