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泰斗與九江夫人佳話:蔡元培和黃仲玉的伉儷情

作為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的蔡元培,毛澤東譽其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周恩來評價他“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蔡元培與都昌縣城金街嶺大夫第後人黃仲玉結為伉儷,從1902年到1920年,整整18年如膠似漆、寵辱不驚。蔡、黃的相識,是 緣於黃仲玉的畫作。

學界泰斗與九江夫人佳話:蔡元培和黃仲玉的伉儷情

蔡元培、黃仲玉夫婦與兒女合影

蔡元培 1868年1月出生於浙江紹興府的山陰縣。這位錢莊經理的兒子從小就是顆讀 書的種子。17歲中秀才,18歲設館教書,22 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26歲成為翰林院編修,躋身士大夫階層。1889年蔡元培22歲時尊父母之命 ,媒妁之約 ,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1900年王昭病逝,是年蔡元培33歲。

青年才俊蔡元培喪偶後,而對起初紛至沓來的說媒人,他提出了續絃的五個條件:一、天 足(不纏足)者;二、識字者;三、男子不得取妾; 四、夫妻意見不合時,可以解約;五、夫死後妻 可以再嫁。在封建思想陰霾籠罩的清末,很多求婚者見之後退避三舍。蔡元培忍過喪妻之 痛,在上海、杭州埋首創辦新式學堂。1902 年, 他在西子湖畔的杭州辦學。一日,在朋友家中 做客,看到一幅線條絹秀、栩栩如生的工筆畫, 落款題詞也頗見功力。一生對美育情有獨鍾, 主張“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打聽到畫作出 自一個叫黃仲玉(又名世振)的年輕女畫家的 筆下。她出生於名門望族,父親黃爾軒是江西 名士,黃爾軒很愛這個女兒,沒給她纏足,女兒 聰穎過人,詩書畫俱佳。黃家家道中落時,黃仲玉知艱識苦,出售畫作貼補家用。蔡氏“徵婚五款”,黃仲玉條條吻合。蔡元培與黃仲玉 在杭州舉辦了婚禮,婚禮上留下了中西合璧的 美談。本來浙江紹興一帶新郎家的中堂是要 貼傳統的福祿壽“三星圖”,新娘要穿彩服、坐花轎進門,而蔡元培一掃舊俗,在家中中堂掛的是繡了“孔子”二字的大紅幛,以示尊重文明 和教育。晚上的鬧洞房演繹成了以婚姻為話 題的演講會。演講會上,有的來賓引經據典論 述“男女平等”,並現場舉例:“倘黃夫人學行高於蔡先生 ,則蔡先生應以師禮視之 ,何以平等?倘黃夫人學行不及蔡先生,則蔡先生以弟子視之,又何以平等?”蔡元培含笑道:“就學行言,因有先後;就人格言,總是平等。”其夫妻“平等”旨意亦是延續了“徵婚五款”的內核。

從1902年至1920年,近20年時代風雲何其激盪,正值青壯年的蔡元培在時代的舞臺上 光芒又是何等的熠熠生輝。作為一個成功的男人,他的背後站著默默相伴的愛妻黃仲玉。 黃仲玉以其賢德,給予夫君蔡元培以動人心魄的理解和支持。且讓我們粗略順著時光軌跡 來追溯倆人近20年的人生相攜。

1902年初,蔡元培與黃仲玉在西子湖畔因 佳作會佳人,結為神仙伴侶。 1904 至 1905 年,蔡元培在上海組織建立光 復會,第二年光復會併入同盟會,孫中山委任 蔡元培為同盟會上海分會負責人。光復會是 以反清為目的的革命團體,宣傳孫中山先生的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建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 ,光復會後由徐錫麟 、秋瑾負責 。

1904年春,女兒蔡威廉在上海出生。在風雨如磐的清末,黃仲玉投向蔡元培革命身影的目光總是那麼溫婉而堅定。

1907年,兒子蔡柏齡在紹興出生。不惑之年的蔡元培赴德國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海外自費求學生活。先是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哲學、文學、文明史和民族史,隨後遊學法、英、比利時諸 國。其間,《中國倫理學史》出版。蔡元培求學的資費要靠朋友捐助和兼職得酬,留在國內的黃仲玉帶著幼小的兒女艱難度日,無怨無悔。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亞回國。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蔡 元培就任南京臨時政府首任教育總長,同年,連 任北洋軍閥教育總長。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後,蔡元培斷然辭職。黃仲玉對蔡元培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作“荷花圖”以勉。

1913年,蔡元培攜妻兒再赴法國從事學術 研究,留歐三年(其間短暫奉召回國參與處理 宋教仁被殺案,並著文討袁),編輯不少哲學、 美學著作,編譯《哲學大綱》。在法國成立華法教育會,被推為會長(華方),主編《旅歐雜誌》半月刊。日後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蔡和森、聶榮臻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旅法勤工儉學得此基金會資助而受歷練。黃仲玉在法、德隨夫期間,相夫教子,讓家庭成為蔡元培溫馨的港灣。

1916年底,民國總統黎元洪頒發委任狀,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

1917生1月4日赴 任,開啟了他“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 兼容幷包”的十年半的治校之光。陳獨秀、李大釗、周豫才(魯迅)、胡適、周作人、錢玄同、劉 半農、徐悲鴻、梁漱溟、辜鴻銘、馮友蘭、劉師培、馬寅初、朱家驊等名流在北大度過了他們各自的“黃金歲月”。

1918年底,被選為中國科學社董事長。蔡元培評價賢惠的妻子“對於我所信仰之主義,我所信仰之朋友,或所見不與我同,常加規勸”。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北大為發祥地。蔡 元培積極營救被捕學生,提出“讀書不忘救國, 救國不忘讀書”。其後數辭北大校長而不允。 黃仲玉深明大義,對蔡元培飲食、起居、疾痛、 痾養時時懸念,無微不至關心。

1920年,蔡元培發表《洪水與猛獸》一文,用 洪水比喻新思想,以猛獸比作軍閥,說中國是 “洪水與猛獸競爭”。在他的提議下,北大開始 招收女生,開我國國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中法大學成立,被推為校長。年底從上海出發 赴法國考察。正當蔡元培開不代風氣之先奔波之際,此時的黃仲玉為劬勞操持家務,已是積勞成疾。為了不拖累丈夫,她悄悄地住進了一家法國人辦的醫院。不久病逝,年僅43歲。 黃仲玉溘然長逝時,蔡元 培正在歐美考察。對相濡以沫近二十載妻子的離世,他十分 悲痛,撰《祭亡妻黃仲玉》哀慟不已。

“嗚呼!孰意我尚未死,而汝竟先我而死 耶!我守我勸汝之言,不敢以身殉汝。然後早衰而多感,我有生之年,亦復易盡;死而有知,我與汝聚首之日不遠矣。”

蔡元培字字血淚對黃仲玉的悼文,後來還被收入中學課本,成為情感散文的典範。人以文傳,黃仲玉也堪稱民國女子賢淑的典範。

(汪國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