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自内心讨厌一个人,他的一举一动你都会看不顺眼吗?

从心开始的你我


看不顺眼,这是自古以来的的一个历史性问题,哪怕千古圣贤诸葛孔明,对军事奇才魏延也看不顺眼,莫须有地认为他有反骨,始终不予重用,甚至身死之后遗计除之。红楼梦中王夫人看晴雯不顺眼,最终造成晴雯被赶出贾府惨死寒舍。可见,自古至今,因为看不顺眼吃大亏的比比皆是。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看不顺眼的深层原因,这是一个牵涉到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分析:

1.你看一个人不顺眼,他也会看你不顺眼,这是彼此的心理气质决定的。尽管没有实质冲突,甚至见面还是心照不宣地寒暄,但依然无法改变彼此内心深处的藩篱。你为了消除成见,可以选择沟通,但彼此提防的内心往往会使得这种沟通难以实际见效,徒增烦恼。所以不要太过纠结,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看不顺眼的人,不远不近就可以了。关键是做好自己。

2.看一个人不顺眼,可能真的是了解不深,或者存在误解,中国智子疑邻的故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很多人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尤其女性,但一个人的修养为人需要一定时间的交流观察甚至共事,才能最终判定。对于这类开始看不顺眼的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为第一印象不太好就丧失一个真正的朋友,所以还是要耐心沟通,坦诚相待,他若善良,定不负你。

3.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修炼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所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底顿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切都能看开,也都可以面对,可以放下了。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各种励志成功学可以尝试,但最终还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这样以来,那些你曾经讨厌的人,那些无法苟同的人,也自有其生存逻辑,但在你眼中,也不过是浮云了。



大林118


讨厌一个人连他喜欢的东西也讨厌是什么心理?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吧,讨厌一个人我们会连带着他喜欢的东西都觉得讨厌。我们喜欢一个人也会连带着喜欢他喜欢的东西,这就叫做“爱屋及乌”,那么自然是反过来这个理论也成立,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有这种心理的,除非是那种特别能看得开的人才会就事论事吧,因为我们人类毕竟是有感情的生物,看待问题的态度还有意见不可能不受主观思想的影响。我老公从小都是被他奶奶看大的,奶奶带他特别亲,每次做了好吃的也会想着让他先吃,正是因为对我老公的这种感情,所以对我也特别好,从我嫁进他们家我就感觉出这种亲近了,而后来我坐月子的时候也是过来看我好几次,这就是一种感情的连带作用,我们也是如此,喜欢一个人也会对他周边的人好尤其是跟他关系好的朋友,一方面是想早点融入到他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想法和做法。除了受这种感情的影响,有时候还会受立场的影响,我们是在一个立场上,而我们讨厌的人我们之所以讨厌他也许是因为立场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而他喜欢的东西肯定也是处在他那个立场上才会喜欢的东西,那这种情况我们肯定是提不起兴趣了。就像是婆婆跟儿媳妇还有老丈人跟女婿的关系一样,这个问题也是经常被吐槽的热门议题,婆婆是因为儿媳妇夺走了儿子对自己的依赖和爱才会对她们产生敌对心理,而老丈人会为了让女婿对女儿好而对女婿特别的好。这是一个深度的讨厌,因为他这个人的关系你连带有关他所有的事情你都讨厌,极为的看这个不顺眼。这种心理也间接的反应了,对方身上所带着的缺点自己本身也带着点儿有,只是自己看不见而已。在讨厌对方的时候经过长时间的推移,所以他喜欢的东西也你也会讨厌,因为觉得这个人都不怎么样,那么他喜欢的东西也会更加的糟糕。举个例子说,我们寝室里面就有一个喜欢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大声说话、在别人睡觉的时候聊天、还有一些喜欢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我们就会很讨厌她,就连后来她送给我们的东西都觉得很恶心,全部都丢了。这种心理就是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已经形成了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不会因为她做什么事情我们就可以轻易的改变对她的看法,她就好像是一个模具一般,在我们心底已经定型了。

