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司马迁美化神话高祖?(如《高祖本纪》中)?

sgill-理


从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严谨的史学家司马迁对汉高祖刘邦很多中肯的描述,有批评,有赞誉,更多的是按照人性的发展规律来叙述刘邦的一生。史学家非常看重刘邦的个人品质,个人能力,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刘邦的人生。

其一,刘邦这个人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这是非常中肯的描述,他正因为有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他才能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置于死地,建立了伟大的汉帝国,从这一点上来看,他的能量是无限的,聪明的智慧也是绝顶的。司马迁过多的溢美之词人们很能够理解。况且司马迁受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儒家之影响,在他的文献中不可避免的有君权神授的思想意识,把皇帝是为天子,既是天子就有天的神圣,上天的意志,就有了高祖拔剑斩蛇,赤帝斩白帝,刘邦以此化为赤帝的象征,因此,刘邦更加自负,走到哪里就会有云气,人们更加跟定刘邦闹革命。又比如,刘邦到了霸上,与秦人约法三章,礼贤下士,秦地的百姓非常喜欢,惟恐刘邦不在关中为王。你看刘邦这样的德行史学家司马迁能不美化汉高祖刘邦吗?因此,这样的描写美化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刘邦领导的革命毕竟是成功了,他的皇帝之位与汉家国祚是以他的能力取得的,得来的,这里人们认可刘邦的过多美化,溢美之能,可也是,一个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没有天意天佐谁人能够达到?司马迁曰:汉兴盖若天所助焉。

其二,司马迁在他的文献中也描写了刘邦个人的性格使然,或曰性格缺陷。刘邦这个人好酒及色,不是劳动,长年吃酒赊账而因为酒家看他醉酒身上有龙出现而免除他的帐札。对儒生侮辱无礼,甚至摘下儒生的帽子而撒尿!你看,史学家司马迁对汉高祖刘邦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的把刘邦的人生性格写活了,因此,司马迁不是一味的美化刘邦,而是把他放在历史的具体节点来叙述刘邦的一生,很是客观中肯,这是个人的观点,也是个人的读书心得,自以为是也。


杨柳青青春之声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高祖本纪》写的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事。《高祖本纪》是从人物的正面表现一位开国皇帝的风采,我不认为司马迁是美化了刘邦,这仅仅是他的一种写作手法罢了。

《高祖本纪》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著作的《史记》。司马迁之所以写这本书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因为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西汉时是太史令,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写《春秋》,但是未能如愿含恨而终。他的这种著作史书的愿望深深的影响了司马迁。二是著名的李陵事件,大汉三年,李陵攻打匈奴,兵败被俘。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惹恼了汉武帝,盛怒之下囚禁了司马迁并对他施以腐刑。这个遭遇让司马迁痛苦不堪愤怒至极,但是也让他更深刻的认识到历史的真实面目,使他发愤著书的决心更加坚定。

为了著作《史记》司马迁曾有目的的漫游各地,实地考察历史之遗迹。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每到一处他都会访问古迹收集资料,聆听当地百姓讲述历史事件。

《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等等都是基于司马迁的政治经历和他著史的认真态度而写出来的。

古时候的每一位帝王的出生都充满传奇色彩,在《高祖本纪》中这一点有详细的写作,说是汉高祖的母亲梦见大蛇缠身而后有了身孕并产下一子,此人便是汉高祖刘邦是也。

可能是生活环境不同,也可能是古时候神话故事的影响,古人总是认为凡是成大事者必然出身不凡,所以即便是司马迁也不能逃脱这样的写作技巧从而把刘邦写的神乎其神。

任何一部的史书的著作都不是枯燥无味的流水账,这点从《史记》中就可以看出。《高祖本纪》主要讲述了刘邦起义征战各国并建立汉朝的开国经历,也写了他的知人善用,雄才大略的风采,以及他得到天下后爱民如子,天下歌舞升平的政绩等等。

还是开头那句话,这不是司马迁的刻意美化高祖刘邦,只是他的一种写作手法。不信看《项羽本纪》就知道了,在这本书里不再是正面的描写,而是从反面来着了,着重刻画了高祖刘邦性格中的狡诈、阴险、残忍、无赖的一面。《项羽本纪》中不仅通过范增的口写刘邦的“留恋美色、贪恋财物”还展示了他的无情和无赖。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大战兵败逃亡,他居然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踹下了马车。

此外还有《萧相国世家》则写了刘邦是如何如何的猜忌功臣,《淮阴侯列传》记述了刘邦不断以阴谋手段剥夺韩信兵权自己他杀害功臣的残暴不仁。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只读《高祖本纪》一定会认为刘邦是一个胸怀天下,雄才大略的君主。而再看《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和《淮阴侯列传》你还会这么看吗?

