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主流相聲團體改為自負盈虧,全部人員都能養活自己嗎?

蓮花山山民


主流相聲演員們如果沒有編制,沒有五險一金,全部依靠自己的本事賣票吃飯,我感覺,總體情況恐怕不會太理想。確實,現在有一部分主流演員同樣紮根小劇場,靠手藝吃飯,比如:青曲社,這些相聲演員應該不會受太大影響。不過,其他演員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求存了。



沒有相關方面支持,一些相聲演員生活無依,又只會一段兩段作品,劇場演出恐怕捧場者少,生活不易啊!

客觀來說,確實有一部分相聲演員,已經脫離創作行列,過得很安逸,這樣的生活狀態不利於整個行業的蓬勃向上發展,取消相關方面的支持,大家一起競爭,真的有一部分人難以依靠本行業獲得生存機會。



關鍵在於,部分演員就那麼一段兩段作品,名氣雖大,作品卻少,如此,進入自負盈虧階段,恐怕很快就會被淘汰。生活不易!



如果能自負盈虧,應該會激發相聲演員的生存本能,讓更多的人開始迴歸創作,到這個份上,不創作就沒飯吃,弄不好能形成新局面!



真到了自負盈虧的階段,那麼,應該會讓很多滋生懶惰思想的相聲演員就此奮起,要麼改行,要麼創作新作品,迎合觀眾的欣賞需求,不創作,就沒飯吃,其實也是一件好事,能讓相聲行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尬笑天君


不管有沒有郭德綱,主流相聲團體如果改為自負盈虧,他們全部的人員一個都養活不了自己,從前、現在、將來都是。

郭德綱走紅之前,相聲已經瀕臨失傳

在郭德綱走紅之前,中國的傳統相聲已經一片哀嚎。本來有很多人從小出生於相聲世家,喜歡說相聲,但卻沒地方說,賺不到錢,只得改行,要不然孫越也不會去動物園養大象。

後來,孫越因為認識了郭德綱,有機會進德雲社繼續說相聲,才改變了命運。

那時候,即使是體制內的相聲演員,有工資拿,但他們也沒有說相聲的地方了。沒有笑點,沒有好的相聲演員,觀眾不喜歡看。加上沒市場,慢慢沒有了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門手藝快要失傳了。

主流相聲演員毫無奮鬥之心,完全就是混日子,從來沒想過為相聲做貢獻。而這幫人到今天仍然和以前一樣的心態,如果讓他們自負盈虧,他們很快會餓死的。功夫不行,還不認真,就不會有市場。

郭德綱走紅之後,主流相聲更沒市場

郭德綱走紅以後,相聲界才有了主流和非主流之分。主流相聲就是拿著體制內工資,過一天算一天的所謂著名相聲演員,而非主流就是郭德綱帶領的德雲社,完全草根班子,自負盈虧,沒人發工資。

郭德綱是自己賣票吃飯的,所以他表演很賣力,才會創造一些比較俗的段子來迎合觀眾的需求,但有笑點也有賣點,觀眾喜歡。所以他越來越火,商演很有市場。

而主流相聲就不一樣了,他們始終不求上進,風格又不改變,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說一些歌頌類型的相聲,遠遠脫離了民眾,所以一直不受歡迎,更沒有市場。

現在的年輕人紛紛喜歡相聲,就是因為德雲社,聽相聲只聽他們的。儘管相聲很火,實際上是一種虛假繁榮,因為德雲社沒有競爭對手。雖有一些其他民間團體興起,但他們比德雲社差的太遠,很多人到今天仍然養活不了自己。

而主流相聲也有在搞巡演,但他們都是政府補貼的,靠自己一張票都賣不出去。

前段時間,某京劇院的院長就爆料,現在國內的京劇院,沒有那一個不靠政府補貼能養活得了自己。唱戲和相聲都是相通的,相聲也一樣。

目前看著德雲社的商演門票賣的很火爆,但讓那些主流演員隨便拉一個人出來開專場,絕對開不起來。所以那幫人才死皮賴臉待在體制內,不敢出來,因為他們怕丟飯碗。



主流一直打壓郭德綱,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主流相聲演員明明比不過郭德綱,卻又不甘心,一直在想辦法打壓他。最近德雲社的幾場風波就能看出來,郭德綱搶了某些人的飯碗和江湖地位了。

