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嚴重,老闆愁眉不展,我該說點啥安慰話呢?畢竟上班他罩著我?

頑皮的小阿姨


家國情懷,國家不好,作為國家的一個細胞肯定不舒服的。這個時候不是計較個人得失的時候啊。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大家同舟共濟!等熬過去了,大家都會好的!


黃河兒女情


疫情如此嚴重,多數企業推遲復業復工,每個老闆的壓力都可想而知。這個時候,聰明的員工,應該主動幫助老闆排憂解難。一是想方設法減負。及時瞭解稅費減免政策,主動爭取相關費用減免;二是千方百計穩控。積極聯繫客戶,爭取取得諒解,避免客源流失;三是未雨綢繆佈局。市場就是舞臺,謀略就是才藝,要結合本企業實際,積極探尋商機,爭取實現更多的效益。在困難時期,獻策出力,遠比花言巧語要好。有開拓性和建設性的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



垚叔


疫情嚴重,損失慘重,心情沉重。

這就是一個因果關係,知道了原因,我們怎麼安慰,如何安慰,就有了主題,可以對症下藥,效果當然也就會好了。首先是疫情嚴重,導致了損失慘重,順著這層關係切入,我來給你支個招。

關於疫情。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人人自危,造成了社會的恐慌,也影響了社會秩序。這是它的負面影響。但是我們可以告訴老闆,應該要看到積極的一面,現在整個社會和所有人民,都擰成了一股繩,萬眾一心,共度時艱,民心齊,泰山移,這是我們戰勝病毒的法寶。

特別是黨中央,高度重視,出臺了各種政策,從人力和財力到物力,投入非常的巨大。我們的政府,是把人民群眾利益和健康擺在第一位的,這也是我們戰勝病毒的法寶。

各個地方也都傳來好消息,病患成批量的出院,出院人數已經遙遙領先死亡人數,這更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所有的情況,都向好的方向走,請相信,拐點也會馬上到來。

多說些正面信息,老闆肯定會安心下來。這也是我們分析疫情的目的。

關於損失

這個事情非常簡單。告訴老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錢現在是少賺了,但是不怕,我們還可以賺回來,損失只是暫時的。疫情結束,肯定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最後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路遠心更遠1974


大概是常常需要自己安慰自己。試得多了,才知道別人需要怎樣的關懷。

那從來都不會安慰人的人呢?

不是沒經歷過傷心,而是都沒學會應該怎麼安慰自己。

總是一不小心,就讓好心走了樣。

有四種安慰人的雷區,一個更比一個讓人抓心撓肝。

1

“我有一次更慘……”

“大家都是這樣的!”

聊天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剛把自己的經歷說完期待得到反應,結果打開了對方的話匣子。

更別說是尋求安慰的時候。

“你那不算什麼,你都不知道,我有一次……”

“這很正常啊,大家都會這樣,比如我有一次就是……”

讓訴苦人最尷尬的,莫過於對方一定要講一個更慘的故事——把話題中心轉移到自己身上。

一個人在尋求安慰的時候,其實覺得自己是特殊的、受到傷害的那個,說大家都有同感,會讓一個人更加不知所措。

潛臺詞是:你不該這麼矯情。

來源:The RSA《同理心的力量》

法國中世紀哲學家彼得·阿伯拉爾這樣解釋“比慘”:

我這樣做為的是讓你通過比較你我的痛苦而發現,你的痛苦算不得—回事。至多不過小事—樁,從而使你更容易承受你痛苦的壓力。

但實際上,當朋友說出類似的經歷安慰時,當下的一瞬間或許會有同病相憐的共感,以為得到了理解。

過一會兒會發現,他只是看到了這件事,這件在你眼中的大事,在他看來卻是不值一提的一件小事,你現在的難過只不過是在庸人自擾。

比慘對於安慰,更多的是剝奪對方“宣洩”的權利和慾望。

在夫妻生活中,妻子抱怨“每天在家照顧孩子,你知道我有多累嗎? ”

丈夫給出的錯誤回應就是“你以為我在外面上班就輕鬆了,我一直加班加點地幹,每天累死累活的! ”

