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司馬遷美化神話高祖?(如《高祖本紀》中)?

sgill-理


從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中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了嚴謹的史學家司馬遷對漢高祖劉邦很多中肯的描述,有批評,有讚譽,更多的是按照人性的發展規律來敘述劉邦的一生。史學家非常看重劉邦的個人品質,個人能力,從兩個方面來看待劉邦的人生。

其一,劉邦這個人仁厚愛人,喜歡施捨,心胸豁達,他平素具有幹大事業的氣度。這是非常中肯的描述,他正因為有幹大事業的雄心壯志,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他才能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置於死地,建立了偉大的漢帝國,從這一點上來看,他的能量是無限的,聰明的智慧也是絕頂的。司馬遷過多的溢美之詞人們很能夠理解。況且司馬遷受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儒家之影響,在他的文獻中不可避免的有君權神授的思想意識,把皇帝是為天子,既是天子就有天的神聖,上天的意志,就有了高祖拔劍斬蛇,赤帝斬白帝,劉邦以此化為赤帝的象徵,因此,劉邦更加自負,走到哪裡就會有云氣,人們更加跟定劉邦鬧革命。又比如,劉邦到了霸上,與秦人約法三章,禮賢下士,秦地的百姓非常喜歡,惟恐劉邦不在關中為王。你看劉邦這樣的德行史學家司馬遷能不美化漢高祖劉邦嗎?因此,這樣的描寫美化也是很自然的,因為劉邦領導的革命畢竟是成功了,他的皇帝之位與漢家國祚是以他的能力取得的,得來的,這裡人們認可劉邦的過多美化,溢美之能,可也是,一個布衣提三尺劍而取天下,沒有天意天佐誰人能夠達到?司馬遷曰:漢興蓋若天所助焉。

其二,司馬遷在他的文獻中也描寫了劉邦個人的性格使然,或曰性格缺陷。劉邦這個人好酒及色,不是勞動,長年吃酒賒賬而因為酒家看他醉酒身上有龍出現而免除他的帳札。對儒生侮辱無禮,甚至摘下儒生的帽子而撒尿!你看,史學家司馬遷對漢高祖劉邦的描寫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的把劉邦的人生性格寫活了,因此,司馬遷不是一味的美化劉邦,而是把他放在歷史的具體節點來敘述劉邦的一生,很是客觀中肯,這是個人的觀點,也是個人的讀書心得,自以為是也。


楊柳青青春之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高祖本紀》寫的是漢高祖劉邦的故事。《高祖本紀》是從人物的正面表現一位開國皇帝的風采,我不認為司馬遷是美化了劉邦,這僅僅是他的一種寫作手法罷了。

《高祖本紀》出自西漢時期司馬遷著作的《史記》。司馬遷之所以寫這本書有兩個主要的因素:一是因為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西漢時是太史令,一直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寫《春秋》,但是未能如願含恨而終。他的這種著作史書的願望深深的影響了司馬遷。二是著名的李陵事件,大漢三年,李陵攻打匈奴,兵敗被俘。司馬遷為李陵辯解惹惱了漢武帝,盛怒之下囚禁了司馬遷並對他施以腐刑。這個遭遇讓司馬遷痛苦不堪憤怒至極,但是也讓他更深刻的認識到歷史的真實面目,使他發憤著書的決心更加堅定。

為了著作《史記》司馬遷曾有目的的漫遊各地,實地考察歷史之遺蹟。他的足跡幾乎遍佈全國,每到一處他都會訪問古蹟收集資料,聆聽當地百姓講述歷史事件。

《高祖本紀》、《項羽本紀》、《蕭相國世家》、《淮陰侯列傳》等等都是基於司馬遷的政治經歷和他著史的認真態度而寫出來的。

古時候的每一位帝王的出生都充滿傳奇色彩,在《高祖本紀》中這一點有詳細的寫作,說是漢高祖的母親夢見大蛇纏身而後有了身孕併產下一子,此人便是漢高祖劉邦是也。

可能是生活環境不同,也可能是古時候神話故事的影響,古人總是認為凡是成大事者必然出身不凡,所以即便是司馬遷也不能逃脫這樣的寫作技巧從而把劉邦寫的神乎其神。

任何一部的史書的著作都不是枯燥無味的流水賬,這點從《史記》中就可以看出。《高祖本紀》主要講述了劉邦起義征戰各國並建立漢朝的開國經歷,也寫了他的知人善用,雄才大略的風采,以及他得到天下後愛民如子,天下歌舞昇平的政績等等。

還是開頭那句話,這不是司馬遷的刻意美化高祖劉邦,只是他的一種寫作手法。不信看《項羽本紀》就知道了,在這本書裡不再是正面的描寫,而是從反面來著了,著重刻畫了高祖劉邦性格中的狡詐、陰險、殘忍、無賴的一面。《項羽本紀》中不僅通過范增的口寫劉邦的“留戀美色、貪戀財物”還展示了他的無情和無賴。有一次劉邦和項羽大戰兵敗逃亡,他居然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踹下了馬車。

此外還有《蕭相國世家》則寫了劉邦是如何如何的猜忌功臣,《淮陰侯列傳》記述了劉邦不斷以陰謀手段剝奪韓信兵權自己他殺害功臣的殘暴不仁。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只讀《高祖本紀》一定會認為劉邦是一個胸懷天下,雄才大略的君主。而再看《項羽本紀》《蕭相國世家》和《淮陰侯列傳》你還會這麼看嗎?