当然不会,这正是司马迁写作的高明之处。司马迁用主人公的本传和其他人物的传记的补充描述,让后人从多个角度看到了他的性格特征。刘邦这个人物的形象也更加的丰富和饱满。

所谓的美化只不过是司马迁想让大家看到,而真正的要了解一个人自然要从多个侧面来看。司马迁的这种写法叫做“互见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不仅让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还展现出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让事件和人物有血有肉完整活泼。

即便是今天我们也依然在使用这种写作手法。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司马迁到底有没有美化神话高祖,请看《高祖本纪》中刘邦被美化和神话的方式:

1、其先刘媼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逐产高祖。

2、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家常折劵弃责。

而《高祖本纪》原文中的神话还有三处:3.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

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逐不知老父处。4.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二,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之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益畏之。5.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按今天的唯物论来看的确是美化神话高祖了。但事出有因,这个问题要放在历史的时间轴上观察。如何观察?这就要从我国古代神话开始说起。因为神话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源头。在神话中,古代帝王常会美化自己的祖先,说他们出身不凡,借以说明“君权神授”,用来镇服人民,维护统治。

比如商的起源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周的起源也有“姜原出野,履巨人迹”的说法。司马迁在《殷本纪》《周本纪》中作了如实记录。当时,处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的人们,只知道有母,不知有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而又试图解释。怎么办?只好借助神话来解释。于是,神话就诞生了。有许多史前神话传说很美丽,人们当时是非常相信的。我想,这多多少少是由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决定的吧?

其实神话美化刘邦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刘邦自己,司马迁只不过是把这些神话传说记录下来,在当时司马迁必须这样写和记载。否则必杀无疑。

话又说回来了,刘邦为什么要自我神话呢?

当然有他的目的,刘邦不是世家子弟,不像项羽生于贵族,具有很强大的号召力。即使这样项羽也还要假怀王,项燕的名号来号召人们。而刘邦出身社会底层,至贱知微,为了聚集民众、统治手下,涂抹自己并为自己找一些无法印证的神圣光环也是可以理解的。


海纳百川233699882


太史公司马迁其实并没有多美化汉高祖,刘邦的出身以及他的恶习太史公大多如实记载了。

至于神化高祖,那是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太史公自己所限。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时期大肆宣扬“君权神授”那一套理论,太史公神化高祖正是为了突出高祖得天下正是“受命于天”。而且,封建时代,盛行“忠君”思想,太史公作为人臣,自然也不能跳出这个禁锢。另外,太史公这样做恐怕也有些拍马屁的嫌疑。

总而言之,司马迁美化汉高祖,这并没有多少。而神化汉高祖,是为了显示汉家得天下的合法性,是为了维护汉王朝。


青枫雨霜


司马迁美化汉高祖,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向朝廷阿谀奉承,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首先,司马迁自己作为当朝官员,无论如何不可能去贬低高祖吧,生存还是毁灭,在这里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次,汉高祖文治武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在不脱离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一点文学色彩,未尝不可!第三,司马迁也不是纯粹为了美化汉高祖而美化汉高祖,且不说他有没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至少面临着书能不能面世的急迫需求,所以,一定程度的美化汉高祖,也是在当时环境下的一种政治智慧。


唐某先生


司马迁作为史官,他归根结底还是官,他所能动用的一切权利都是皇帝赋予的,而作为他的顶头上司的皇帝汉武帝,对刘邦这位老祖必然是心存敬意的,正是由于刘邦,也才有了他祖孙三代的皇帝位,不管刘邦是如何登上皇帝位,他必然要將刘邦美化成天选之子,如果司马迁不按照汉武帝的想法进行记载,司马迁必将寸步难行,更有可能遭到杀身之祸,只有那些汉武帝不关心的人物与事件,司马迁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记载,正如熟话说的好,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