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回杭、清晨5时“抢菜”抗疫先锋们太难……

特殊时期,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作者冲在了养老保卫战的最前头。在全省1765家养老机构里,成千上万名养老人主动请缨,回到一线,倾心呵护老人,不得不与亲人隔离新春佳节。有的没来得及和家人吃上年夜饭,就回到养老机构,和老人同吃同住,工作到凌晨4时;有的狠心“抛弃”了住院的老父亲,却去院里照顾几百个“父亲”“母亲”;有的既当“总指挥”,也是 “厨师长”“护理员”,还成了“心理医生”,全方位服务老人。

我们特开辟“战疫先锋·养老人”栏目,为大家展示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最忙碌的民政干部”“最‘无情’的养老院长”“最温暖的护理员”“最辛苦的护工”等。

“新冠肺炎碰上春节,许多老人要回家过年,既要防疫情,又要保障全院老人的安全,真的是太难了。”近日,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付萍感叹道,说话充满了疲态,还带有浓厚的鼻音。

这位平时柔情似水的女子,在关键时刻,“冷漠”地拒绝了许多家属送回老人的想法。采访当晚18时30分,记者再次联系付萍,她刚巡完楼回到办公室。“掌柜的“说,这些天经历了太多太多,但只要老人开心,再苦再累都值得。

好不容易包到车

10名护理员“逆行”回杭

按照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的惯例,每年春节有1/3(约八九十名)的休养员回家过节,也有1/3的护理员返乡,余下护理人员照顾约200名休养员。

“往年护理员都要到正月初八返岗。”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发展,付萍的神经也开始绷紧,着手采购防护用品,布置防疫工作。尽管尽力劝导老人留在福利中心,仍有60多位老人回家过年。

付萍思忖着,如果疫情严重,所有的老人都要迅速返回,那护理员人手势必紧缺。大年初一晚上,她给10名已返乡的建德籍护理员打电话,希望他们能马上赶回支援。

“他们都表示愿意回来。”这让付萍很感动。可是,怎么回来呢?火车、汽车票不好买,且乘客密集,易增加感染风险。她建议包车回来,车费由福利中心报销。

联系包车的事情落到了护理组长夏爱仙身上,可她连着打了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司机要么不想大年初二出车,要么怕路上设卡麻烦,都不肯去。“价钱翻倍也没用。”直到大年初二早6时,夏爱仙才联系好车辆。2小时后,来自建德市大洋镇各村的10名护理员集合,乘上了返杭的面包车。

“逆行”回杭、清晨5时“抢菜”抗疫先锋们太难……

夏爱仙(左)为老人折叠衣服。

“我家里有生病的公婆要照料,还有母亲正眼巴巴等着我,也没来得及去探望。”56岁的夏爱仙有些落寞,不过,想到还有很多老人需要她,自己是组长,更要以身作则。“如果我都不带头,其他组员或许会有顾虑。”

90后贴心“管家”

清晨5时赶去“抢菜”

去勾庄买菜、跑到留下街道为老人代配药、白天上班晚上值班、连夜通知近70名老人家属及时返院,由于疫情的发展和人手短缺,这些天90后主任助理陈喆翔的工作量激增。

“逆行”回杭、清晨5时“抢菜”抗疫先锋们太难……

陈喆翔(左)为老人代配药,并转告医嘱。

“春节假期,行政负责人基本上只有付萍主任和我,事无巨细,白天晚上连轴转。”正月初八,陈喆翔出现了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领导担心其要病倒了,强行要求他回去休息。

然而,次日清晨五点,陈喆翔照旧起早,开车到勾庄去采购蔬菜。“许多北方产的蔬菜供应不足、种类减少;摊贩也少了很多,选择很有限,早上6点多就没什么菜了。所以,采购主要靠‘抢’”。

当天,陈喆翔五点半到时,摊贩那只剩下福利中心较缺的黄瓜。“虽然价格比平时翻了一倍,想着老人喜欢吃黄瓜,我还是买了320斤。”

还有一位患病老人,因消化问题需要喝酸奶。“我就趁着自己家里大采购,给老人带了8盒酸奶。”29岁的陈喆翔就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老人,被老人称为贴心小“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