當然不會,這正是司馬遷寫作的高明之處。司馬遷用主人公的本傳和其他人物的傳記的補充描述,讓後人從多個角度看到了他的性格特徵。劉邦這個人物的形象也更加的豐富和飽滿。

所謂的美化只不過是司馬遷想讓大家看到,而真正的要了解一個人自然要從多個側面來看。司馬遷的這種寫法叫做“互見法”。這種方法的使用不僅讓人物的主要經歷完整、主要性格特徵鮮明突出,還展現出了人物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多側面的性格,讓事件和人物有血有肉完整活潑。

即便是今天我們也依然在使用這種寫作手法。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司馬遷到底有沒有美化神話高祖,請看《高祖本紀》中劉邦被美化和神話的方式:

1、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逐產高祖。

2、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家常折劵棄責。

而《高祖本紀》原文中的神話還有三處:3.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呂后於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哺之。老父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人。”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

從旁舍來,呂后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老父曰:“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貴,逐不知老父處。4.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二,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之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益畏之。5.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

按今天的唯物論來看的確是美化神話高祖了。但事出有因,這個問題要放在歷史的時間軸上觀察。如何觀察?這就要從我國古代神話開始說起。因為神話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源頭。在神話中,古代帝王常會美化自己的祖先,說他們出身不凡,藉以說明“君權神授”,用來鎮服人民,維護統治。

比如商的起源中就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周的起源也有“姜原出野,履巨人跡”的說法。司馬遷在《殷本紀》《周本紀》中作了如實記錄。當時,處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的人們,只知道有母,不知有父,無法解釋這種現象而又試圖解釋。怎麼辦?只好藉助神話來解釋。於是,神話就誕生了。有許多史前神話傳說很美麗,人們當時是非常相信的。我想,這多多少少是由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條件決定的吧?

其實神話美化劉邦的不是司馬遷,而是劉邦自己,司馬遷只不過是把這些神話傳說記錄下來,在當時司馬遷必須這樣寫和記載。否則必殺無疑。

話又說回來了,劉邦為什麼要自我神話呢?

當然有他的目的,劉邦不是世家子弟,不像項羽生於貴族,具有很強大的號召力。即使這樣項羽也還要假懷王,項燕的名號來號召人們。而劉邦出身社會底層,至賤知微,為了聚集民眾、統治手下,塗抹自己併為自己找一些無法印證的神聖光環也是可以理解的。


海納百川233699882


太史公司馬遷其實並沒有多美化漢高祖,劉邦的出身以及他的惡習太史公大多如實記載了。

至於神化高祖,那是當時的歷史環境以及太史公自己所限。大家都知道,漢武帝時期大肆宣揚“君權神授”那一套理論,太史公神化高祖正是為了突出高祖得天下正是“受命於天”。而且,封建時代,盛行“忠君”思想,太史公作為人臣,自然也不能跳出這個禁錮。另外,太史公這樣做恐怕也有些拍馬屁的嫌疑。

總而言之,司馬遷美化漢高祖,這並沒有多少。而神化漢高祖,是為了顯示漢家得天下的合法性,是為了維護漢王朝。


青楓雨霜


司馬遷美化漢高祖,不能簡單地認為他是向朝廷阿諛奉承,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首先,司馬遷自己作為當朝官員,無論如何不可能去貶低高祖吧,生存還是毀滅,在這裡不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其次,漢高祖文治武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在不脫離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加一點文學色彩,未嘗不可!第三,司馬遷也不是純粹為了美化漢高祖而美化漢高祖,且不說他有沒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至少面臨著書能不能面世的急迫需求,所以,一定程度的美化漢高祖,也是在當時環境下的一種政治智慧。


唐某先生


司馬遷作為史官,他歸根結底還是官,他所能動用的一切權利都是皇帝賦予的,而作為他的頂頭上司的皇帝漢武帝,對劉邦這位老祖必然是心存敬意的,正是由於劉邦,也才有了他祖孫三代的皇帝位,不管劉邦是如何登上皇帝位,他必然要將劉邦美化成天選之子,如果司馬遷不按照漢武帝的想法進行記載,司馬遷必將寸步難行,更有可能遭到殺身之禍,只有那些漢武帝不關心的人物與事件,司馬遷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記載,正如熟話說的好,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