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面、老滷、老茶、老酒……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痴迷於“老物件”?

老面、老滷、老茶、老酒……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痴迷於“老物件”?

老酒、老茶……中國人收藏老物件,收藏的是什麼?

收藏老物件,收藏文化,收藏曆史,收藏傳承

中國人似乎天然對於“老物件”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歡。

最明顯的體現在古董身上。對於年代久遠的東西,大多數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值錢。夏商周鏽跡斑斑的青銅器,和元明清洗舊如新的大花瓶,要是在街頭做一個投票,青銅器絕對是壓倒性的勝利。

而從古董思維遷移出來的,是中國人對於一系列消費品的“老”的追求。

以麵點界的饅頭為例,“老面饅頭”的殺傷力絕對稱得上一流。

老面是什麼?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上一次發麵蒸饅頭時候剩下的一小塊麵糰,因為裡面有很多酵母菌,所以下一次發麵的時候,這一塊老面可以作為菌種進行發酵,一次次發酵後總是能剩下那麼一小塊麵糰,稱之為老面。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滷菜界。

滷,這種起源於先秦、成形於元明的家常手藝,其產物是遷人騷客在飲酒賦詩時最好的伴侶,“萬物皆可滷”更是一種與火鍋“萬物皆可涮”並駕齊驅的高明烹飪方式,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開一鍋滷水,對於一間滷菜鋪乃至一個家庭來說,是一件大事。每一家滷菜鋪,都有自己秘不外宣的滷水配方,各色滷料的分量,水與醬的比例,都至關重要。

因為這不僅僅關係到這一口鍋的滋味,還關係到這口鍋以老滷的身份影響後面千千萬萬口鍋的滋味。

“老面饅頭”不同於尋常饅頭的韌勁與甘甜,“老滷水”鮮亮濃郁的味覺享受……時間越久,老面越甜;時間越久,老滷越香。

如果時間有味道,那必定是老面的味道,也是老滷的味道。人們總能從中細細咀嚼出幾代人傳承不間斷的工藝與匠心,是一以貫之的堅守,更是時光給予守護者最好的獎賞。

中國人講究“傳家”,“老面”與“老滷”的傳承,算是“傳家”中比較平民化接地氣的一類;還有黃金玉器,電視劇裡演的婆婆給兒媳婦玉鐲子,兒媳婦又給孫媳婦同一個玉鐲子的情況還真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最高端的古代汗牛充棟的大學儒,有“詩書傳家”的風采;再者就是古玩字畫這類具有收藏價值的東西,在這其中,有極其特殊的一類,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品用。

老面、老滷、老茶、老酒……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痴迷於“老物件”?


沒錯,我想說的就是普洱茶和白酒。

普洱茶,首先是採摘源頭的“血統”要老,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在原始森林中天生地養百年以上,才有資格稱為古樹。“採自古樹”——是優質普洱渾然天成的一張鎏金名片;

而對於成品茶,也有自己的一套時間價值法則:隨著存放時間的不斷遷移,普洱茶內的黃酮類物質增加,多酚類物質減少,湯色越紅潤明亮,入口的味道也更加醇和豐滿。

這和白酒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白酒而言,酒質與口感的絕妙,首先就在於窖池的“老”。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還需窖池老,擁有豐富的微生物菌群的老窖池,是白酒先天優良品質的基因密碼。

老面、老滷、老茶、老酒……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痴迷於“老物件”?


和古樹是優質普洱茶的鎏金名片,一個道理。

五糧液為什麼能夠成為濃香大王?從第一代五糧液一直到今年上新的第八代經典五糧液,經久不衰的五糧液為什麼公認的好喝?

除了五糧釀造技藝的一輩輩傳承之外,還在於窖池的傳承。

早在652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也就是公元1368年,五糧液的窖池群就開始投產,使用至今,從未間斷,不是其他酒廠那種遺址的開發,而是釀酒微生物一路繁衍至今的真正的活化石。

老面、老滷、老茶、老酒……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痴迷於“老物件”?


“遺址修復,原貌重建”這種為了攬客進行的裝點門面,當然不如歷經歷史洗禮而一路走來的原滋原味更有韻味。

而陳年白酒的味道更不消說,酒是陳的香,已經成為了飲酒人心中不變的真理,陳年白酒受到消費市場與收藏市場的雙重熱捧,作為名酒代表的五糧液在拍賣市場上價格一路攀高,不久前,三瓶1978年五糧液長江大橋牌拍出了130萬的價格,且整場拍賣所得,五糧液悉數捐給了地震災區。

收藏老酒等老物件,收藏的並不僅僅是這件東西本身,收藏的更是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和代代傳承的文化。中國人對老物件的痴迷,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中國文化不斷的傳承。

這種源遠流長的傳承,讓中國人有消費時間價值的資本和底氣,像五糧液652年不間斷釀造的窖池,放眼世界都是頭一份。對於時間成本的認可,根植在每一個人的心裡。

老面、老滷、老茶、老酒……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痴迷於“老物件”?


收藏老酒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文化。

地大物博的中國,好東西很多,都埋在時間裡。五糧液,就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