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巴中人,這些巴中文化你知道嗎?

巴中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今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文化強市戰略部署,深入實施以“巴文化名家精英工程、文化繁榮精品工程、巴人巴風巴俗薈萃工程、文化名片創建工程”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繁榮四大工程,觸發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唱響巴中聲音、講好巴中故事、展示巴中形象、實現“巴中元素、世界表達”,為巴中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巴中市實施“四大工程”繁榮文化事業

作為巴中人,這些巴中文化你知道嗎?

以文化人 潤物無聲


01

巴文化名家精英工程

積澱文化涵養 培養文化大家

作為巴中人,這些巴中文化你知道嗎?

▲亮雪剪紙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翻折、旋轉,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就在指尖神奇地慢慢顯現。


戲曲人物、神話故事、人物花草、鳥獸蟲魚,通江剪紙藝術家李亞雪用一把剪刀剪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其作品《銀耳姑娘》、《諾水河》、《毛浴古鎮》等先後參加中國剪紙藝術展演活動,榮獲四川省工藝精品展金獎、四川民間文藝創作工程優秀作品、巴中市首屆婦女手工製品展示活動一等獎等,其中《熊貓圖》被列為2014年全球十大熊貓藝術精品。今年1月7日至9日,李亞雪受邀在韓國國會憲政紀念館裡開了一場剪紙作品展;2016年3月,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人名單中,李亞雪被公佈為傳統美術四川手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今年10月,李亞雪還將受邀與省內多位非遺傳承人前往美國巡展。


為傳承剪紙藝術,培養剪紙能人,多年來,李亞雪還開展剪紙培訓活動。“願意學習剪紙的,我都免費教、免費提供原材料,還可以幫忙銷售。”李亞雪曾在通江石牛嘴廣場免費開辦“壩壩講座”,培訓下崗女工200多名;2014年,創辦四川亮雪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現有80多名殘疾學員;3月,川東北非遺文化傳承基地暨亮雪剪紙工作室在巴中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李亞雪被聘為學院客座教授講授剪紙技藝;通江各級部門大力支持剪紙藝術發展,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並在全縣中小學廣泛開設剪紙藝術課程。


剪紙藝術是我市眾多的文化遺產之一,對剪紙人才的培養也正是我市大力培養文化藝術人才的一個縮影。


文化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才。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我市將大力實施文化人才招引工程:依託市委人才戰略,引進重點高校畢業的文博、非遺、圖書情報等專業(方向)的高端人才20名以上,引進專業院校畢業的舞蹈、作曲、編導、美術、群文等專業人才20名以上。加大文化人才保護:挖掘鄉土文化能人(儺戲、說春、民歌、傳統舞蹈、司儀等民間文化人才)200名以上,建立健全鄉土文化人才隊伍,組建民間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如紅白理事會、翻山鉸子舞蹈隊、民歌演唱隊等)100支以上。著重文化人才培育:組織舉辦基層文化隊伍培訓班,對基層文化專幹、文化志願者、鄉土文化能力等進行系統培訓,共培訓25場次以上,培養各類文化帶頭人100名以上;分期分批安排文化幹部到高校、有關文化單位、發達地區進修學習120人次以上。注重文化人才傳承:組織文化專家、文化幹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文化志願者利用秦巴大講堂、非遺保護中心、非遺傳習所等陣地,開展文化講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群眾文化輔導等文化傳承活動,培育文化骨幹1000名以上,做到鄉鎮、社區全覆蓋。


02

文化繁榮精品工程

堅持孵化理念 打造精品力作

作為巴中人,這些巴中文化你知道嗎?

