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自內心討厭一個人,他的一舉一動你都會看不順眼嗎?

從心開始的你我


看不順眼,這是自古以來的的一個歷史性問題,哪怕千古聖賢諸葛孔明,對軍事奇才魏延也看不順眼,莫須有地認為他有反骨,始終不予重用,甚至身死之後遺計除之。紅樓夢中王夫人看晴雯不順眼,最終造成晴雯被趕出賈府慘死寒舍。可見,自古至今,因為看不順眼吃大虧的比比皆是。我們不妨分析一下看不順眼的深層原因,這是一個牽涉到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問題,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分析:

1.你看一個人不順眼,他也會看你不順眼,這是彼此的心理氣質決定的。儘管沒有實質衝突,甚至見面還是心照不宣地寒暄,但依然無法改變彼此內心深處的藩籬。你為了消除成見,可以選擇溝通,但彼此提防的內心往往會使得這種溝通難以實際見效,徒增煩惱。所以不要太過糾結,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對看不順眼的人,不遠不近就可以了。關鍵是做好自己。

2.看一個人不順眼,可能真的是瞭解不深,或者存在誤解,中國智子疑鄰的故事,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就不在這裡贅述了。很多人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尤其女性,但一個人的修養為人需要一定時間的交流觀察甚至共事,才能最終判定。對於這類開始看不順眼的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為第一印象不太好就喪失一個真正的朋友,所以還是要耐心溝通,坦誠相待,他若善良,定不負你。

3.修煉自己的內心世界。修煉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所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徹底頓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切都能看開,也都可以面對,可以放下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各種勵志成功學可以嘗試,但最終還要尊重自己的內心!這樣以來,那些你曾經討厭的人,那些無法苟同的人,也自有其生存邏輯,但在你眼中,也不過是浮雲了。



大林118


討厭一個人連他喜歡的東西也討厭是什麼心理?我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吧,討厭一個人我們會連帶著他喜歡的東西都覺得討厭。我們喜歡一個人也會連帶著喜歡他喜歡的東西,這就叫做“愛屋及烏”,那麼自然是反過來這個理論也成立,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有這種心理的,除非是那種特別能看得開的人才會就事論事吧,因為我們人類畢竟是有感情的生物,看待問題的態度還有意見不可能不受主觀思想的影響。我老公從小都是被他奶奶看大的,奶奶帶他特別親,每次做了好吃的也會想著讓他先吃,正是因為對我老公的這種感情,所以對我也特別好,從我嫁進他們家我就感覺出這種親近了,而後來我坐月子的時候也是過來看我好幾次,這就是一種感情的連帶作用,我們也是如此,喜歡一個人也會對他周邊的人好尤其是跟他關係好的朋友,一方面是想早點融入到他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想法和做法。除了受這種感情的影響,有時候還會受立場的影響,我們是在一個立場上,而我們討厭的人我們之所以討厭他也許是因為立場不一樣所以才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而他喜歡的東西肯定也是處在他那個立場上才會喜歡的東西,那這種情況我們肯定是提不起興趣了。就像是婆婆跟兒媳婦還有老丈人跟女婿的關係一樣,這個問題也是經常被吐槽的熱門議題,婆婆是因為兒媳婦奪走了兒子對自己的依賴和愛才會對她們產生敵對心理,而老丈人會為了讓女婿對女兒好而對女婿特別的好。這是一個深度的討厭,因為他這個人的關係你連帶有關他所有的事情你都討厭,極為的看這個不順眼。這種心理也間接的反應了,對方身上所帶著的缺點自己本身也帶著點兒有,只是自己看不見而已。在討厭對方的時候經過長時間的推移,所以他喜歡的東西也你也會討厭,因為覺得這個人都不怎麼樣,那麼他喜歡的東西也會更加的糟糕。舉個例子說,我們寢室裡面就有一個喜歡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大聲說話、在別人睡覺的時候聊天、還有一些喜歡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我們就會很討厭她,就連後來她送給我們的東西都覺得很噁心,全部都丟了。這種心理就是在自己的腦海裡面已經形成了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不會因為她做什麼事情我們就可以輕易的改變對她的看法,她就好像是一個模具一般,在我們心底已經定型了。

