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一.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1988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路遙也因此作品榮獲茅盾文學獎。後來這部小說在2015年有被改編成了56級電視劇熱行。

路遙1992年11月17日逝世,年僅42歲。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二.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種文學新思潮風起雲湧,現代派、意識流等文學觀念風靡一時,文學創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變求新令人目不暇接。與此相反,傳統現實主義創作卻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評家認為,路遙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然堅持創作完成了這部小說。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這部百萬字的長扁鉅作,整整花費了路遙六年的時間,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為了寫好這本書,他多次返回榆林故鄉,深入到農村,城鎮與煤礦中。整整六年,路遙嚴重透自自己的身體,燃燒著自己的生命,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這部洪晃鉅作,1988年的5月25日,當路遙為《平凡的世界》畫上最後一個句號時,他從書桌前站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中的圓珠筆從窗戶中扔了出去。此刻的路遙已經淚流滿面,他再一次的想到了自己的你親,想了父親和莊稼人的辛苦勞動……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書中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三.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主人翁以窮苦農民孫平厚一家為代表,書中以孫玉厚一家為線索,通過對孫玉厚的兩個兒子孫少安和孫少平來貫通整個故事情節。

1975年初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卑;後對處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產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學侯玉英發現並當眾說破後,與郝紅梅關係漸變惡劣,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高中畢業,回到家鄉做了一名教師。但他並沒有消沉,他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面的世界。


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的女兒——縣城教師田潤葉青梅竹馬。少安和潤葉互有愛慕之心,卻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與勤勞善良的秀蓮相親並結了婚,潤葉也只得含淚與父親介紹的一直對她有愛慕之情的李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又遇上了旱災,田福堂為了加強自己的威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竟出了人命。為了“農業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改變地步。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四.

孫少平,一個窮困的農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年。務實,勇於聽從精神的召喚。無論是吃著高粱面饃、喝著剩菜湯的高中生活,還是下地務農的農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後的打工生活,孫少平身上都昂揚著精神的高傲、揮灑著靈魂的矜持。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充盈讓孫少平的生活始終五味雜陳。而生活考驗的不斷加劇和知識視野的不斷拓展,也造就了孫少平保爾般的熱情和聖徒般的道德修養。面對歧視他忍辱負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關鍵時刻不計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質窮困根本沒有成為他道德修養的束縛,反倒映襯出他人格的完善。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孫少平有兩件事特別讓人感動:

1.

候玉英揭發了孫少平跟赫紅梅的關係,這不禁使兩人都曾在全班同學面前尷尬羞辱萬分,也使得二人從此漸行漸遠,最後赫紅梅愛上了顧養民。

但仇人候玉英在一次大雨中差點喪命時,孫少平卻不顧自身安危及時救了她。

2.

孫少平因赫紅梅而產生的青春萌是那麼美好,一度讓他心中燃起一把青春的熊熊烈火,給予他希望,照亮他的整個灰暗的生活。但赫紅梅後來卻轉而愛上了顧養民,這給初次萌動情感的孫少平打致命打擊。赫紅梅因虛榮心造成一時過錯,偷盜了商店小手帕被抓,當她萬分絕望時,孫少平卻又挺身而出,以一已之力挽救了赫紅梅的名生。

孫少平,這個來農村最底層的窮苦少年,顯示出了不同尋常的精神上高貴和富有。試問,當我們面對生活的種種困難打擊,總也不能抬起頭時,我們是否能有孫少平這種精神的力量?還能有這種星星般閃亮的人格在胸中嗎?


五.

《平凡的世界》只所以取得了偉大的成績,受到讀者的喜愛,跟路遙的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和樸實語言、以及飽含對農民和勤勞的人民熱愛分不開。

路遙善於用歷史的眼光去對照現實,也同樣善於用現實的眼光去對照歷史,他總是將社會生活的內容放在一個長長的歷史過程中去加以考慮。他總是將社會生活的內容放在一個長長的歷史過程中去加以考慮,所以《平凡的世界》反映的生活內容都被他放在了時代的、社會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中加以描寫,因此作品裡各情節的構成和聯繫往往前後相聯,疏密相間,錯綜變化。

小說的語言樸實厚重,滲透著作家強烈的感情色彩。在流暢的故事敘述中,經常會出現有關生活意義和價值的點睛之筆出現。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比如:“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人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煎熬中才強大起來的。想想看,當沙漠和荒原用它嚴酷的自然條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時候,少女般秀麗的紅柳和勇士般強壯的牛蒡卻頑強地生長起來——因此滿懷激情的詩人們才不厭煩高歌低吟讚美它們”!

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筆之所至,水到渠成,它們甚至被許多讀者銘記在心,成為他們的生活指南。同時,陝北信天游古樸憂鬱的情緒和單純明朗的表達方式,以及他們豐富的日常語言,都成為小說的語言素材,賦予了書面語具體可感的形象,也增添了濃郁的地方特色。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六.

《平凡的世界》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情懷。作者對作品種的人物給予了同情心,對勞動人民給予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即便是書中不那麼光輝形象的人物,作者也都賦予他們人性的光彩。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精神上脫離貧困,才真正迎來幸福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繼承。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忠實評價:《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必讀書。人活著不論貧富,首先要精神上富足才能感知幸福。

人活著不論貧富,首先要精神上富足才能感知幸福。

在當今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再也不會有孫少平一家人的苦難,我們享受著中華民族5000千年歷史以來從沒有過的物質富足同時,是否也會應該有精神的同步富裕呢?是的,我們是更應與時俱進,珍惜當今社會來之不易的和平及幸福,探索更多精神上的財富,更加熱愛經飽受同風霜的祖國,更加熱愛生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以昂揚的姿態來迎接生活的每個朝陽,才能不愧對老一代人艱苦奮鬥為我們所創下的幸福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