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戰敗國,相比於滿清,沙俄為什麼可以不賠錢、不割地?

閃擊伯爵2


因為日本已經打得筋疲力盡,再繼續挺進後勤跟不上了。

沙俄綜合國力遠強於日本,遠東失敗算不上傷筋動骨,他還能撐得住。而日本是在英國支持下發動對俄戰爭的,但英國人可不會做虧本生意,錢可以給,是借不是白送。鬼子為了打這仗,竭盡全力幾乎把整個國家送進當鋪,戰後為了還債差點拖垮經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一直到一戰進入戰爭景氣期才緩過氣來。所以日本的勝利是“皮洛士的勝利”,最後接受不賠款條件並不奇怪――割地還是割的,不過是慷他人之慨,讓中國買單。

其實甲午戰爭時,滿清政府如果腰桿再硬一些,再堅持一段時間,日本經濟也會撐不往的。雖然不見得能反敗為勝,但爭一個更好和談條件還是可能的。

問題是,甲午戰爭主要發生在遼東和山東地區,日軍已直逼近幾,對滿清朝廷構成極大精神壓力,滿清統治者從來防家奴甚於外寇,生怕內部有人乘亂而起,當然不敢拼了。

沙皇也不是沒有類似顧慮,當時民粹黨人確實也趁機起事,製造了1905年革命,沙皇政府一度風雨飄搖,尼古拉一世甚至自殺以謝國人。但不同的是,遠東畢竟遠離俄國核心地帶,得失不會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他們比較有底氣支撐。


真正鱷魚不哭


兩個戰敗國在都輸的很慘:滿清在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以李鴻章的淮軍為主力的大清陸軍也損失殆盡,損失人數在4萬左右;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全部報銷,沙俄在遠東的軍隊損失人數高達27萬。

從損失的數據上看,俄國遭受到的打擊不見得比滿清小,憑什麼最後滿清要割地賠款,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沙俄卻不用賠款,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就行了呢?

為什麼,只因人家沙俄有實力唄。

沙俄雖然外強中乾,但是畢竟人家底子是十分厚實的,是西方列強之一,日本就完完全全是一個暴發戶。

當時沙俄雖然在中國東北與日軍的交戰過程中損失慘重,軍隊的傷亡十分巨大,如果日軍還想繼續打下去的話,俄軍在東北還有一戰之力。不過,此時的日俄兩軍都已經疲憊不堪了,無力在向對方發動攻擊,雙方最好的結果就是坐下來談判分割一下中國東北的利益。

而滿清在甲午戰爭中的情況則大不相同,清軍在朝鮮、東北和山東連戰連敗,不僅軍隊已經損失殆盡,士兵的戰鬥意志也已經崩潰,根本打不下去了。而且,由於日軍掌控了制海權,滿清如果不接受日本的談判條件,日軍是有十足的把握登陸天津,繼而佔領北京的。正因如此,以滿清的尿性就只能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了,割地賠款一個都免不了。


浮沉的歷史


這件事兒要扯明白吐槽機可得賣把力氣了,首先還得明確一點,沙俄確實沒有賠錢,但是有割地,只不過割讓掉的土地是用《璦琿條約》從清朝搶走的,裡外裡還他喵是咱們倒黴。至於不賠錢的原因,咱們得從日、美、俄三個國家進行分析,之所以帶上美國是因為他們在這場中參與頗深,還是主要調解方。

日本的需求

其實對停戰這件事兒日本是歡欣鼓舞的,因為這幫傢伙已經打的快破產了,別看他們在遠東擊敗了沙俄。可代價是約180萬青壯在外面足足打了1年半,不能進行任何生產,花掉了足足17億日洋(可不是現在的日元),最要命的是這些錢大部分是以國債的方式籌集而來,是得加上利息還的。

故此相比還有點戰爭潛力的沙俄,日本不是打不贏,而是靠不起了,在朴茨茅斯的談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日本請求美國居中調解。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底氣相當有限,在1905年6月30日日本內閣對談判委員的訓令上看,割地賠款壓根就不是志在必得。

這份《日露講和談判全権委員ニ対スル訓令案》(對日俄講和談判全權委員的訓令)所列的絕對必要條件有三個:

  1. 日本要整個朝鮮半島歸自己處置(俄國曾想過去分一杯羹)。

  2. 兩國軍隊一起從東北地區撤軍(打不動了)。

  3. 要遼東半島的租賃權和哈爾濱到旅順的鐵路(後來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都在這埋下種子)。

所謂的絕對必要條件就是談判底線,這三樣必須不打折扣的達到。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四條相對必要條件:

  1. 賠錢。

  2. 要船,逃到中立國的沙俄軍艦應該給日本(其中就包括十月革命的象徵,阿芙樂爾號)。

  3. 要求割地,庫頁島和周邊島嶼全要。

  4. 日本漁民可以去俄國遠東沿海打魚。

最後內閣還安排了兩條附加條件,所謂的附加條件就是明知道對方不會答應也拿出來試試,即使沒實現也能噁心下對方:

  1. 限制俄國遠東艦隊在太平洋地區的航行。

  2. 撤銷一些沙俄在遠東地區的軍港,改成商業港口。

日本這些條條框框的文字遊戲大夥可能看著比較累,吐槽機總結一下就是前面三條必須實現,後面兩條不必實現,中間那四條能實現一半就行。所以從談判前的氣勢上看,日本的底氣差了點,沒敢想割地賠款全占上。

美國的策略

就整場日俄戰爭來說,美國是支持日本的,在戰爭期間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甚至向沙俄喊話“日本在為我們二戰”。當然,他們支持日本的方式也非常美國,買了一大堆日本國債,成了鬼子的債主。


但是無論美國怎麼支持日本,人家的國家戰略不會改變,當時美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就是“鏟強扶弱”,在那裡不能存在絕對優勢,只允許有相對平衡。在這樣的大前提下,美國不可能讓日本既拿到賠款又拿到土地,否則平衡就會打破。

所以談判中負責調解傳話的美國明確告訴日本人,想要談和就別想拿到賠款,否則你們就接著打吧!當時日本內閣就慌了,連忙給前方發電報,別管割地賠款的事兒,先把停戰的大前提定下來!

