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回杭、清晨5時“搶菜”抗疫先鋒們太難……

特殊時期,一些平時默默無聞的普通工作者衝在了養老保衛戰的最前頭。在全省1765家養老機構裡,成千上萬名養老人主動請纓,回到一線,傾心呵護老人,不得不與親人隔離新春佳節。有的沒來得及和家人吃上年夜飯,就回到養老機構,和老人同吃同住,工作到凌晨4時;有的狠心“拋棄”了住院的老父親,卻去院裡照顧幾百個“父親”“母親”;有的既當“總指揮”,也是 “廚師長”“護理員”,還成了“心理醫生”,全方位服務老人。

我們特開闢“戰疫先鋒·養老人”欄目,為大家展示那些舍小家為大家的“最忙碌的民政幹部”“最‘無情’的養老院長”“最溫暖的護理員”“最辛苦的護工”等。

“新冠肺炎碰上春節,許多老人要回家過年,既要防疫情,又要保障全院老人的安全,真的是太難了。”近日,杭州市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主任付萍感嘆道,說話充滿了疲態,還帶有濃厚的鼻音。

這位平時柔情似水的女子,在關鍵時刻,“冷漠”地拒絕了許多家屬送回老人的想法。採訪當晚18時30分,記者再次聯繫付萍,她剛巡完樓回到辦公室。“掌櫃的“說,這些天經歷了太多太多,但只要老人開心,再苦再累都值得。

好不容易包到車

10名護理員“逆行”回杭

按照西湖區社會福利中心的慣例,每年春節有1/3(約八九十名)的休養員回家過節,也有1/3的護理員返鄉,餘下護理人員照顧約200名休養員。

“往年護理員都要到正月初八返崗。”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發展,付萍的神經也開始繃緊,著手採購防護用品,佈置防疫工作。儘管盡力勸導老人留在福利中心,仍有60多位老人回家過年。

付萍思忖著,如果疫情嚴重,所有的老人都要迅速返回,那護理員人手勢必緊缺。大年初一晚上,她給10名已返鄉的建德籍護理員打電話,希望他們能馬上趕回支援。

“他們都表示願意回來。”這讓付萍很感動。可是,怎麼回來呢?火車、汽車票不好買,且乘客密集,易增加感染風險。她建議包車回來,車費由福利中心報銷。

聯繫包車的事情落到了護理組長夏愛仙身上,可她連著打了一兩個小時的電話,司機要麼不想大年初二出車,要麼怕路上設卡麻煩,都不肯去。“價錢翻倍也沒用。”直到大年初二早6時,夏愛仙才聯繫好車輛。2小時後,來自建德市大洋鎮各村的10名護理員集合,乘上了返杭的麵包車。

“逆行”回杭、清晨5时“抢菜”抗疫先锋们太难……

夏愛仙(左)為老人摺疊衣服。

“我家裡有生病的公婆要照料,還有母親正眼巴巴等著我,也沒來得及去探望。”56歲的夏愛仙有些落寞,不過,想到還有很多老人需要她,自己是組長,更要以身作則。“如果我都不帶頭,其他組員或許會有顧慮。”

90後貼心“管家”

清晨5時趕去“搶菜”

去勾莊買菜、跑到留下街道為老人代配藥、白天上班晚上值班、連夜通知近70名老人家屬及時返院,由於疫情的發展和人手短缺,這些天90後主任助理陳喆翔的工作量激增。

“逆行”回杭、清晨5时“抢菜”抗疫先锋们太难……

陳喆翔(左)為老人代配藥,並轉告醫囑。

“春節假期,行政負責人基本上只有付萍主任和我,事無鉅細,白天晚上連軸轉。”正月初八,陳喆翔出現了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狀,領導擔心其要病倒了,強行要求他回去休息。

然而,次日清晨五點,陳喆翔照舊起早,開車到勾莊去採購蔬菜。“許多北方產的蔬菜供應不足、種類減少;攤販也少了很多,選擇很有限,早上6點多就沒什麼菜了。所以,採購主要靠‘搶’”。

當天,陳喆翔五點半到時,攤販那隻剩下福利中心較缺的黃瓜。“雖然價格比平時翻了一倍,想著老人喜歡吃黃瓜,我還是買了320斤。”

還有一位患病老人,因消化問題需要喝酸奶。“我就趁著自己家裡大采購,給老人帶了8盒酸奶。”29歲的陳喆翔就像小太陽一樣溫暖著老人,被老人稱為貼心小“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