妻子向丈夫抱怨,希望得到的是是丈夫的認可和安慰。

但丈夫上來就說自己更累,跟妻子“比慘”,這樣說的潛臺詞會讓別人有一種被批評指責的感覺,這樣很容易激起雙方的逆反心理,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美名其曰安慰,實則是變相的譴責。

不只是在安慰別人的情況下,哪怕是日常聊天,別人說了什麼事情,立刻就說自己身上的事,也很不禮貌。

哪怕是真的有共情,也要學會等待。

安慰別人的時候,你不是主角,傾訴的那個人才是。

2

“我之前不就跟你說過,你應該……”

人在尋求安慰的那一瞬間,並不是想來解決問題。

“你應該這樣……”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問題”;

被安慰的人此刻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大道理。

youtube 短片《it's not about the nail》

要幫助對方情緒發洩出來,而不是關注事實本身。

《紅樓夢》中有一經典情節,晴雯因不小心摔壞寶玉扇子與寶玉發生爭執。

襲人勸說“不犯著當著二爺吵,要是惱二爺,也不該這麼吵的萬人知道”。

結果晴雯情緒更加激動。

後來寶玉不僅不怪晴雯,還找來一堆扇子,讓她撕著玩。

晴雯把扇子都撕完了,火氣也都發洩出去了,這時候才能聽得進規勸。

道理都懂,重要的是順其自然地幫助對方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

自以為是的安慰,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被家長劈頭蓋臉一頓痛罵:“我讓你認真寫作業,少打遊戲,你偏不聽,這就是不聽話的結果。”

在孩子遭受挫折之後只知責罵不知引導,會讓孩子自然地選擇疏遠,遇事隱忍不言。

說教者,無外乎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更有甚者,則是扮演馬後炮的討厭角色。

“我早就知道會這樣的……”

“早知如此,你就應該聽我的……”

不僅起不到任何扭轉事態的作用,反而會火上澆油,引起聽者的強烈不滿。

這種行為不僅出現在安慰人的對話中,生活的種種事件中也總有人當這“事後諸葛”。

馬後炮的行為本質上可以歸納為三種心理訴求:貶低他人、抬高自己,和控制慾膨脹。

大多數情況下,訴苦者,已經知道本應該怎麼做。

這時候再以“教人做人”的姿態出現,無異於是在傷口上撒鹽,讓訴苦者的追悔加深。

3

“別想了,過一會就好了”

溝通是一門學問,而輸入信息的啟動環節,就是傾聽。

當對方把所有問題都說完的時候,他就已經做了一次全方位的傾訴,情緒得到了極大的發洩。

讓人把話說完,很重要。

常常需要忌諱的就是,“別想了,過一會就好了”,逼得人慾言又止。

即便是出於安慰,希望對方不要再想傷心事,也不該這樣阻斷對方發洩的慾望。

別人在尋求安慰時,即使我們覺得事情沒什麼大不了,但在當下,他的情緒依然會繼續困擾著他。

哆啦A夢對大雄說,你有心事我儘量領悟,你有委屈我聽你傾訴,我願意成為一直都被你出氣的小人物。

這是哆啦A夢能給予大雄的安全感,有問題時都在,難過時就認真地聽。

多啦A夢要離開大雄時的自言自語 / 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

在專業的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也都必須具備傾聽能力,求助者初次來訪時適當詢問,表達關切,更重要的是注意傾聽求助者的訴求。

當有人需要安慰時,放慢性子,先不要想怎麼說,而是聽對方說完問題,可以讓對方好過一點。

很多事情,只要說出來,傷口就已經好了一半。

找準定位,縮小自己,不要急著轉移情緒,多用一些問句,引導對方傾訴,試著引導他們放下焦慮。

事實上,安慰很少能真正解決問題,但人有時候那股勁上來,就是為了發洩情緒。

4

真心喪的時候

那一句“666666”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觸碰的地方,他們之所以找朋友傾訴,只是希望那一瞬間自己的負面情緒能被接納和理解。

有些難過,不適合開玩笑,也不適合一笑而過。

“我今天又背鍋,被老闆冤枉。怎麼每次都是我……”