在讨厌别人的时候也可以注意自己身上的缺点,这是人生相生相斥的一个过程,很讨厌一个人会因为他也讨厌他的朋友,会觉得他们一群人都是这个样子,这种心理比较常见是很多人都会遇上的一种情况。或许也是这个人给你心里面留下了不好的的印象,让自己打心底里面的讨厌他,后发展到讨厌他周围的一切也是同样的道理。看着令自己不舒服的人,这是也是人从心底里面发出来的信号,告诉着自己与对方少接触,那样的一个人不值得深交。这个问题我认为和爱屋及乌是相似的道理。在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人慢慢吸引,从外在到内在,从片面到全面,我们的内心在一点一点渴望着对他/她了解得更多。你会感觉对方喜欢的事物也如此的可爱、有趣,恰如同这个人一样,具有独特吸引你的魅力。而当这个事物也恰巧是你也喜欢的东西时,那么此时你的内心会激发起一个小小的雀跃和共鸣,原来自己和喜欢的人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共同点,这感觉就像自己和他/她之间的距离又悄悄地近了一步。
然而就像那句俗语,我们又不是人民币,不会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喜欢一个人,而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首先我们会做的就是和对方保持距离。保持距离,即除开必要的工作需求或生活接触之外,尽量减少与对方的社交和交流。避免因彼此三观、性格不合或者其他原因而进一步激发矛盾的可能。但是尽量减少主动接触只能帮助我们克制讨厌一个人的情绪不会增长,却无法彻底消除掉讨厌一个人的心情。当特别讨厌一个人时,我们甚至可能会对这个人喜欢的事物也心生厌恶之意。这个时候潜意识里我们会产生“果然他/她会喜欢这样的东西”、“这个东西真的丑爆了”等想法。而事实上,我们真的是讨厌这些东西吗?如果此时又发现我们喜欢的人也喜欢这个东西时,那这个时候是该讨厌还是该喜欢呢?所以说,其实并不是这个东西令你感到讨厌,不过是我们将对于这个人的厌恶之心扩散到了他/她身边的事物而已。另外,扩大讨厌别人的情绪也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面对讨厌的人时,莫不如笑笑就好,别记心上。跟爱屋及乌一个道理,喜欢一个人会觉得他做什么都对,而讨厌一个人肯定觉得他连喘气都是错的。可以说当你这么觉得的时候你真的是讨厌这个人到一定程度了。这种感觉很好理解,当你由某一方面而讨厌这个人的时候无论他做什么你都会从你讨厌的点去分析他的行为,你会带着所谓的有色眼光去看待问题自然就越看越不顺眼了。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学的时候就特别讨厌班级上的一个男生,他就是那种事事都要抢先的人,我明明是课代表但是他却比我工作还积极,可以说只要他忙活完就没有我什么事情了。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学校组织的活动他都抢在前面得瑟,就连他吃饭总是吃肉我都觉得特别恶心,那个时候就觉得他走路都比别人快,好像着急赶着去投胎一样。可以说就是因为他先抢了我的工作,所以我才会觉得他事事都争抢让我觉得不顺眼的。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是无法客观的评价他的。同理一个曾经刻意讽刺过你的人,你一定是非常讨厌的吧,那他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觉得他说话依旧那么刻薄,当他跟别人交谈的时候你都会觉得他很心机。觉得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在针对别人,很可能其他人都没有这种感觉,但是你却因为心里对他心存反感所以会觉得他无论做什么都是出于恶意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让你讨厌的人,做的事情的确每一件都让人很厌恶。比如说一个人总是算计你很爱占你便宜,那么他本身自私自利的性格一定会让他精于算计,不是算计你也是算计别人,他做什么事情之前也都会先算计,那么你讨厌他做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啦。这种心里就像你喜欢一个人连带着他喜欢的东西你都会觉得可爱,简而言之就是爱屋及乌跟恨屋及乌的感觉。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不过现在改进了很多了。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所以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不去变成他那样。就想要做他的对立面,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他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我不能喜欢,不然我就变成他那样的一个心理状态。所以有这种心里状态在我看来很正常,谁都不喜欢跟自己讨厌的人有任何的接触跟关联,我也如此。