其實這是老羅斯福玩的一手朝三暮四的伎倆,隨後他又告訴日本,沙俄那邊表示可以割讓半個庫頁島。日本內閣趕緊感恩戴德的把這條加進了文字條款,於是整個《朴茨茅斯和約》的主體就完成了。日本三個絕對必要條件全部滿足,四個相對必要條件滿足一個半,給了南庫頁島和允許日本打魚。

沙俄的底氣

對於沙俄這幫半單細胞生物來講,搞這個談判是挺憋屈的,他們的國內外環境惡劣的一塌糊塗,偏偏在這時候仗打輸了。就軍事實力來說他們還能繼續戰爭,談判開始之前已經有數量龐大的歐洲地區陸軍在遠東集結了。

可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必須面臨一個選擇,國家外部利益重要還是自己的王位重要,甚至可以更嚴重點說,他的腦袋重不重要?當時羅曼諾夫王朝糟糕的統治已經讓國內遍地革命,那些軍隊可能會拿來救命的。

所以這幫傢伙確實想談和,卻又不缺乏打下去的能力,於是在談判中展現的姿態就強硬一些。說好聽這叫無欲則剛,反正輸了我認,太過分的要求也不行,要是說難聽點這就是流氓精神,我是流氓我怕誰,大不了再打我一頓唄!


估計扯淡到這很多人會問吐槽機為啥不對比清朝,這玩意沒法對比,毛子確實窮兇極惡,人家在戰場把日本給靠到山窮水盡,獲得相對寬鬆的條件很正常。咱們那陣子是叫人按地上隨便摩擦,這咋比啊?就扯淡到這吧!

歷史吐槽機


誰說不賠錢,不割地。戰敗國割地賠錢是必然的。區別就是量的多少。這個由敗的程度和剩餘的國家實力來決定。俄國海軍全軍覆沒是不錯,但對俄國的真正損失,並不比克里米亞戰爭失敗更大。並沒有損傷俄國的根本。日本也沒有能力繼續進攻攻佔西伯利亞。對日本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見好就收。打贏了日俄戰爭以後,俄國被趕出南滿,整個東北地區由俄國的勢力範圍變成俄國和日本共同的勢力範圍。旅順大連也從俄國到了日本手裡。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在東北的宗主地位。而不是去佔領俄國的西伯利亞。這是一場日本和俄國瓜分殖民地的戰爭,和本土沒什麼關係。


海中巖haha


俄國損失的只是遠東部隊,而且在中國領土上被打敗,日本軍隊距離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十萬八千里;而中日甲午戰爭,滿清主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且日軍攻入東北,滿清在東三省沒有重兵,日軍快馬加鞭,就會兵臨京師。


慶曆


回答這個問題前,應該知道是什麼原因發動這場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是在光緒30年至31年(19O4至19O5年)日本和俄國在我國東北爆發的一場戰爭,主要是要佔領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就是兩個想要佔領中國東北的國家,在中國的領土上發動的戰爭爭奪東北主權,清政府被迫保持中力,實際暗中幫助日本,最後,俄國宣佈戰敗,和日本簽署退出東北亞半島,和中國東北南部的利益權。

這場戰爭表面上看是日本人勝利了,得到了中國東北南部和東北亞半島的利益權。沒有得到我國人一分錢的賠償,日本曾以戰勝國的姿態,向俄國索要戰爭賠償款,得到答覆時要錢沒有,否則可以再戰,俄國的底氣很足,這是因為在這場日俄戰爭中,俄國的實力沒有受到多大影響,而日本卻動用了全國的力量,損耗很大,如果再打下去,無法和俄國抗衡,所以自己也無能為力,只能自認倒黴了,這就是俄國戰敗,為什麼沒有賠償日本的原因。





孫立國


誰說沙俄沒割地?只不過割讓的是中國東北土地上的所有權益。

雖然日俄戰爭沙俄被打敗了,但是沙俄並沒有傷元氣,還有能力繼續打下去;而日本的目的是驅除沙俄在中國,朝鮮對日本的威脅,目的達到了,這次戰爭對日本消耗也不小,無力打下去,見好就收。結果日俄簽訂停戰協議,沙俄把中國東北的權益割給了日本,承諾不再介入朝鮮事務。


揚帆去遠航007


首先要搞清楚,日俄為什麼要打仗,為的是遠東的利益,這就一目瞭然了。誰戰敗誰退出遠東,滿蒙、東北……所以不存在賠償


歷史裡的食堂


俄國沙皇認為俄國可以向歐洲老牌帝國低頭,但是堅決不能向日本人向黃種人低頭,所以堅決不同意割地賠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