▲《掛印知縣》


“爬山要爬大巴山,離天只有三尺三。做人要留好名聲,想想恩陽喻秉淵……”7月6日晚,大型廉政歷史題材川劇《掛印知縣》在四川省川劇院隆重上演。作為四川唯一參演曲目,該劇還將登上長安大戲院舞臺,於14、15日赴京參加全國戲曲匯演,和全國觀眾見面;四川清音《竹頌》、四川揚琴《雪梅雪梅》、川劇小品《新官上任》將於今年10月參加中國藝術節匯演,全省8個參演作品,我市佔3個;曲劇《望紅臺》將於今年10月赴京參加慶祝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演出……


好消息不斷傳來,一項項精品力作帶著巴中獨有的文化特色,正逐步走向全國、走入世界,釋放著巴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響力。


文化精品是文化的精髓,它反映時代精神,引導和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團結並鼓舞人民創造新的生活。實施文化繁榮精品工程,就是要不斷推出精品力作。


立足巴中地方文化特色,緊跟世情、國情、市情,緊扣市委中心工作,堅持孵化理念。在精品工程上,我市著重實施了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打造舞臺劇《夢迴巴國》、曲劇《望紅臺》、舞臺劇《早晚恩陽河》、舞臺劇《米倉神韻》、舞臺劇《風雅壁州》、舞臺劇《江口水鄉》等大中型舞臺藝術精品,市級、縣(區)各1個。著重實施實施地方文獻精品工程:收集整理傳統建築、生產生活、民俗風情、語言文學、歷史沿革等地方歷史文化文獻,編輯出版地方系列文化叢書6套以上,如《巴中歷代文選》《魅力恩陽系列文化叢書》等,市級、縣(區)各1套以上;編輯出版鄉土教材1套以上。著重實施群眾文藝精品工程:新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美術、書法等文藝作品220件以上,其中市級不少於20件,巴州區、恩陽區分別不少於25件,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分別不少於50件。


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文化宣傳推介工作,按照“一縣(區)一歌”的思路,創作提升歌曲《有個地方叫巴中》、《早晚恩陽河》、《家鄉有座光霧山》、《江口水鄉》等藝術作品,拍攝製作成MV形式,形成對外宣傳合力;緊密結合市委、市政府重大發展戰略,創作一批具有時代特點、地域特色的宣傳文化作品,加強對地方形象的宣傳推介;對地方文化藝術人才作品進行包裝提升,舉辦個人作品專場演出或研討會,編制發佈個人文化專輯,大力推介地方優秀藝術家;建成三江、駟馬、空山、桃園、恩陽古鎮等文藝創作採風基地;搶抓“一帶一路”、國家對外文化交流機遇,努力將巴中川劇、巴中剪紙、翻山鉸子、巴山背二歌、巴中皮影等推向世界。


03

巴人巴風巴俗薈萃工程

激活歷史記憶 彰顯文化特色

作為巴中人,這些巴中文化你知道嗎?

▲巴中皮影


巴文化歷史悠久。研究巴人歷史的主要早期文獻著作《山海經》、《左傳》、《世本》、《華陽國志·巴志》、《水經注》和《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等書均有巴人歷史的記載。巴中地區過去一直在巴國或巴地範圍內,歷史上一直是巴文化的中心地域。


巴人巴風巴俗是巴文化的重要體現,是巴中民間文化的基石。從歷史的山峰一路走來,儘管時光匆匆流逝,但巴中特有的文化則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串長長的腳印。


位於通江縣春在鄉的擂鼓寨遺址距今5000年左右,為新石器時代遺址,總面積約8697平方米,出土有石器、陶器20685件。“米倉道”是秦漢以來形成的翻越米倉山脈進入四川盆地的古道,北起陝西南鄭,經四川南江到巴中,全長約250公里;該古道始於秦末,興於漢,縱貫秦巴山區,是中原與西南地區之間的重要政治、軍事、商旅、文化通道,是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巴中石窟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南龕、西龕、北龕、水寧寺、千佛崖摩崖造像,內容豐富、造型精美、色彩鮮豔、保存完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恩陽古鎮是著名的水陸碼頭和商旅之地,該古鎮南北朝時期置郡,古城“義陽”,距今約1500年的歷史,是川東北民居的重要代表……


從新石器時期,經秦漢、唐宋、明清到現代,每一個時期的民風民俗都在巴文化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以保護傳承巴文化為核心,我市主要通過挖掘整理、展示展陳等方式充分展示巴風巴俗,彰顯地方文化特色。


