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富人的低調,對德國有什麼影響?

沈臨箴


德國富人非常的低調,這個是真的。

一個德國人他有沒有錢,從他的外表氣質上來是很難判斷的,你只能從他的談吐上面去判斷他們的穿著和中國沒有錢的人的穿著沒有什麼很大的區別。

德國人有錢是不炫耀的,他們不會去買奢侈品,或者說他們一輩子可能只買一次奢侈品。在中國人的眼裡,這樣的人可能就是摳門。

一個年收入在幾十萬歐元的德國人,可能這輩子只想買一部iPhone,因為他覺得iPhone實在太貴了。這樣的德國人我接觸的非常的多。

其實不單單是德國人這麼低調,整個德語區的人都非常的低調,德國人,瑞士人,奧地利人,他們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類似的。

曾經接待過一個瑞士名錶的老闆,已經是第3代傳人了,家裡的資產有幾千億人民幣。我後來查了一下,發現他在中國股市上面也有投資基金。這樣一個大老闆穿的衣服是非常便宜的,全家人的衣服加起來最貴的可能就是耐克這個牌子。

這麼有錢的人,他們在買首飾的時候,也非常的小心謹慎。完全不像我們國家的有錢人。

德國有錢人這樣的低調,對於德國經濟來說,主要是在新興科技和奢侈品行業限制了這些行業的發展。因為德國的科技產品,基本上都出口到了中國,是由中國人買單的,德國人買單的很少,而德國的奢侈品,也都賣給了中國人。德國人自己卻在消費,由中國生產的非常便宜的產品。

他們的消費觀念是追求質量,而不是追求品牌。因此質量很好的中國商品依然在德國,能夠銷售的非常的好。

他們會把金錢消費在旅遊上面,有錢的德國人可能一年出國4次旅遊,沒有錢的德國人,兩三年出國一次,可能選擇比較近的國家。10年才有可能跑到像中國這麼遠的國家一次。

他們在精神上面的投資會比我們中國人要大得多。因此德國的圖書行業是非常發達的,即使紙質圖書沒有以前賣的好,但是電子書行業仍然非常欣欣向榮。

可惜的是電子書行業被美國的亞馬遜所把持,很多的錢流入了美國人的口袋。紙質書就不一樣了,非常的賺錢。

全球最貴的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都是全球最好的各個學科的專業級的教材,一本教材的價格相當於人民幣1500塊錢,還是pdf的電子版。如果是紙質的書,相當於人民幣的兩三千塊錢。這個出版社就是德國的公司。

德國人很願意為圖書,為知識買單。因此在整個歐洲學習能力最強的就是德國人。七八十歲的老大爺也能夠學習如何用電腦打字。90歲的老年人,甚至會參加中文的培訓班。他們真正的是活到死,學到死。

相比之下,中國人是不會在圖書上面花很多錢的,在閱讀上面,中國人也經常把錢花在雞湯上面,而並不是真正的知識。中國的出版社也非常不尊重知識,基本上以圖書的頁數來定價,所以有能力的人並不願意把自己的知識寫成書,賣給別人,因為覺得這樣很跌價。甚至有些人願意把圖書到香港去出版,都不願意在國內出版,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國內的人對於知識並不尊重。

因此中國在高科技產品奢侈品方面非常願意的花錢,但是圖書市場卻非常的蕭條。現在在三四線城市幾乎都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書店了。幾乎所有的書店裡面賣的都是中小學生的教輔。

所以德國有錢人的低調,以及他們的消費觀念,對於德國經濟的層面來說,算是有利有弊。他是一個外向出口型的國家,而不是一個內需的國家。


外語那點事


德國 是個非常低調內斂的國家,一切都不顯山露水。

德國又是一個極賦領導創造力國家,德國一旦起事,世界將顫抖。

德國GDP在美國、中國、日本之後,居世界第四。但是

人均GDP;德國人為4.76萬美元,日本人為4.01萬美元,中國人為0.99萬美元。

人均年收入;德國人為26.5萬人民幣,日本人為22.3萬人民幣,中國人為5.5萬人民幣。

德國人的財富創造力、擁有力,在世界大國中,顯然僅次於美國,高於日本;對比中國人,德國人都是富翁。

德國有錢在做什麼?

再用於投資積累財富,不斷改善環境、投資基建、保障人民高福利,提高國家幸福指數。

德國不在世界大把燒錢掙虛名,也不用於軍事秀肌肉。德國軍費開支維持在佔GOP1.1%,特朗普大呼上了當,美國軍費佔GOP7%水平,美國認為德國在免費接受美國保護。

德國人有錢在做什麼?

在投資理財,在適度合理消費。

舉一個代表例子;德國人使用的汽車以德係為主,這不是追求高端,而是選擇舒適使用,德國人按他們的理念製造汽車,產品當然滿足他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需求。

其實德國車內銷價格並不貴,因政府提供福利補貼,工薪階層都買得起。但很多德國人選擇買日系車,還是看中的“便宜”、“省油"、“少維修”。

德國人從不一投千金擺闊,也無暇追求奢侈揮霍、或在穿著打扮刻意包裝自己。

舉一個特殊例子;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生前穿戴雍容華貴、氣度不凡,而德國“鐵娘子”默克爾穿戴像家庭大嫂、只是氣場很大。

德國人富裕但低調,這令世界敬畏。

這種低調也表現在德國在對待國際事物上,德國不與美英法搶風頭論短長,也不視俄羅斯為敵人,願意和東方、南亞大國發展務實經貿合作。德國對歷史問題不糾纏,埋頭幹實業賺錢。

德國人不吭不哈,其實相當厲害!德國曾震撼世界。

一支德意志人組成的羅馬教皇麾下的東征十字軍“條頓騎士團”,背井離鄉數百年,在波羅的海南岸打拼,用鐵血意志和堅韌不拔毅力,創立了強悍的德意志(普魯士)第二帝國,他們為稱霸歐洲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浴火重生,為復仇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戰敗後,雖“普魯士”被美俄英列強刻意抹去,德國今天仍然發展為世界數一數二經濟科技強國。

再舉不可忽視的例子;今天德國武器武器裝備陳舊,並不代表德國轉備製造水平落後。

德國是第一個研究原子彈的國家,德國曾製造了世界第一架噴氣式戰機,第一架高空高速偵察機,第一架無後翼(三角形)轟炸(概念)機,第一艘柴電動力潛艇。今天美國軍備的強大,僅僅是站在了巨人德國的肩膀上。

今天德國不再言戰,但德國言戰就幹“大綁票”。

二戰德國打得法國舉起白旗,打得英國命懸一線。為何德國匪夷所思突然掉頭滅蘇聯?源於目的性太強,德國打英法只為了復仇一戰後英法對德國的盤剝壓榨;德國要幹千秋萬代的大事,——向東方移民!德國要用劍為犁奪取可開墾的土地,要攫取蘇聯廣袤的生存空間。

德國不言戰仍不能讓世界省心。今天在北約框架下,美英法仍在德國保留佔領軍

波蘭攫取了德西普魯士、但澤走廊,隨時膽怯著!波蘭要自掏腰包建設特朗普堡,邀請美軍永久駐紮,表面上是對抗俄羅斯,實質為防備德國擴張復辟。

特朗普為何對德國兇狠霸道?因為美國清楚,有能力壞美國大事的國家,除了俄羅斯,還有潛在水下的德國。美國既要防止德俄再次勾結聯手,又要要無情打壓德國利用領導歐盟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