在討厭別人的時候也可以注意自己身上的缺點,這是人生相生相斥的一個過程,很討厭一個人會因為他也討厭他的朋友,會覺得他們一群人都是這個樣子,這種心理比較常見是很多人都會遇上的一種情況。或許也是這個人給你心裡面留下了不好的的印象,讓自己打心底裡面的討厭他,後發展到討厭他周圍的一切也是同樣的道理。看著令自己不舒服的人,這是也是人從心底裡面發出來的信號,告訴著自己與對方少接觸,那樣的一個人不值得深交。這個問題我認為和愛屋及烏是相似的道理。在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人慢慢吸引,從外在到內在,從片面到全面,我們的內心在一點一點渴望著對他/她瞭解得更多。你會感覺對方喜歡的事物也如此的可愛、有趣,恰如同這個人一樣,具有獨特吸引你的魅力。而當這個事物也恰巧是你也喜歡的東西時,那麼此時你的內心會激發起一個小小的雀躍和共鳴,原來自己和喜歡的人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共同點,這感覺就像自己和他/她之間的距離又悄悄地近了一步。
然而就像那句俗語,我們又不是人民幣,不會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喜歡一個人,而當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首先我們會做的就是和對方保持距離。保持距離,即除開必要的工作需求或生活接觸之外,儘量減少與對方的社交和交流。避免因彼此三觀、性格不合或者其他原因而進一步激發矛盾的可能。但是儘量減少主動接觸只能幫助我們剋制討厭一個人的情緒不會增長,卻無法徹底消除掉討厭一個人的心情。當特別討厭一個人時,我們甚至可能會對這個人喜歡的事物也心生厭惡之意。這個時候潛意識裡我們會產生“果然他/她會喜歡這樣的東西”、“這個東西真的醜爆了”等想法。而事實上,我們真的是討厭這些東西嗎?如果此時又發現我們喜歡的人也喜歡這個東西時,那這個時候是該討厭還是該喜歡呢?所以說,其實並不是這個東西令你感到討厭,不過是我們將對於這個人的厭惡之心擴散到了他/她身邊的事物而已。另外,擴大討厭別人的情緒也會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在面對討厭的人時,莫不如笑笑就好,別記心上。跟愛屋及烏一個道理,喜歡一個人會覺得他做什麼都對,而討厭一個人肯定覺得他連喘氣都是錯的。可以說當你這麼覺得的時候你真的是討厭這個人到一定程度了。這種感覺很好理解,當你由某一方面而討厭這個人的時候無論他做什麼你都會從你討厭的點去分析他的行為,你會帶著所謂的有色眼光去看待問題自然就越看越不順眼了。
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上學的時候就特別討厭班級上的一個男生,他就是那種事事都要搶先的人,我明明是課代表但是他卻比我工作還積極,可以說只要他忙活完就沒有我什麼事情了。無論是集體活動還是學校組織的活動他都搶在前面得瑟,就連他吃飯總是吃肉我都覺得特別噁心,那個時候就覺得他走路都比別人快,好像著急趕著去投胎一樣。可以說就是因為他先搶了我的工作,所以我才會覺得他事事都爭搶讓我覺得不順眼的。當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是無法客觀的評價他的。同理一個曾經刻意諷刺過你的人,你一定是非常討厭的吧,那他跟別人說話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覺得他說話依舊那麼刻薄,當他跟別人交談的時候你都會覺得他很心機。覺得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在針對別人,很可能其他人都沒有這種感覺,但是你卻因為心裡對他心存反感所以會覺得他無論做什麼都是出於惡意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因為這個讓你討厭的人,做的事情的確每一件都讓人很厭惡。比如說一個人總是算計你很愛佔你便宜,那麼他本身自私自利的性格一定會讓他精於算計,不是算計你也是算計別人,他做什麼事情之前也都會先算計,那麼你討厭他做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啦。這種心裡就像你喜歡一個人連帶著他喜歡的東西你都會覺得可愛,簡而言之就是愛屋及烏跟恨屋及烏的感覺。這種感覺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不過現在改進了很多了。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呢,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所以當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不去變成他那樣。就想要做他的對立面,就會形成這樣一種他喜歡的東西喜歡的人我不能喜歡,不然我就變成他那樣的一個心理狀態。所以有這種心裡狀態在我看來很正常,誰都不喜歡跟自己討厭的人有任何的接觸跟關聯,我也如此。
