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可以西化而清末西化却举步维艰?

funnyapp


原因很多:

1、历史背景不同。自古以来,日本就不是世界的核心国家,谁强大日本就像谁学习。比如唐朝当时是世界第一强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是世界领先的,这个时候日本就向唐朝学习,不断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取经;到近代时,西方赶超了中国,并用大炮洞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时候日本立马倒向西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西化的历史背景来至于此。而中国不同,中国长时间都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中国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虽然近现代落后了,但中国想的是怎么再一次领先世界,只会取长补短,在保留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所以中国只可能“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会全面西化。

2、政治背景不同。如今的中国是五常之一,有全套的工业体系和相对独立经济体系,是政治巨人,是在世界上和美国、俄罗斯等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中国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权。中国是有实力和美国较量的世界力量,中国独立自主性很强,中国不会甘于受美国摆布,自然不会全面西化。而日本自二战战败以后,就在美国的庇护之下,虽然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国际政治上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他的政治环境只在美国政治的大环境下,这也是日本能全面西化的原因之一。

3、军事背景不同。中国的军事完全独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一切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日本则不然,二战后日本军队就被阉割,至今战时指挥权仍然在美国手里,日本自卫队相当于美国的“日本军区”,日本自卫队的建设是围绕美国的体系建设的,至今日本有相当数量的美军基地和美军驻扎。

4、人民心态不同。在五千年的文化背景下,我们中国自然相当世界第一,我们代表了东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华夏文明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里,我们现在可能看看好莱坞大片、看看日本动漫等,但我们绝不会全盘西化。试想,我们怎么可能当别的国家的附庸?日本则不然,日本人不怎么关心政治,全盘西化也无所谓。


秦小瘦Vlog


要说清日本西化的成功和清王朝维新变法的失败,还得以唯物史观的方法,从日本和清晚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上分析,得出成功与失收的根源。十七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三雄:西乡隆盛、太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共同努力推翻日本幕府制度。西乡隆盛、太久保利通首先奠定了推翻幕府制度的基础,伊藤博文开辟了明治维先河,实行君主立宪资本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日本天皇只是国家的象征,没有治理国家的实权,明治维新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成功。成功的主因,一是门日封建制度的封建文化的内核不够深厚,二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三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发展经济对外扩张思想在知识分子中间占主导地位;回过头来剖析晚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概况,首先,中国封建统治制变历史攸久,积累了完整的封建制度理论体系,二是小农经济制度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得不到发展,三是孔孟封建礼制思想根深蒂固。光绪二十一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组织“公车上书”,开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启蒙性质的维新运动,史称“百日维新”,受到光绪为首的帝党的支持。以兹禧太后为首后党保守势力握有实权,残苦镇压了维新运动,维新领袖康梁外逃,维新“六君子”被杀,百日维新而告结束,经过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华民族进一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根本不可能走上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李同民


其一,推动维新变革的力量不同。日本的维新力量是具有割据能力的实力派,在当时日本的紧要关头,这些个日本实力大佬,更是一方面寻求外国列强的支持,另一方面团结起来,来了个地方挑战中央,最终是通过武力这样的强权打败了幕府中央,并如愿以偿掌控了日本的中央权力。这样一来,变法的各项的措施还不是从上到下一路政令通畅,维新行动自然是容易的多。反观大清,推动维新的力量又是那么的渺小。

虽然变革派有光绪皇帝的撑腰,但是谁人不知这个光绪皇帝仅仅是个木偶而已,在大事上是没有什么决策权的,毫无权力根基。至于下面的推动者,更是没有什么朝中重臣,除了湖南巡抚,剩下的仅仅是一些如康梁一般累死顾问职位这样的毫无实权的文人罢了,更没有所谓的军权了。任何社会的大变革没有军队这样的强力作后盾,其执行的难度是相当巨大的。

其二,维新执行的措施科学程度不一样。日本颁布的措施,可以说是更符合他们国家当时的情况,决策者是经过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在执行层次也是颇赢得人心的。大清却不一样,首先来说制定者在制定层次就很有问题,一些措施仅仅是为了维新而维新,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在执行层次,更是操之过急,导致很多政令根本就出不了衙门口,更甚者,这样还招来了当时很多还处于观望的督抚大员的反感。

其三,发起的维新的时代不同。日本维新当时正值全世界都在变革的大时代,维新在形式上说还是很符合时代背景的。反观大清那会,全世界基本完成了自身的结构调整,甚至革命早已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大清的自我变革已经阻挡不住后面的暴力革命了。


大浪淘沙1


清朝末期与同时期的日本同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面临着沦为列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威胁。

1865年,大清学习西方而开展了洋务运动。

而日本,比清朝慢了半步,也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

两国差不多是同时期起步,且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目标也都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可为什么日本在学习西方明治维新之后,能迅速崛起,而满清,只能任人宰割呢?