但是,德雲社是民心所向,別人越打壓,德雲社越火,觀眾越支持。從此以後,苗阜、姜昆等人名聲掃地,包括那些所謂的京劇名家,他們更不會有市場。


苗阜帶領的青曲社,接下來的生存都是一個難題,實在太招人反感。

主流相聲演員心理太陰暗,拿著納稅人的血汗錢,不幹正經事,還欺負別人,遲早有一天會被淘汰掉。只有郭德綱這樣的,真正把觀眾當衣食父母的,才能長久發展下去。


R娛記


為何稱其為“主流相聲演員”,就因為他們是體制內的演員,拿著國家的工資,在國家的專業團體,就要肩負起國家賦予的文藝服務於政治的工作使命。所以他們創作和表演的終極目的不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作品上有諸多限制,沒法去迎合市場口味,這類演員只能圈養。常言說,屁股決定腦袋,在體制內的主流相聲演員不說或者很少說傳統活,所以傳統段子,傳統戲曲雜類,包括本工太平歌詞是不是必修的專業課程,傳統基本功也就差了一些。他們的工作是要完成單位組織上的工作任務,比如主題晚會,送溫暖慰問等等,不是商演,只要規規矩矩把作品演完就可以了,只要會一兩段相聲,就可以演出好幾年,觀眾是政府,單位組織的,也不需要考慮門票和上座率。相聲行業本身從業者就不多,各專業團體給的編制也有限,就這麼一小撮人卻代表了一個行業甚至曲藝領域,自然除了正常演出外,地方,單位上還能兼任一些領導職務,很大一部分精力就要分散到職務工作上。綜上原因導致了主流相聲新人進不來,老人沒進步的大趨勢,讓相聲行業沒落。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讓主流相聲團體改買票自己養活自己是個不成立的問題,體質不改革,如何市場化?不符合市場規律,能賣出票去這不是就是奇談了嗎?客觀說,現在體制內的主流相聲演員基礎起點都是很高的,如果真的要是放開了讓他們去創作和表演,不敢說個個都行,但至少會有一部分人絕對能適應的了,而且不會比德雲社的二三代演員差,只是人家端著鐵飯碗,幹什麼吆喝什麼,犯不上砸了自己飯碗去自謀出路。不管如何詬病主流相聲,只一點,他們把郭德綱排除在體制外絕對是相聲的一大幸事,如果當年真的招安了,也應了郭德綱一開始就混體質的初衷和理想,那麼世上真的少了以為相聲奇才。老郭有現今的成就,德雲社能夠開枝散葉繁榮相聲,都是主流相聲和體制逼出來的。引用老郭的一句臺詞,“他們負責歌頌,我們負責搞笑,”分工不同都是為人民服務,挺好的。


劉軍易溯科技


真到那時,他們“高雅”和“三俗”的標準馬上就變了。他們會齊聲高喊郭德綱的相聲是“雅俗共賞”。


彤彤老爺


國家應該把所有的演出團體都要推向市場化運作,自食其力。國家不養閒人,使每個藝人都有緊迫感,這樣才能提高文藝水平,才能推動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


mxh1109


主流們自負盈虧的話,過不了多久,去街頭對流浪者做個調查,十個有八十是曾經的主流。



夢幻影象牙塔


成長選拔體系不一樣,主流是得到上級的認可即可以入職,稱之為主流,業務水平要求次之。至於是否有市場,能否養活自己?決不在主流的考慮之內,他們是按月開支的。另外,主流的作品也是不會考慮觀眾感受的 ,更多的是讓領導滿意。


承德群哥


其實,在德雲社之前,壓根就沒有什麼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大家印象裡的相聲演員比侯耀文、石富寬、姜昆、戴志成等,每一個都是那麼的才華橫溢。我們普通老百姓對他們的出口成章簡直到了膜拜的境地。



後來,郭德綱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格局,也是這個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相聲還可以這樣說。於是,曾經膜拜姜昆等人的相聲愛好者們,調轉風向,開始成為郭德綱的忠實追隨者。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郭德綱的出類拔萃把曾經風靡一時的那些相聲演員對比的相形見絀。

於是就有人說,如果把主流相聲演員放到市場上自負盈虧,他們能養活自己嗎?

