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提出公平的意見,而有些人卻惡意攻擊?是什麼樣的心態?

海風6550


提出公平意見而得到惡意中傷。這要分幾個方面來說。有時大家最初都認為的公平,到了水落石出的時候又顯現是錯的。而有時大家都認為是錯的事情,到頭來還倒是對的。所以對錯都是要時間來檢驗。當然有些人天生就是個抬槓的料,無論你做什麼事情都要與你計較,雞蛋裡面挑骨頭。這種人就是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小人心態看不得別人成功。如果你碰到這樣的人就是你倒了八輩子黴了。還是趕快離他她遠遠的,不與為伴。當然了在社會上混總不能會憑由你的性子凡事一帆風順的。總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這時也就是考驗你的公關能力的時候。


沃野之端


公平和正義是密不可分一對孿生兄弟,凡公平者一般都含正義,而正義者大都有公平成分。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公平和正義會同時出現,曰:公平正義。

因社會人分不同階級,階層,不同階級,有不同階級的公平正義。無產階級認為推翻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就是天大的公平正義行動,而資產階級則認為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叛逆行為。因此公平正義,在任何時候,都會有明顯的階級烙印,這並不稀奇。

公平正義就是在本階級階層內部,只是相對存在,世界上不會有絕對的公平正義,凡維護大多數人正義的行動,相對都是公平的;凡對大多數人公平的作為,一般也都含正義。

因此有些人提出公平意見,而遭有些人惡意攻擊,說明看問題角度不同,有可能出現非認。或者是公平意見本身就存在問題,而缺乏正義。這兩者都有可能存在,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老兵4200


如果真是惡意攻擊的話,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嫉妒心在作祟!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處境!無論提出的建議多麼的公正都會有人攻擊、詆譭或者暗地裡使壞,這類人一般心胸狹隘,自卑心強,喜歡出風頭,不可深交,需遠離!但是還有一類人性情比較耿直,喜歡較真,但是提問題的初衷是對待事物的看法不同!不是有這麼句話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以我們對別人下定論時一定要仔細分清對方屬於哪類人,在區別對待,希望對您有用



竹官哥哥


所謂公平即是對存在的不公平而言,是指這裡的意見。可能角度不一樣,可能待遇不一樣,也可能貢獻不一樣,還有各類標準,指標太多了。即全一樣領導也可能看到他、她優點,你表現好時領導一走神沒注意,當你失誤時又是領導精神來了。這可不是和你過不去叫運氣,沒聽說過笑話,別人被絆一跤低頭撿個大錢包。即不能貪已有,不是提成就表揚,你一跤牙摔掉。別生氣在比喻。

企業,公司,村莊都存在。我講個遠的小的。農村時抓自留地,靠手氣。有好壞之分,產量相差可大。好地人不主張三年五年後調整,那壞地人主張三年調整,正是公平一說,做不到人人滿意,因為地有好有次。


李287275412李澤祥


題目中的“有些人”用詞的很恰當,兩個“有些人”道出了社會上的兩個少數群體。我其所以斷言是兩個少數群體,是因為廣大的吃瓜群眾總是佔社會的多數。說是少數群體,就不只是兩個純粹的人群,而是這兩個“有些人”中又可以分別出不同的更少數的群體等。有些人雖然是少數,但是,社會輿論的形成,卻一般總是由兩個“有些人”的鼓吹、操作而形成,占人口大多數的吃瓜群眾可能只是傍觀。

回到題目所說,有些人提出了公平的意見,對廣大吃瓜群眾應該是公平的,但與有些人的意識形態或切身利益卻有矛盾,而這有些人也是意見派人士,他們不像吃瓜群眾那樣沉默,但他們也明白,不能公然說這個有利於吃瓜群眾的意見不好,於是就開動他們有些人所固有的“指桑罵槐”、“攻擊一點,不及其餘”、“禍水它引”、“辭意發揮,只講不利,不言好處”、“故做高深,引人入迷途”等思維操作模式,進行看似客觀公平的惡意攻擊。古人云:“山水易改、本性難移”,有些人的本性確實不好改變。這裡的本性,其實就是心態,這有些人看不得大多數人得好處的心態,我試總結為四點:

一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應該是高人一等(可能自己很弱智),當自己得到比別人好的待遇、處境時,認為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而當別人有了不要說高於自己的待遇、處境,就是平等的待遇、處境時,就覺得心中憋屈,憤憤不滿。而當別人作難、困苦、潦倒時,他心裡就平靜了,甚至舒然了。

二是不願意承擔正常社會運行中帶來的對自己不利的結果。社會是個大熔爐,對任何人都要進行歷練,由於人的能力、體質、家庭社會背景各異,運氣不一,在社會中際遇也就紛繁不一,大多數人在際遇出現時,不管好壞,都能自覺主動以自己的能力去接受,應對,而有些人則只願意接受社會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不願意應對社會給自己帶來的不利,當不利到來時,就發邪火,把正常的社會運作,認為是陰謀的操作;自己受了傷,不去積極療傷,卻企盼別人也挨一刀,甚至自己持刀去捅別人。用土話說,就是“要死,把一巷子娃死光,不能只死我家娃”這種心態。

三是意識形態僵硬不變,不知道與時俱進。刻舟求劍的故事,可能很多人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有些人就是不知道自己就是那個刻舟求劍的人。他自己認定的道理,明明大家都覺得不對,但他也不會改變看法,並在心裡想“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裡”,反認為大家是無知之輩。這有些人,凡遇事,不認真去分析鑑別,一律以自己的固有意識形態去衡量,符合的就贊成、擁護,不符合的就反對、攻擊。

四是標傍獨立,為反對而反對。有些人並不是愚鈍,也不是不會鑑別是非,而是神經質性地為反對而反對 ,別人提出一項有益的意見,他根本就不加思索,立即就反對,如認真地和他(她)探討反對意見,他也不屑多說,有時甚至大罵出口。這有些人標榜自己獨立特行,以在社會上與一般人不同為榮,而這又符合了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認為其敢言別人所不能言,不隨波逐流,應該支持。現在網上講究誰的點擊率高,而為反對而反對的人的意見,有時點擊流量還很高,這就更增加了為反對而反對人員的自豪感。

社會很複雜,不是我用四條就能總結出有些人的所有心態的,還請大家補充。


二曲人


人微言輕得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意識。

就象,有關影視大雜燴議論紛紛沒有在社會掀起波瀾,經過這次李蘭娟院士的提議,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還有就是中央新聞為什麼會是首要信息內容,這就是權威的作用。人云亦云終究是說說而已。誰又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用呢?之所以有人提出異議。很正常的事。

2020.2.10。


不學不知


這些現象說明社會意識形態有點亂,大家對正確與錯誤,正義與非正義,認識模糊,所以產生一些對正確事物的認知問題,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特別現在私字觀念很嚴重,一切向錢看,後如何考慮為國家為人民多作貢獻的問題,所以有些正確觀念被一些斜說給狡辨後使人們認知上出現了偏差。


用戶9849361653455


當你要提出公平的意見之前,是否考慮到那些堅持公平的人有多少?是不是佔俱多數?,是否想到那些不搞公平的人是不是佔俱少數?如果是事得其反,只有迴避並保持沉默!,否則,必定會以失敗的方式而告終!而且還要遭受來至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抵毀!如其受傷的卻是你,而高興於興災樂禍的恰恰是佔多數的對方,豈不雙失?尤其是窮人,對於公平二字更須謹慎,否則,等待你的只有自遭其辱!


用戶隱山寒士


如果一個人的文字戾氣非常重,那麼,我可以100%肯定,他內心的衝突、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非常嚴重。但是,自我攻擊太難受了,所以,他只好對外攻擊。

有的人,會把戾氣當成特立獨行和個性,但實際上並不是,戾氣就是戾氣,無法被美化。

真正過得幸福的人,物質和精神雙富足的人,活得圓滿的人,根本沒有什麼戾氣。他有的,是愛,喜悅,平和和感恩。

文字戾氣太重的人,我建議大家直接遠離,否則會拉低你的能量的。

——劉語絲Angela



劉語絲Angela


一、提出公平意見的人,具有同理心,能換位思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二、喜歡惡意攻擊的人,具有偏執型人格,以自我為中心,攻擊不同意見者,以滿足虛榮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