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學界泰斗,大德垂後

國之根本,人才為先,人才之源,教育之責。中國近代的落後一定程度上是傳統教育制度的落後,而想要從西方壓迫之下挺立起來,教育是當時之人必須進行思考的地方,蔡元培就是這樣一位一生致力於高等教育事業的人。

蔡元培:學界泰斗,大德垂後

現在說中國最為頂尖的大學的話,我想大多數人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北大與清華了,而蔡元培便是其中之一的北大之父,沒有他可能就沒有如今的北大,甚至有可能沒有如今的高等教育。

蔡元培出生於1868年,自幼接受的是傳統的私塾教育,而且他在年僅十七的光陰裡考中了秀才,二十二歲考中舉人,科舉之路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隨後便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

蔡元培:學界泰斗,大德垂後

雖然接受的是傳統教育,學的是四書五經,不過蔡元培的眼界並沒有拘泥於國內,他在官場中漸漸接觸到了西學,瞭解到了西方國家不同的思想,這讓他開始思考當時中國落後於世界的原因,而他邁出的第一步便是重新思考“女權”的問題,這也是後來他首次在國內讓北大招收女學生的思想根源。

1901年,三十四歲的蔡元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投身了教育事業,擔任上海代理澄衷學堂(現上海市澄衷高級中學)校長,創辦中國教育會,舉辦愛國學社,愛國女學,並被推為總理,不過這樣弘大的運動吸引了清政府的注意,打壓隨之而來,迫不得已之下蔡元培以赴德留學為由出國暫避風頭。

蔡元培:學界泰斗,大德垂後

在德期間是蔡元培思想發生巨大改變的時期,他在德國萊比錫大學旁聽,瞭解到了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知識,同時也編著了《中國倫理學史》等學術書籍。

隨後辛亥革命爆發,蔡元培受邀回國擔任教育總長,頒佈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並且主持制定了《大學令》《中學令》,實行男女同校的制度,讓教育從傳統的私塾教育漸漸的蛻變為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這讓當時許多人都有了可以接受到一定程度教育的機會。

蔡元培:學界泰斗,大德垂後

1916年,蔡元培受邀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在任期間,蔡元培主張思想兼容、兼容包並的觀念,採取教授治校的方式,讓北大校園之中漸漸有著百家爭鳴的態勢,無論是長袍馬褂,頭頂長辮的保皇派,還是西裝革履,操著一口倫敦腔的新派人物,都在蔡元培的邀請下來到北大進行教育以及學術研究,這在當時是十分難得的。

蔡元培:學界泰斗,大德垂後

蔡元培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開山鼻祖,他引入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讓大學不再製造維護封建統治工具的機器,而是學術、研究的頭號陣地,在蔡元培的所奠定的基石之上,無數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人前赴後繼,如今才形成了現在的教育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