但是这种心理状态时间过久也会对自己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有些事有些人会无辜中枪,自己也会很受伤。我以前就干过这种蠢事,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我以前跟班级里的一个女生之间有些误会,但是女生嘛,心眼小,这就算是谁都不理谁,势不两立了啊,但是我的好朋友又跟她是同桌,同桌嘛,难免没有交流,虽然我朋友跟我解释很多次,但是结果就是因为我有这个心理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这件事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这种心理最后受伤的还是我自己。用简单点的话说就是如果他喜欢吃米饭你还不吃饭了不成。所以说这种心理最终受伤的往往还是自己。所以你可以讨厌这个人,但是不要将这种讨厌的情绪波及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事,不然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这其实挺正常的,就是一种连带,讨厌一个人,就会连带着讨厌一系列的东西,算是一种从众心理吧。你不喜欢他,他买的任何东西,你都会觉得那些东西跟他一样讨厌,从而就讨厌那些东西,就是一种跟随式的心理。讨厌这个人你不仅仅是对这个人本身的讨厌,可能还有对他的审美观啦,还有性格特点,以及他的爱好。就是爱屋及乌啦。
讨厌一个人,会从他的外表再到内心,就是爱屋及乌,裙带关系,有时候讨厌他喜欢的东西,从而裙带着不喜欢他,有时候因为讨厌他,从而厌恶了那些东西,一样的道理。都是我们正常的跟随心理。就像你喜欢一个人一样,你就很有可能去喜欢上他爱上的东西。爱屋及乌,我们都会有这种心理,还都容易从众。讨厌他的本身,讨厌他的一颦一笑,紧接着会讨厌他喜欢的吃食,甚至是他喜欢看的电视剧啦动漫了什么的。一步一步的跟着,会不自觉的讨厌他的一切,循序渐进,没有例外,最严重的可能连带着他的朋友也被你屏蔽了。就像爱屋及乌一样啊。你喜欢一个人会喜欢他的一切,你讨厌一个人也会讨厌一个人的全部。感觉就像小孩子的别扭心一样,一旦否定一个人会否定全部,只会看到一部分。我对这种感觉深有体触,我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这样,在最开始的时候,和朋友在一起会很开心,很喜欢这个朋友,不论她干什么我都喜欢,比如穿一样的衣服,去同样的社团,互穿衣服,朋友叫我去哪我就去哪,但是一旦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我就渐渐开始讨厌对方,会各种看不爽对方,再看见一样的衣服会气愤,看见她动我的东西会生气,会大声的斥责她,让双方不知所措。
看见自己喜欢的人,会想要刻意的去模仿她的生活习性,觉得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如果讨厌一个人会觉得她烦躁,焦虑,看见她做的所有事都让人觉得很生气。在上大学的时间里,我遇见了一个同学,起初对她无感,直到后来她做的事情让人太过生气,寝室都开始了讨厌她,结果最后就演变成了她无论干什么都被人吐槽,干什么,大家都觉得她是故意的或者觉得她很假之类的。比如有些原本是我们都很喜欢的事,可是后来大家都不愿意和她一起干了,甚至不想碰这些东西。觉得看见她就讨厌。甚至自从我开始讨厌她了之后,感觉原本和她一起吃饭,现在都不想和她吃饭了,听她讲话也感觉厌烦。情绪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讨厌反感一个人我们不仅会单单讨厌这样一个人甚至会讨厌和这个人有关联的任何事物,这很像是一种附加的连带责任。就拿我们都众所周知的一个成语来说,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就很好的表达了对一个人喜欢有好感就会连带性的对他所有关系的人或事物有好感,这说到底和讨厌一个人连他喜欢的东西也讨厌是一样情形,个人的感情情绪总是会凌驾于对人对事的看法上带有很强的波及和附带性。
情绪就是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很大程度上说都是情绪的产物,情绪左右了对人对事的态度。讨厌一个人最基本的就是仅仅对这个人的反感,当讨厌不仅仅限于对个体的讨厌反感的时候,这就表明个人的情绪俨然已经超脱了普通的反感不满了,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反感可以用极其这个形容词来进行修饰了。既如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般,讨厌喜欢等各种情绪也是明显带有层次的,对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是随着不同矛盾的发展而不同转化的。当讨厌上升到不可忍受的层面,讨厌的心态就超越了个体的禁锢,从下意识里就会有一种联系的反感。讨厌的人所喜欢的东西这似乎是一种暗示般的联系,是一种不可逃避的让人因为事物就会想起一个人的线索,所以我们才会有讨厌一个人就连和他有关系的一切都会反对的心理,这是情绪心理超越个体化的表现。正所谓:爱屋及乌!