但是這種心理狀態時間過久也會對自己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因為有些事有些人會無辜中槍,自己也會很受傷。我以前就幹過這種蠢事,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吧,我以前跟班級裡的一個女生之間有些誤會,但是女生嘛,心眼小,這就算是誰都不理誰,勢不兩立了啊,但是我的好朋友又跟她是同桌,同桌嘛,難免沒有交流,雖然我朋友跟我解釋很多次,但是結果就是因為我有這個心理我失去了一個好朋友。這件事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這種心理最後受傷的還是我自己。用簡單點的話說就是如果他喜歡吃米飯你還不吃飯了不成。所以說這種心理最終受傷的往往還是自己。所以你可以討厭這個人,但是不要將這種討厭的情緒波及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事,不然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這其實挺正常的,就是一種連帶,討厭一個人,就會連帶著討厭一系列的東西,算是一種從眾心理吧。你不喜歡他,他買的任何東西,你都會覺得那些東西跟他一樣討厭,從而就討厭那些東西,就是一種跟隨式的心理。討厭這個人你不僅僅是對這個人本身的討厭,可能還有對他的審美觀啦,還有性格特點,以及他的愛好。就是愛屋及烏啦。
討厭一個人,會從他的外表再到內心,就是愛屋及烏,裙帶關係,有時候討厭他喜歡的東西,從而裙帶著不喜歡他,有時候因為討厭他,從而厭惡了那些東西,一樣的道理。都是我們正常的跟隨心理。就像你喜歡一個人一樣,你就很有可能去喜歡上他愛上的東西。愛屋及烏,我們都會有這種心理,還都容易從眾。討厭他的本身,討厭他的一顰一笑,緊接著會討厭他喜歡的吃食,甚至是他喜歡看的電視劇啦動漫了什麼的。一步一步的跟著,會不自覺的討厭他的一切,循序漸進,沒有例外,最嚴重的可能連帶著他的朋友也被你屏蔽了。就像愛屋及烏一樣啊。你喜歡一個人會喜歡他的一切,你討厭一個人也會討厭一個人的全部。感覺就像小孩子的彆扭心一樣,一旦否定一個人會否定全部,只會看到一部分。我對這種感覺深有體觸,我從小學到大學都是這樣,在最開始的時候,和朋友在一起會很開心,很喜歡這個朋友,不論她幹什麼我都喜歡,比如穿一樣的衣服,去同樣的社團,互穿衣服,朋友叫我去哪我就去哪,但是一旦在一起的時間久了,我就漸漸開始討厭對方,會各種看不爽對方,再看見一樣的衣服會氣憤,看見她動我的東西會生氣,會大聲的斥責她,讓雙方不知所措。
看見自己喜歡的人,會想要刻意的去模仿她的生活習性,覺得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如果討厭一個人會覺得她煩躁,焦慮,看見她做的所有事都讓人覺得很生氣。在上大學的時間裡,我遇見了一個同學,起初對她無感,直到後來她做的事情讓人太過生氣,寢室都開始了討厭她,結果最後就演變成了她無論幹什麼都被人吐槽,幹什麼,大家都覺得她是故意的或者覺得她很假之類的。比如有些原本是我們都很喜歡的事,可是後來大家都不願意和她一起幹了,甚至不想碰這些東西。覺得看見她就討厭。甚至自從我開始討厭她了之後,感覺原本和她一起吃飯,現在都不想和她吃飯了,聽她講話也感覺厭煩。情緒所體現出來的心理特徵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討厭反感一個人我們不僅會單單討厭這樣一個人甚至會討厭和這個人有關聯的任何事物,這很像是一種附加的連帶責任。就拿我們都眾所周知的一個成語來說,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就很好的表達了對一個人喜歡有好感就會連帶性的對他所有關係的人或事物有好感,這說到底和討厭一個人連他喜歡的東西也討厭是一樣情形,個人的感情情緒總是會凌駕於對人對事的看法上帶有很強的波及和附帶性。
情緒就是一件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徵很大程度上說都是情緒的產物,情緒左右了對人對事的態度。討厭一個人最基本的就是僅僅對這個人的反感,當討厭不僅僅限於對個體的討厭反感的時候,這就表明個人的情緒儼然已經超脫了普通的反感不滿了,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反感可以用極其這個形容詞來進行修飾了。既如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般,討厭喜歡等各種情緒也是明顯帶有層次的,對一個人的心理變化是隨著不同矛盾的發展而不同轉化的。當討厭上升到不可忍受的層面,討厭的心態就超越了個體的禁錮,從下意識裡就會有一種聯繫的反感。討厭的人所喜歡的東西這似乎是一種暗示般的聯繫,是一種不可逃避的讓人因為事物就會想起一個人的線索,所以我們才會有討厭一個人就連和他有關係的一切都會反對的心理,這是情緒心理超越個體化的表現。正所謂:愛屋及烏!