答案是:一定能!



活在世上的每個人,都得有養活自己的本事,要不然,連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何談其他?說相聲的自然也不能例外。

說到相聲,早年間,所有的相聲演員應該都是大家口中的主流演員,大家憑本事進入到體制內,每個人都有著雄心壯志,用自己熟悉的相聲藝術實現著自己的雄心壯志。


他們曾經也是多才多藝的,比如苗阜,當年一部《滿腹經綸》豔驚四座,為他在相聲界揚名立萬打下了基礎,他也因此順利進入體制內。

然而,從此之後,苗阜似乎再也沒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出現了。像苗阜這樣的曾經才華橫溢,後期逐漸平庸的演員,太多了。


究其原因,很多人說,是因為他們走了“旱澇保收”的保障,不管他們是否有新作品出現,不管他們是否努力創作演出,他們都有飯吃,而且還能吃得飽飽的。

現在看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相聲行業也很適用。當一個人沒有了憂患意識,當一個人是不是努力工作,都能吃香的喝辣的,甚至有體面的社會地位的時候,這個人還努力幹什麼?

但是,一旦“憂患”來臨的時候,比如,讓所謂的主流團體變成和德雲社一樣的自負盈虧的民間團體,讓市場去檢驗他們,不好好幹就要餓肚子的時候,他們還不使出看家本領?

郭德綱有本事、有能耐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還有一個事實是,他的本事和能耐都是被生活“逼”的!如果他不努力,如果他沒有滿腹經綸,他就無法在人才濟濟的相聲界立足,更別提把德雲社經營得紅紅火火,也更別提捧紅一眾弟子們了。

郭德綱不提高自己的修為沒有辦法,不好好幹就沒有飯吃。反之,如果他不演出也有錢,不創作也能體面的生存,他何至於像今天這樣整日忙忙碌碌,還要防著背後射來的“冷箭”。



人人都有養活自己的本事,何況那些“滿腹經綸”的相聲演員?只是所處境地不同,在溫室裡的吃飽等餓,自負盈虧的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而已。


於小小


這種事兒發生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體制內的演出團體舉步維艱,瀕臨滅亡,別說自負盈虧了,能活著就不錯了,大量的體制內演員要麼改行,要麼停薪留職,而民間卻是風生水起,甚至出現演員個體戶,“走穴”就是那個時候興起的,很多體制內演員也參與其中,但曲協包括相聲演員,基本就是在單位裡窩著,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本事也差,也不會去找市場,由此開始衰落。進入本世紀,經濟形勢越來越好,演藝市場開始回暖,很多經歷過市場鍛鍊的演員又回到了體制內,迎來了爆發,但是相聲、曲藝基本上沒落了,直到德雲社的出現,市場才慢慢有了起色,不過,主流相聲團體馬上就開始蹭流量,挑事非,亂攪合,以名門正派自居,又拉又打,謀生的本事沒有,搗亂一門靈,所以,讓主流相聲團體自負盈虧,沒這可能,只能像寄生蟲一樣生存,沒有謀生的本事,因為這是他們的傳統


沒事兒逛逛2016


假如主流相聲團體改制自負盈虧,別逗了,其結果是這樣的:有條件關係的調入其它團體繼續拿體制內工資;沒條件關係的想辦法退休保住體制內工資;還有一種是有真本事混日子的機會來了,趁機開口提條件要場地費人頭費幾年內脫鉤費……等條件成熟了,開業是真有本事,不然就掛名出租,反正靠說相聲吃飯沒可能,因為現如今放眼望去能跟郭德綱打的,沒有。能跟雲字科高徒打的,沒有。啊!雲字科都有誰呀?辮兒哥張雲雷為首,岳雲鵬,欒雲平,燒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實公平而言,郭德綱早前的相聲段子純屬娛樂消遣掙錢養家,必竟吃飽肚子才能考慮其它。那麼主流相聲團體改自負盈虧是不是也要走一遍郭德綱走過的路呢?相信文娛部看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也會很欣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