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雄最後一題北京大學百科,小編只記成蔡元培先生了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儘管她誕生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風雨飄搖的末期,但京師大學堂一開始就是改革維新、興學圖強的產物。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後,為了救亡圖存,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發起變法維新的改良運動,特別提出維新變法須從廢科舉、興學校開始。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在給清政府的奏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京師設立大學堂。1898年6月,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尤應首先舉辦”。於是由梁啟超草擬了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並用,觀其會通”的辦學方針,還規定“各省學堂皆歸大學堂統轄”。這樣,京師大學堂不僅是全國的最高學府,而且是全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光緒派吏部尚書孫家鼐為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全面興起的標誌。雖然戊戌變法運動很快失敗,所有新政措施幾乎全部被廢除,但京師大學堂卻成為僅存的變法成果得以保留,並於1898年12月正式開學,當時有學生近百人。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一度停辦。1902年恢復後,設速成、預備兩科。速成科分仕學、師範兩館,預備科分政、藝兩科。1903年,增設醫學館、譯學館和進士館,同時辦分科大學,設有經、法、文、格致(理科)、農、工、商、醫八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嚴復為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1917年1月,著名學者、教育家、民主主義革命家蔡元培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這是一項對北大有至關重要影響的任命。蔡元培一上任就開始對北京大學進行整頓和改革,他延聘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李大釗為圖書館主任,魯迅、胡適等一大批國內一流學者先後來北大任教,毛澤東也曾在北大圖書館任職。這一時期是北大歷史上非常輝煌的時期,也是當時中國進步運動和革命運動的一箇中心。當時的北京大學不僅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也是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策源地,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最初基地。中國共產黨在北方的第一個支部是在北大建立的,參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是曾在北大學習或任職過的。可以說在中國近現代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像北京大學那樣對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為中國的革命和進步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27年,奉系軍閥統治北京時,悍然決定取消北京大學,將北京的國立9所學校合併,成立所謂京師大學校。國民黨新軍閥統治後,又將京師大學校改為中華大學,不久又改為北平大學。由於北大師生的強烈反對,1929年8月,恢復了北京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京大學師生輾轉南下,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由長沙遷到昆明,將校名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立文、理、工、法、師範5個學院26個學系。在抗日戰爭的艱苦環境下,西南聯大仍繼續堅持著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每年在校學生一般保持在3000人左右。抗日戰爭勝利後,西南聯合大學於1946年5月宣告結束,北京大學在北平復校,同年10月正式開學。當時北京大學設有文、理、法、醫、農、工6個學院和一個文科研究所,學生總數為340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