首先,日本的明治维新推翻了之前的社会阶级,并且推翻了封建分封制,创造了一个君主立宪式的国家,天皇并没有多大的实权。

明治维新不仅仅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还要从根本上进行西方式的政治改革。而日本能进行完全西方式的改革,与明治维新改变了整个日本的上层建筑的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的日本不再像大清学习,转而向着更加先进发达的西方国家进行学习。

从政治制度再到生活习惯,方方面面都向着西方国家进行模仿,西餐西服咖啡成了日本上流社会追逐的时尚。

而洋务运动,则是三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求富”“自强”

出发点是好的,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实现富国强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从而达到制衡抵抗西方的目的。

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单纯的进行技术上的引进,却无法学习西方的近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

中国后来到是也学习过西方的政治制度,也就是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可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倡导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杀的杀逃的逃。

归根结低,还是维新变法触碰了封建势力的既得利益,而强大的封建势力守旧派不满利益的损失,自然会进行迅速强烈反扑。

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封建势力代表幕府统治已经即将倒台。

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威胁更多是来自外部,封建势力对内部的控制依旧十分强大。

而当时西化的进程,必然要触碰到封建势力守旧派的既得利益,在中国资产阶级过于弱小的情况下,想完成改革,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而变法与改革失败的必然性,就导致了满清只能学习先进西方火器的皮毛,内在的政治制度,是无法搬运过来的。


蝉鸣七月


洋务运动并非没有成果,左宗棠收复新疆、李鸿章打造东亚第一水军这都是成果,问题是日清战争中败给国力不如清朝的日本,洋务运动的成果就被抹杀了。

清朝在甲午战争败给了日本,其实并不能表明洋务运动就是失败的。俄国后来在日俄战争中也大败给日本,难道自彼得大帝以来的西化都是失败的?但是当时那个时代,国家对外战争失利造成政权的威信受到损害,就容易给各路革命党可乘之机。

战争本来就是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的事情,并不是说国力强于对方就必然能赢得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数不胜数。日清战争在本质上还是两个帝国为了争夺东亚霸权而展开的战争,清朝是实力占优的一方,洋务运动并非没有增进清朝国力。

其实即使清朝战败失去了朝贡国朝鲜,割让了台湾并赔偿大量白银,但以清朝的基本盘犹在,如果能保持稳定而非像后来军阀混战,那么日本纵然一时成为东亚霸主也不见得能比中国领先多少,以中国的体量随时可能反超日本。

以日清战争的失败而断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是不公允的。


我只爱丰乳肥臀


这个原因可多了。

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高层真心实意的要改革,要拥抱现代化。

而清朝,看似洋务运动也如火如荼。但是既得利益阶级并没有那么强的决心。他们只想得到西方的“器”,在即便在被痛击后,考虑到了制不如人,清朝也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给自己来一刀疼的。

说到底就是改革力度不够,决心不够。


中庸之道需修炼


日本并不是长期一个统一的国家,相反是由多方军阀割据势力拼凑起来的。西化可以使他们更强大,所以他们的革新决心强,而且个个都是实力派,推行西化自然节奏快。

清朝是一个长期统一独裁的王国,而且满清皇帝长期高高在上并不认为自己落后,皇亲国戚们垄断了国家命脉。虽然后期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但仍然是局限在物资装备上的更新换代,并没有引进西方的纪念。况且在皇帝和太后看来,汉臣始终不是自己的心腹,难以触及政治核心。西化的理念意味着分权,长期高高在上的满清统治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西化。


读书班


日本是从上至下的改革,清朝是从下至上的改革,两者的改革难度能一样吗?所有的历史都是人性的轨迹,看看两国的历史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