“666666。”

“我媽又來催婚,讓我去相親。我恨不得當一輩子剩女圖個清靜。”

“優秀。”

被無解的負面情緒包圍時,對方一句“666”,煩惱瞬間倍增。

有些糗事,只能自嘲,不可評論。

有氣無力的自嘲,已經是一個人失望到極致的邊緣狀態,對方一句“你可真厲害”,瞬間擊垮心理狀態。

流於表面的理解,甚至是有些“幸災樂禍”的安慰,只是自以為是的善良。

雖然是一種關心,但未免太過殘忍。同樣是一件事,不同的安慰方式,不同的情緒感受。

比對於小孩子,他在委屈時表達不滿,家長用開玩笑的語氣說“你倒還挺硬氣”。

想要緩解氛圍,反而會讓孩子更加難過。

Barbara F. Meltz 在書中給出了不一樣的方法,一個兩歲左右的男孩突然在走廊裡大發脾氣:他一下子趴到地下,又哭又鬧,兩腳亂踢、兩手亂抓。

男孩的媽媽一句話沒說,放下手裡的東西,與兒子一起趴在地上,她的頭和兒子的頭挨在一起、鼻子也碰到了一起,旁若無人。

在母親的無聲安慰下,孩子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哭鬧聲也慢慢變小。

孩子看母親,母親就看孩子。孩子坐起來,母親也坐起來。孩子站起來,母親也站起來。

最後母親向孩子伸出手來,兩人一起離開了長長的走廊,這時孩子的情緒已經變得非常穩定。

最好的共情,是讓他在實際中感受到,“你看,我真的懂你”。

用玩笑掩蓋嚴肅的調侃,是對一個人自尊的第二次挑戰。

表達安慰,但不要戳人痛處,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要創造新的傷疤。

5

安慰也有“科學方法”

想清楚三個問題再說

安慰不是一個人“應該做的”,而是一種饋贈。

一個懂得如何安慰別人的人,必然是能夠走進對方的心理,體會另一種不同的情緒產生方式。

護理學家 Teresa Wiseman 在關於“同理心”的研究中認為:同理心是與人一起感受。

來源:The RSA《同理心的力量》

具有同理心的人,具有接受他人觀點的能力,並且能夠控制自己,不對他人的事加以評論。

不同於促使人心失去連結的“同情”,同理心在安慰別人的場景中至關重要:因為在同理心的基礎上,還得靈活運用談話技巧。

來源:《恰到好處的安慰》from Kelsey Crowe Ph.D.

其一,先判斷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經歷,想象自己在相同的境況下會如何應對。

換位思考,理解需求。

但為了避免適得其反,應當告知對方,自己會如何選擇,而並非直接以建議的形式提出。

比如,“如果是我的話,我也許會……”

其二,對於勸解的措辭,一定要謹慎斟酌,視乎聊天的形式和載體,小心調整用語。

言語交際實際上是藉助語言手段來進行的認知活動,溝通的雙方能對對方認知的背景環境給予理解,交際才能成功。

這也是為什麼在微信、電話裡溝通,總會造成新一輪戰爭的原因。

隔著屏幕開解別人,要格外注意對方容易誤解的字眼,以免造成誤會,並且根據對方的反饋,及時判斷對方是否完全理解。

研究表明,人際交往時,約有65%是運用非語言交流技巧進行的,而語言溝通技巧只佔了35%。

儘量面談。

如果不行,說話前千萬三思,確認它不會像“666”的效果一樣背叛你。

來源:《恰到好處的安慰》Kelsey Crowe Ph.D.

其三,搞清楚自己的判斷思路,是否已經被帶跑。

如果對方渴望意見,這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境地。

比如說,一對男女朋友吵架後冷靜下來,深夜談心。

女孩問:“如果我們分手了,你接下來打算怎麼生活?”

男孩安慰說:“我不會打擾你的生活,不會再讓你傷心。”

感激涕零,但 GAME OVER。

正確答案是:“我們怎麼會分手呢?”

