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資護士:護至中年,路在何方

筆者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一篇文章——《一名老護士的出路,刺痛無數同行的心》文章的內容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因為感同身受。文章中寫到四十歲左右的“老護士”群體普遍存在一種無力感,這是一種立體的無力感,既來自眼下的工作、收入、身體、家庭、社會,又來自對自己前途的迷茫。

高年資護士:護至中年,路在何方

自身體會

筆者從23歲大學畢業後,進入醫院從事護士這個職業已10年有餘,這10餘年從青春年少走到已為人母,從手忙腳亂的“美小護”走到工作嫻熟的“老護士”,每天重複著忙碌與壓力。

想當初年輕時,上個夜班那都不叫事兒,就算連上幾個夜班也不會太疲勞,睡一覺就緩過來了,但現在卻有些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何去何從……

現在護至中年,家庭穩定、人際關係穩定、工作也穩定,一切都穩定到似乎一眼能望到頭,讓我一度懷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跟同事聊起此事,大家也都存在同樣的困惑,護至中年,路在何方?

高年資護士:護至中年,路在何方

現狀

高年資護士臨床工作時間長,實踐經驗豐富,專業知識相對較全面,病情觀察仔細,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在臨床急救上有極大的優勢,對待護理工作態度認真,責任心強,更讓人信賴。

在“2018護理創新發展論壇”上,國家衛健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專家表示:“大概有30%的在高年資護士在人員安置使用上存在浪費。”尤其對我們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單位,有很多資深的、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不能在她們喜愛的崗位上長期發揮骨幹作用,造成人才的浪費。

現實工作中資深護士大多有兩個去向:

一是在工作中表現出色的可能被提拔為護士長,從事護理管理工作,也可在自己熟悉的專業走專科護士的路線,但這畢竟只是一小部分護士的出路。

二是逐漸分散到一些如門診、病案室、供應室等沒有夜班、專業性也比較低的崗位上,但這樣的崗位也是有限的。

高年資護士:護至中年,路在何方

建議

從醫院管理方面,應為高年資護士提供外出學習進修的機會,有利於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提升,開闊自己的視野。

從科室管理方面,實施分層管理制度,根據高年資護士的專業水平、工作能力、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等因素的不同進行分層,確保分層具有合理性,然後將高年資護士放在科室合適的崗位,合理排班,發揮其作用,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實現其自身價值。

從自身方面,高年資護士應總結工作經驗,參與護理、教學、科研等業務管理的工作,發揮自己的工作優勢,工作潛能,體現自己在護理工作中的價值。另可培養一些業餘愛好,如游泳、畫畫、讀書、旅遊,親近大自然,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找到人生的價值所在。

當然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借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的名句: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足矣……

生活不應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應有未來和遠方。對於高年資護士的出路?您有何高見?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臺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