加大文化遺產保護。推進巴文化遺址、米倉古道等考古發掘和歷史文化研究,積極申報米倉道(蜀道)、長征路線等文化遺產,打造米倉道文化旅遊長廊和紅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加強恩陽古鎮、白衣古鎮、毛浴古鎮等古鎮,土星街、文星街等古街,犁轅壩村、黃角樹村等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按照“一村一冊”的原則,對地方地名文化、鄉賢文化、家譜文化、家訓文化、孝道文化、傳說故事、能工巧匠等民俗文化進行挖掘整理。打造民俗文化長廊。將文化長廊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打造巴中詩詞文化長廊、名人文化長廊、紅色文化長廊等文化長廊;立足巴山新居建設,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民俗文化長廊,堅持“一院一特色”的發展理念,納入巴山新居建設總體規劃。傳承傳統文化節慶。整合文藝精品彙演、文化藝術展覽、文化旅遊觀光、文化產品展銷、文化體育遊藝等項目,舉辦巴人文化藝術節、晏陽初文化節、正月十六登高等特色文化活動,力爭將其辦成有區域影響力的文化盛會;按照“一縣一節”的模式,推動縣(區)舉辦特色文化節慶活動,形成區域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利用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舉辦年豬節、庖湯節、酥肉節等特色節慶,助推文化旅遊業蓬勃發展。開展民俗文化展陳。依託文化館(站)、圖書館(室)、博物館紀念館(園)和古村落、古建築、巴山新居等,建設、設置民俗文化展覽館,對民間民俗文化進行集中展覽展示。


04

文化名片創建

提升品牌價值 傳播獨特文化

作為巴中人,這些巴中文化你知道嗎?

▲南龕摩崖造像


山崖為布,礪石作筆,將一塊塊冰冷的石頭打磨成一件件鮮活的藝術品。


巴中,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這裡,群山連綿,盛產花崗岩、大理石、白花石等石材,是石刻石雕的天然材質。數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先民,就地取材,揮錘掄鏨,將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製作成一件件石刻藝術品。


精美的宗教石刻,古樸的書法石刻,厚重的紅色石刻,華美的墓葬石刻,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石刻……巴中石刻,其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美,種類之繁多,研究價值之高,全國少有。


今年5月,巴中“中國石刻藝術之鄉”正式授牌,老區巴中再添一張“國字號”文化名片。


立足傳統舞蹈、傳統音樂、手工技藝等地方特色文化,近年來,我市積極創建國家、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如“中國曲藝之鄉”“中國二胡之鄉”“翻山鉸子之鄉”“巴山背二歌之鄉”“皮影之鄉”“嗩吶之鄉”等。


如果說文化是一個地區發展的軟實力,那麼一個地區的文化名片則是軟實力的引擎。創建地方文化名片,是建設文化強市、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抓手。


實施文化名片創建工程,今年來,我市積極打造公共文化名片。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示範項目)、全國文化先進縣、全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縣為目標,按照“一館一品、一鄉(鎮)一特”的要求,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鞏固提升全市“十佳公共文化服務品牌”。例如,市圖書館立足於“秦巴大講堂”,打造中高端學術交流品牌;市文化館著眼於平民教育,以根治“愚、貧、弱、私”為主題,著力打造“晏陽初大講堂”,形成巴中獨特的文化品牌;各縣(區)公共文化機構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分別打造“週末劇場”、“相約古鎮”、“集州歡歌”、“壁州講壇”、“江口舞韻”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打造文化旅遊名片。以一縣(區)一園區的發展思路,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增強文化產業園區集聚力和帶動力,以米倉古道、恩陽古鎮、三江水鄉、駟馬水鄉、紅軍之鄉、溶洞之鄉、古寨之鄉等特色文化旅遊資源為基礎,打造鄉村民俗文化旅遊環線和文化旅遊度假目的地,推動地方民俗文化與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打造名人文化名片。立足於張思訓、劉伯堅、晏陽初、李鍾峨及吳偉仁等歷史和當代文化名人,積極發展相關文化產業,打造張思訓科普文化基地、劉伯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晏陽初平民教育基地等,創建名人文化名片。


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天的巴中,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以文化人,潤物無聲。優良的文化基因,正源源不斷地輸入巴中自強不息的脈搏,煥發出文化強市的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