如果情緒已經被帶跑,還是不回答問題為妙。

被情緒裹挾的人向你求助,多半是因為自己還不知如何承擔起問題可能產生的後果。

他人的意見做參考,一旦產生麻煩,給出建議的人,就會成為分擔責任的那個。

一定要給建議,先站在第三方的立場考量。如果在情緒適當、道理能接受的範圍內,你會如何選擇。

不能一味順著對方的思路走,儘量為對方考慮多種現實因素,合理分析、出謀劃

理解了情緒和語言背後的邏輯與“陷阱”,人人都能是善解人意的那一個。

傷心是一個人的事。


大聖歸來東海花果山


今年這個年過得真鬱悶又憋屈,瘟疫流行廣泛傳染,,不能出門不能上街不能購物,更更不能上班,不上班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經濟來源,沒有經濟來源就有生活壓力,房貸,車貸,房租,水電費,生活費,各種費用加起來讓人喘不過氣來,月光族是當下年輕人的寫照,更何況不能上班那更是雪上加霜,我們是打工的都如此,那老闆就更難了,老闆要操多少心,老闆更有老闆的難處,有訂單卻不能幹活,工廠停業,機器停機,工人放假,廠門緊閉,一片蕭條,這種情況不是老闆一個人的事,全國都一樣,說安慰的話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聽上級的,安心待在家裡不要出去亂跑,等待疫情過去,恢復生產!



夢軒之憶


現在全國疫情嚴重,很多生意都不好做。

我們不能光想著自己的這點損失,想想那些在一線奮鬥的醫生護士,想想韓紅自己開車13個小時,為前線捐贈物資,捐款捐的都破產了,再想想武漢有的家庭的父母都感染了,留在家裡一個小娃娃,還靠著工作人員給他們送飯。

現在遇到的這些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現在還是安全的,跟他們那些跟死神較量的人比,我們遇到這些困難又算的了什麼啊。

等疫情過去後,國家肯定會恢復經濟,到時候我們再大幹一場,害怕賺不到錢嗎?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親愛的煬煬


1、工作模式改變的不適應會帶來下意識的情緒抵抗:人本身不願意接受改變,思想上牴觸,情緒上抵抗,和自己較勁會感覺更累

2、能力提升跟不上模式改變:在家辦公更考驗意志力、自制力、時間統籌能力和遠程溝通能力,以上軟實力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提升,但在家辦公卻被迫快速實現,所以會感覺更累

3、由於疫情被迫在家辦公,導致正常也會有的“假期綜合症”在家辦公時出現了,這段時間可能去公司上班也會比平時累的

4、在家辦公工具、方式、時間安排、家人協調都是陌生事項,新的陌生事項的學習和熟悉會耗費更多精力,會感覺更累

5、公司辦公偷偷划水是集體默認的,基本無人追究,在家辦公還要特意證明自己認真工作沒有划水,所以更累~

類似的點還有很多,在家辦公本來就是更高的能力要求,匹配不上,或者短期不適應,所以感覺更累,非常正常。


曉古今觀天下


你好,在這非常特殊的時期裡,心裡不好受的人很多。做為老闆,這個時候心態很重要哦。困難終歸會過去的,這個時間不會很長。具體怎麼開解老闆,我有以下幾點建議,請看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1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b00057adb5d5986f7\

大寶小寶每日記實


既然你和老闆關係很好,你就應該這樣安慰老闆:首先是讓老闆知道這是天災,全國人民都一樣,都在受大小不一的損失要有一種感恩的心態,感恩國家和人民在一起奮戰抗擊瘟疫,早日戰勝瘟疫把損失降到了最底。二是勸老闆要有知足感覺,在大災瘟疫中沒有人亡,家破的事情,只要共同努力,瘟疫過後前途無量,發展經營是正常的。三是讓老闆在瘟疫期間要積累各種經驗,吸其精華,去其糟粕,看破利益關係,多做善事,讓企業發展更強大,為社會和人民多做貢獻,為自己多立豐卑!


劉敬凱


一塊抱怨抱怨瘟疫就可以了,人有時鬱悶的時候不需要開導安慰,需要發洩,喝點小酒,準備個拳靶打幾拳,痛快痛快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