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護士劉冰:與時間賽跑 爭分奪秒轉運患者

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護士劉冰:與時間賽跑 爭分奪秒轉運患者

劉冰穿戴好防護裝備後,準備出發。

  【人物名片】

  劉冰,中共預備黨員,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護士。作為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疫情防控應急先鋒轉運小組的醫護人員,劉冰是最接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的人之一。1月22日,劉冰原本計劃和從外地來廈的父母和孩子共度春節,但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作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她第一個請戰到“戰疫”一線。通過一趟趟安全、穩妥的轉運,她和同事讓每一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以及有接觸史需要排查的普通發熱患者,都能到達指定區域,接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

  【人物聲音】

  與疫情賽跑是我的責任

  與疫情賽跑,保證患者安全轉運,是我的責任。我將一直堅守,直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參加工作12年,我參與過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的防治工作。我們打贏了那麼多場仗,我堅信這次“戰疫”一定能贏!


  “接到指令,確認患者通信是否暢通,確定患者地址!”

  “帽子、口罩、隔離服、護目鏡、面罩、鞋套,互相檢查,確保防護到位!”

  “車輛是否準備完畢?好,出發!”

  2月8日上午10點15分,接到120急救指揮中心指令,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護士劉冰與相關醫護人員以最快速度穿戴好防護裝備後,迅速出發,轉運一例發熱病人到達指定醫院,接受最及時有效的診療。

  作為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疫情防控應急先鋒轉運小組的一員,這只是劉冰這些天來工作的一個尋常片段,1月23日至今,劉冰累計工作時間長達240個小時,每天都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第一個報名

  奮戰在轉運第一梯隊

  “我爸媽能幫我帶孩子,我沒有後顧之憂,我是預備黨員,我報名!”1月22日,得知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專門為此次疫情成立轉運小組,劉冰第一個報名,與其他11名醫護人員一起,組成轉運第一梯隊,奮戰在轉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高度疑似病例以及有接觸史需要排查的普通發熱患者的一線。

  “在安全、穩妥轉運之外,還需要做好對患者的病情、流行病學史等信息的提前瞭解,為接下來的治療打好基礎。”劉冰說。

  出車途中,劉冰便需要抓緊時間聯繫患者家屬瞭解情況。接到患者後,劉冰等醫護人員會進行二次確診,並排查其密切接觸者是否有發熱症狀。同時根據病人需要,給予病人吸氧等相應的生命支持,以緩解病人症狀。除了必要的詢問外,在轉運途中還要全程緊盯病人的生命體徵。

  碰到病患有不安甚至牴觸情緒,劉冰還需要一路開導和安撫,“要相信醫院,及時就醫對自己和他人都好,這裡的人員、車輛都是經過深度消殺的,轉運使用的負壓型救護車可以使車內受汙染的空氣得以在無害化處理後排出,非常安全。”

  將病人安全送抵醫院後,完成病歷交接等事宜的劉冰等人並不能就此鬆一口氣,他們還得抓緊時間對車輛進行清洗和消毒,“轉運任務隨時可能下達,車歇了,人可不能歇。”劉冰說。

  以救護車為家

  24小時全天候守崗

  自1月23日以來,劉冰和同事們每天在救護車上執行任務的時間超過了12小時。劉冰說,在這場防控疫情的戰役中,她已經把救護車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不但24小時全天候守崗,且大半時間都在車中度過。

  任務指令一到,就要第一時間前去接載患者。奮戰到凌晨3點,沒休息多久,凌晨5點再次出發,對劉冰而言已是司空見慣的事。

  為保持動作靈活,除了防護服,劉冰只穿了單薄的衣服,夜裡氣溫下降,也不能添加衣物;每次任務耗時較長,有的長達4個小時,長時間佩戴護目鏡,面部皮膚難免損傷、疼痛;執行任務期間不能喝水、吃飯和上廁所,口渴、餓了就得扛著。

  錯過飯點更是常事。除夕夜,因執行任務耽誤了就餐時間,一碗泡麵就成了劉冰的年夜飯,匆匆吃完後,又馬上投入到轉運病人和消毒防範工作中。只有在深夜的小段空閒時間裡,她才能與丈夫通個電話,彼此加油鼓勵。

  “爸媽,我們這邊一切安好!對不起,孩子的事就麻煩你們了!我愛你們,轉告孩子,我也很愛很愛他……”因忙碌的工作,劉冰只能把對家人的感謝和掛念,化成一條語短情長的信息發送出去。

(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琬鈞 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