喜欢一个人,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心理学上所说的晕轮效应或者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就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连她身上所穿的衣服、她所使用的物品、居住的环境都非常的喜欢!这个时候,连他的声音都听起来,都是那么的悦耳动听!想与她长久的在一起,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正向倾向性!相反的道理,如果恨一个人的话,也会出现这种类似的情景!不仅对这个人咬牙切齿,甚至连这个人穿的衣服的样子,喝水的杯子,甚至相同身材的人都会产生极端的不友好行为!有的时候,连这个人的名字提都不能提!因为它代表的是一段不喜欢,不愿意再次面对的历史!这些情绪都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谓的负面倾向性。这种负面的情绪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病态的心理,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别人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举个例子吧,某位女士在与一名男士恋爱的过程当中,因为某些不愉快的事情而分手了!按理说好合好散的事情,但是往往也会产生令人不悦的想法,恋人没有做成爱人没有做成最后居然做成了仇人!
虽说不是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不见,但是也形成了听到就不舒服的概念!这样的心理必须通过时间的洗礼!,慢慢的消解掉!否则在心里永远是一个不愿意让人提及的方面!时间长了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正常心理,爱屋及乌的反义词体现。你讨厌他的时候,你是对与他有关的所有一切都是讨厌的,他无论做什么事在你眼里都是讨厌的,就是他在喝水你都会认为他怎么那么作;他穿着一件本来都是挺正常的衣服,你也会认为他怎么穿得那么**;你的偏见与潜意识,让你对他的所有一切都讨厌。他是一个挺正常的人,别人也没觉得他特别的讨厌,我也不懂我为什么讨厌上他的。他在公司里,是那种非常积极主动的人,可因能力有限,业绩总是提不上去,他找回来的客户也是一个比一个磨叽。
而我那时候又这么悲催的被分配到,帮他后勤跟进管理他的客户。我抱着我的偏见,对他百般挑剔,他的客户无论下一个什么样的订单,即使是他好不容易谈下来的,可我就是觉得他的客户要求多得我不想接单,有时候也只是不停的告诉自己是工作,平常心对待,而把订单处理了。但他的座位也就在我旁边,在他出差的时候,桌面上的东西有人会随便就拿来用了,我从来不要,明明我自己没有剪刀,我要拆快递,可我宁愿徒手拆,我也不要去碰他的剪刀,我总觉得好不喜欢关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物品。他出差拿回来退回的样品,每次他递给我的时候,我都不愿意去接,我总是让他把他放在他的座位,我出退货单,他自己等仓库的人来了,自己交给他们就好了,我不想接过他的任何东西。另外一些同事发现了我这些奇怪的行为,也问过我,怎么我这么讨厌他,我说我也不知道,我自己也觉得很纳闷,可能是我跟他八字不合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免想到了另外一个词“爱屋及乌"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偏激的心理!当然我也有这种偏激心理,这种小性子。
比如之前我有一件很喜欢的打火机,突然间有一天我发现我讨厌的那个人有了这个打火机,于是我就会各种理由挑剔,一方面说它的材质不好了,另一方面又说外表太磕碜,索性它随便去吧,现在不知道去了哪里!恰巧我讨厌的那个人,我们生活里有各种交集,朋友聚餐总会看到,当然坐在一起是不可能了,喝酒举杯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不要和他的杯子碰在一起,更加过分的是,他如果夹过菜的地方,我就会转到另外一边!对于我这种偏激的心理,朋友总是告诉我,收收自己的小性子,这个社会不会允许我这种偏激的人出现过多的频率!的确是这样的,年纪稍小的时候总会由着自己的小性子来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等经历一些事情以后,发现我们讨厌的人并不是一无是处!无论是爱屋及乌也好,自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也罢,这种偏激和小性子终归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扰!我们大家都是成年人,所以还是希望我们一起克制一下自己的这种小性子,不要因为别人,来影响自己的心情。其实想想人的心理真的好莫名其妙啊!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当小情绪一来,好像就不受控制了,所以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吧!愿大家共勉!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樱桃番茄GO