喜歡一個人,達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發生心理學上所說的暈輪效應或者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連她身上所穿的衣服、她所使用的物品、居住的環境都非常的喜歡!這個時候,連他的聲音都聽起來,都是那麼的悅耳動聽!想與她長久的在一起,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正向傾向性!相反的道理,如果恨一個人的話,也會出現這種類似的情景!不僅對這個人咬牙切齒,甚至連這個人穿的衣服的樣子,喝水的杯子,甚至相同身材的人都會產生極端的不友好行為!有的時候,連這個人的名字提都不能提!因為它代表的是一段不喜歡,不願意再次面對的歷史!這些情緒都是我們心理學上所謂的負面傾向性。這種負面的情緒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會形成病態的心理,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對別人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舉個例子吧,某位女士在與一名男士戀愛的過程當中,因為某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分手了!按理說好合好散的事情,但是往往也會產生令人不悅的想法,戀人沒有做成愛人沒有做成最後居然做成了仇人!
雖說不是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不見,但是也形成了聽到就不舒服的概念!這樣的心理必須通過時間的洗禮!,慢慢的消解掉!否則在心裡永遠是一個不願意讓人提及的方面!時間長了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正常心理,愛屋及烏的反義詞體現。你討厭他的時候,你是對與他有關的所有一切都是討厭的,他無論做什麼事在你眼裡都是討厭的,就是他在喝水你都會認為他怎麼那麼作;他穿著一件本來都是挺正常的衣服,你也會認為他怎麼穿得那麼**;你的偏見與潛意識,讓你對他的所有一切都討厭。他是一個挺正常的人,別人也沒覺得他特別的討厭,我也不懂我為什麼討厭上他的。他在公司裡,是那種非常積極主動的人,可因能力有限,業績總是提不上去,他找回來的客戶也是一個比一個磨嘰。
而我那時候又這麼悲催的被分配到,幫他後勤跟進管理他的客戶。我抱著我的偏見,對他百般挑剔,他的客戶無論下一個什麼樣的訂單,即使是他好不容易談下來的,可我就是覺得他的客戶要求多得我不想接單,有時候也只是不停的告訴自己是工作,平常心對待,而把訂單處理了。但他的座位也就在我旁邊,在他出差的時候,桌面上的東西有人會隨便就拿來用了,我從來不要,明明我自己沒有剪刀,我要拆快遞,可我寧願徒手拆,我也不要去碰他的剪刀,我總覺得好不喜歡關於他的一切,包括他的物品。他出差拿回來退回的樣品,每次他遞給我的時候,我都不願意去接,我總是讓他把他放在他的座位,我出退貨單,他自己等倉庫的人來了,自己交給他們就好了,我不想接過他的任何東西。另外一些同事發現了我這些奇怪的行為,也問過我,怎麼我這麼討厭他,我說我也不知道,我自己也覺得很納悶,可能是我跟他八字不合唄!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免想到了另外一個詞“愛屋及烏"個人覺得這是一種偏激的心理!當然我也有這種偏激心理,這種小性子。
比如之前我有一件很喜歡的打火機,突然間有一天我發現我討厭的那個人有了這個打火機,於是我就會各種理由挑剔,一方面說它的材質不好了,另一方面又說外表太磕磣,索性它隨便去吧,現在不知道去了哪裡!恰巧我討厭的那個人,我們生活裡有各種交集,朋友聚餐總會看到,當然坐在一起是不可能了,喝酒舉杯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不要和他的杯子碰在一起,更加過分的是,他如果夾過菜的地方,我就會轉到另外一邊!對於我這種偏激的心理,朋友總是告訴我,收收自己的小性子,這個社會不會允許我這種偏激的人出現過多的頻率!的確是這樣的,年紀稍小的時候總會由著自己的小性子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等經歷一些事情以後,發現我們討厭的人並不是一無是處!無論是愛屋及烏也好,自認為天下烏鴉一般黑也罷,這種偏激和小性子終歸對我們的生活會帶來這樣那樣的困擾!我們大家都是成年人,所以還是希望我們一起剋制一下自己的這種小性子,不要因為別人,來影響自己的心情。其實想想人的心理真的好莫名其妙啊!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當小情緒一來,好像就不受控制了,所以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吧!願大家共勉!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櫻桃番茄GO