大家相互交往是缘分,一般我不会讨厌我接触过所有朋友。如果是陌生人又看到他是个神经病者,我会离他远点,以防他攻击我。

当然,有及少数朋友中也有不招调的,那仅是万里挑一,这种人没有坏心眼,就是说话不招调,总是冷不防的说个“半调子”话,听起来不入耳,有时还气的你翻白眼。但他不是什么恶意,仅是自尊上强点。


教好孩子是幸福


别人我代表不了,至少我是这样心态。发自内心讨厌,就这几个字:发自内心,那怕他做了善举,也丝毫改变不了对他的看法!

讨厌的人必有讨厌处。其实,换一角度,往往你认为讨厌的人,要么自私、要么小心眼,要么损人利己嘴上不饶人,等等。你在心底讨厌他,他可能更讨厌你!所以才会在你面前做些逆反相向的事。因为,他不在乎你对他的评价!换句话说,他在你能看到的地方不做不剌激你的事,就烧高香了!

人的某些行为不是一件事一天所为。讨厌人有讨厌人之处,必定有某件事做作让你反感,让你讨厌!这种厌烦一旦入驻大脑,很难改变已定的思维!


海拉拉


对厌恶之人,有四境也。

见厌恶之人,怫然作色,恶语相向,然后拂袖离场,摔门雷响,此第一境也。曰幼稚。

见厌恶之人,神色自若,默不作声,然后借故离开,敬而远之,此第二境也。曰自立。

见厌恶之人,虽内心不喜,然谈笑自若,与之言笑,话说三分。应对自若,此第三境也。曰成熟。

见厌恶之人,与之友善,言语引导,使之忻慕,顺我之志,化敌为友,此第四境也。曰智慧。

唯愿君修炼不已,渐入佳境,臻于至善。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不是。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对与我没有血亲关系的,平时只是静静的看其表演,其一举一动已与我没关系,同时,再观察其对待大是大非的决断,再看看此人是否值得尊重。对于同胞兄弟姐妹等三代以内血亲,由于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尽相同,其为人处世内心看不惯,也尽量思其长处,也不是其所作所为一切都不顺眼的。


用户廖永蓬


有些人是以貌取人的,初次见面因为对方的长相因为对方的言吐而对对方心存芥蒂,从而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交往中,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长得呲牙咧嘴歪瓜裂枣的人和一个长得相貌堂堂气宇轩昂的人相比,你更愿意亲近后一个,而结果却是前一个更仗义更勤奋,而后一个慢慢显露出自己的娘炮的一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见到本人,第三者在你耳边吹风扇火说这人如何如何,于是没有见到真身就产生隔阂和防范。然后会有一个更长的时间去检验,从而调整自己的固有印象。

综上所述,发自内心讨厌一个人,是经过深思熟虑、通过无数的时间和事情检验的,这个人五官六品七荤八素人生观世界观都与你不搭,甚至相反,或者也有可能,被你讨厌的他也正如你的厌恶一样讨厌着你呢,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不和,那么这样的人还是少见为好。


我是老虎谁都怕


还真是这样的。有一句话叫恨由心生。如果发自内心讨厌一个人,那么他(她)的一举一动,都看着不顺眼。

因为厌恶这个人,这时候,只能看到他(她)的缺点和错误,只能看到负面的部分,偏见代替了正常,局部掩盖了全面。得用多长时间才能冲淡心中的怨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被扭曲。

怎么办呢?引用名人的话说:看別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看朋友不顺眼,是自己的眼力不够;看同事不顺眼,是自己的胸襟不够;看上级不顺眼,是自己的能力不够;看老板不顺眼,是自己的梦想不够。


皖北隐士


世上的人千差万别。十全十美的人几乎没有。否则人为什么要感叹“知己难求”呢!

人的一举一动都受思想的支配。而思想受环境教养的影响,往往是千差万别。所以遇事人们会有不同的举动。有些人的举动在你眼里非常完美,而有些人的举动会令你讨厌。如果你对某人有了成见,一直以来讨厌他,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感。这其实是不对的,起码是你没有容人之量。反过来想,你自己就从不犯错吗?你在所有人眼中都那么完美吗?

所以,我们不能过高地要求身边的人。苛求并不是人的美德,人要有容人之量。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识人,只要对方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你终究会发现他的善举。抱这样的态度去待人,你的心胸会变得越来越宽广,朋友会越来越多。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有利的。


风沙树


有句话叫爱屋及乌,如果爱一个人连他屋上的乌鸦都喜欢,反之如果讨厌一个人,连他的影子都讨厌!

所以这就是人发自内心的感触!

不能有假装了,内心的感觉一定会有表现的,不喜欢怎能装作喜欢,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讨厌的!

除非你变了或者他变了,也许会改变看法。比如大宅门门中的三叔,剧中是个很讨厌的人物,自私、贪财、撒谎几乎无恶不作!人见人烦!

可是最后为了对抗日本人,不做维持会长,他吃了大烟膏子,以死抗争,人们看到他爱国不做亡国奴的骨气!对他讨厌的印象有所转变!

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变与不变看事情的发展!看人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