大家相互交往是緣分,一般我不會討厭我接觸過所有朋友。如果是陌生人又看到他是個神經病者,我會離他遠點,以防他攻擊我。

當然,有及少數朋友中也有不招調的,那僅是萬里挑一,這種人沒有壞心眼,就是說話不招調,總是冷不防的說個“半調子”話,聽起來不入耳,有時還氣的你翻白眼。但他不是什麼惡意,僅是自尊上強點。


教好孩子是幸福


別人我代表不了,至少我是這樣心態。發自內心討厭,就這幾個字:發自內心,那怕他做了善舉,也絲毫改變不了對他的看法!

討厭的人必有討厭處。其實,換一角度,往往你認為討厭的人,要麼自私、要麼小心眼,要麼損人利己嘴上不饒人,等等。你在心底討厭他,他可能更討厭你!所以才會在你面前做些逆反相向的事。因為,他不在乎你對他的評價!換句話說,他在你能看到的地方不做不剌激你的事,就燒高香了!

人的某些行為不是一件事一天所為。討厭人有討厭人之處,必定有某件事做作讓你反感,讓你討厭!這種厭煩一旦入駐大腦,很難改變已定的思維!


海拉拉


對厭惡之人,有四境也。

見厭惡之人,怫然作色,惡語相向,然後拂袖離場,摔門雷響,此第一境也。曰幼稚。

見厭惡之人,神色自若,默不作聲,然後藉故離開,敬而遠之,此第二境也。曰自立。

見厭惡之人,雖內心不喜,然談笑自若,與之言笑,話說三分。應對自若,此第三境也。曰成熟。

見厭惡之人,與之友善,言語引導,使之忻慕,順我之志,化敵為友,此第四境也。曰智慧。

唯願君修煉不已,漸入佳境,臻於至善。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不是。要看具體的情況而定。對與我沒有血親關係的,平時只是靜靜的看其表演,其一舉一動已與我沒關係,同時,再觀察其對待大是大非的決斷,再看看此人是否值得尊重。對於同胞兄弟姐妹等三代以內血親,由於各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盡相同,其為人處世內心看不慣,也儘量思其長處,也不是其所作所為一切都不順眼的。


用戶廖永蓬


有些人是以貌取人的,初次見面因為對方的長相因為對方的言吐而對對方心存芥蒂,從而會影響到以後的工作生活交往中,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體驗,一個長得呲牙咧嘴歪瓜裂棗的人和一個長得相貌堂堂氣宇軒昂的人相比,你更願意親近後一個,而結果卻是前一個更仗義更勤奮,而後一個慢慢顯露出自己的娘炮的一面。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沒有見到本人,第三者在你耳邊吹風扇火說這人如何如何,於是沒有見到真身就產生隔閡和防範。然後會有一個更長的時間去檢驗,從而調整自己的固有印象。

綜上所述,發自內心討厭一個人,是經過深思熟慮、通過無數的時間和事情檢驗的,這個人五官六品七葷八素人生觀世界觀都與你不搭,甚至相反,或者也有可能,被你討厭的他也正如你的厭惡一樣討厭著你呢,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不和,那麼這樣的人還是少見為好。


我是老虎誰都怕


還真是這樣的。有一句話叫恨由心生。如果發自內心討厭一個人,那麼他(她)的一舉一動,都看著不順眼。

因為厭惡這個人,這時候,只能看到他(她)的缺點和錯誤,只能看到負面的部分,偏見代替了正常,局部掩蓋了全面。得用多長時間才能沖淡心中的怨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被扭曲。

怎麼辦呢?引用名人的話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養不夠;看朋友不順眼,是自己的眼力不夠;看同事不順眼,是自己的胸襟不夠;看上級不順眼,是自己的能力不夠;看老闆不順眼,是自己的夢想不夠。


皖北隱士


世上的人千差萬別。十全十美的人幾乎沒有。否則人為什麼要感嘆“知己難求”呢!

人的一舉一動都受思想的支配。而思想受環境教養的影響,往往是千差萬別。所以遇事人們會有不同的舉動。有些人的舉動在你眼裡非常完美,而有些人的舉動會令你討厭。如果你對某人有了成見,一直以來討厭他,對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反感。這其實是不對的,起碼是你沒有容人之量。反過來想,你自己就從不犯錯嗎?你在所有人眼中都那麼完美嗎?

所以,我們不能過高地要求身邊的人。苛求並不是人的美德,人要有容人之量。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去識人,只要對方不是大奸大惡之人,你終究會發現他的善舉。抱這樣的態度去待人,你的心胸會變得越來越寬廣,朋友會越來越多。對己對人對社會都是有利的。


風沙樹


有句話叫愛屋及烏,如果愛一個人連他屋上的烏鴉都喜歡,反之如果討厭一個人,連他的影子都討厭!

所以這就是人發自內心的感觸!

不能有假裝了,內心的感覺一定會有表現的,不喜歡怎能裝作喜歡,他的一舉一動都是討厭的!

除非你變了或者他變了,也許會改變看法。比如大宅門門中的三叔,劇中是個很討厭的人物,自私、貪財、撒謊幾乎無惡不作!人見人煩!

可是最後為了對抗日本人,不做維持會長,他吃了大煙膏子,以死抗爭,人們看到他愛國不做亡國奴的骨氣!對他討厭的印象有所轉變!

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變與不變看事情的發展!看人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