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高不等于有文化,言行中的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其有文化内涵?

林浩然1469


所谓有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呲牙]学历高低是衡量人们文化水平的尺度,不同时代的尺度各有差异。有文化与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表现得较注重礼仪。


三雕兄


大家好,我是隽永柴扉,一位热爱文学尤其是世界名著的文化领域创作者。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 学历高不等于有文化,这话我赞同。

学历跟文化某种意义上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关系。也就是说学历高的人有些人很有文化,也有很多高学历的人没文化,甚至素质低下;而一些非常有文化的人他可能学历并不是很高。这跟一个人的际遇、修养和后天成长有很大关系。

学历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跟文化完全划等号。

对于一些有学历而没文化的人,记得以前流行这么一种说法,说这些人是:“有学历没学问,有文凭没水平,有知识没文化!”

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二、 言行中哪些方面可以体现文化内涵?

言谈举止确实能看出一个人的内涵,我认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体现在这些方面:

1 有文化的人,首先得有一定的素养,也要有一定的能力。

说话办事有一定的水平。为人诚信、谦逊,说话在情在理,拿捏好分寸,考虑别人感受,同时又观点分明,感情到位。

具备三心:有孝心 有爱心 有责任心 的君子操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边引用孔子说过的话“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所以德才兼备一般人很难做得到,有文化的人至少要做到君子的操守,德胜于才,素质要过硬。

2 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毕竟我们是现代人,这个时代的知识和学科太丰富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学、哲学、经济学、生产制造、贸易经济……

一个有文化的人,言谈中能说到一些专业性的东西。也就是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之辈。

3 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学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有文化内涵的人至少应该积累和储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同他交谈中能感受到他在国学、历史、人文等领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

而且对这些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具备自己的观点。

以上各人观点,希望跟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进步!

谢谢您的阅读,祝大家健康快乐!


隽永柴扉


学历高不等于有文化,对呀!我赞同这个观点,真正有文化内涵的人,我的心目中,真正有文化底蕴的人,应该是通晓祖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懂人情世故!

即善良但也不是无底线的善,是真善而不是伪善,是真君子而不是小人。站有站像,坐有坐像,睡有睡像,人多的时候,从不抢着说,一说就说到重点,人多的时候,从不开怀大笑,一般只是微微一笑但倾城,笑不露齿,对比他弱的,不小瞧,对比他强的也不盲目崇拜,相信真理,坚持真理,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就是有文化内涵的人。





初夏思夏爱华夏


🍏言行中人们的涵养,笼统表现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存思想与方法的各方面,具体表现是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咱们先了解一下"文化"这个词,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核心创造是人、根本起源是大自然。“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又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二字联为一词。

🍎文化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状态,有时把读书、出口成章等人称为文化人,其实这是较片面的,这些人应称“知识分子”。因为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人,虽然职业看起来与文化有莫大的关系,但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却显得与文化毫无关系。


东门雷晰22


大家好,我是零点拾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文化内涵,著名作家梁晓声用四句话很好地进行了阐述: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零点拾韵斗胆在前辈基础上加上一句:站位高远的格局。

  • 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古人读书,主要目的是修身,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多年前国家已提倡素质教育,但“唯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也未有明显改观,传统文化的缺失已不容忽视。现代人的浮躁随处可见,脾气总比逻辑快,涵养总比脾气少。话不投机就粗口以待、心情不爽就拳头伺候。2018年由“路怒症”引发的昆山反杀案便是鲜明的例子。

  • 无需提醒的自觉

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一定是自觉的人。银行办理业务时能够自觉排队、看见公交车上有老弱病残能够自觉让座、产生的垃圾能够自觉扔进垃圾桶、开车在斑马线处能够自觉礼让行人、上班自能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是无需提醒的,是潜移默化的,是习惯使然。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觉也体现了换位思考。一个人如果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那大部分的礼貌其实都是无需提醒的自觉。然而,很多人就是缺乏这份设身处地,因为他们习惯忽略别人的感受,习惯无视旁人的情绪。


  •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人人渴望自由,许巍的《我像风一样自由》、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汪峰的《像梦一样自由》等等歌曲无不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然而,自由必须有它特定的前提,否则那是放任、放纵甚至放荡。公司规定九点上班,有些员工习惯性迟到1个小时;疫情期间禁止聚众机会,有些人无视规矩、到处闲逛;大众场合,小情侣若无旁人大修恩爱、亲密接触……人,具有社会属性,所有人都不能离开社会作为单纯的个体而存在,任何言行的自由必须要以约束为前提。

  •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善良通俗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让别人过得好,是不让人为难的心态,是惩强扶弱的勇气,是救危济困的举动。善良是人性中最柔软却是最有力量的情怀。善良是灾难面前的逆行,善良是对真实疫情的通报,善良是拾荒老人递出的捐款,善良是不计违约金运至武汉的口罩……反观云南大理强行征收运往重庆、湖北的紧急医疗物资的无耻举动,着实让人不屑。

  • 站位高远的格局

什么是格局,简单说就是站多高、看多远。站位高远的格局,有胆识也有智慧、有眼光也有见识、有责任心也有使命感。从古至今,体现格局的例子数不胜数。司马迁受宫刑,发奋完成《史记》;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毛主席四渡赤水,车队粉碎反动派歼灭红军的狂妄计划;董明珠中年丧夫后“不在接收老天不公的安排”,最终成就了格力的强大……


总而言之,文化不等同于学历,学历必须通过权威部门大红印章来证明,而文化则是学习、思考、经历的逐步积累,最终形成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和站位高远的格局。


零点拾韵


很多人总把学历丶知识丶文化混为一谈,翻来覆去扯,也扯不出个所以然。

学历仅表示你求学经历,可能掌握某方面专业性知识。文化是指“生活习惯丶习俗丶方法”的总称。学历丶知识丶文化它不是一回事。但它们之间又有内在联系性。

求学经历,表明你知识的学习和结累过程,并不表明你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类知识而能“经世至用”,引领文化新潮流。否则又怎么可能有“赵括丶马骏”之流呢。知识可以转化丶引领新文化。比如,当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不是已经转化丶改变为现代中国人的很多习惯了么?

文化,就是一定区域丶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发展方式。但文化不会对知识结构有啥改变,具有传承性丶稳固性和保守性。而知识是不断增加丶纠错丶创新和更新的。如果把知识比作流动的水,总是要流向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而文化就是盘石丶暗焦和堤岸。文化对知识具有阻碍性,而知识总是推动文化变革和创新。比如,封建文化冲破“奴隶”贵族文化变革,创生出”懦家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又突破神权文化丶封建文化向资本主义文化进化;社会主义新文化又突破资本主义桎梏,这样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文明进化。

所以,学历只代表求学经历;文化是习惯和方式,知识不等于文化,但知识可转化为文化,推动文化变革和发展。


资料完善度低


感谢提问。看到各方回答中的一些争议,答主就先去找了一下“文化”最初的定义。

中国最早将“文”与“化”合用见于《周易》: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通过天象运转规律而确定时序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的活动规律来教育感化天下人。

可以看到,在最初用到“文化”二字的时候,并无学历高下的区别。在这里,“文化”二字只关乎人的行为,而更深一步,人的行为又是通过各种观念来指导的。

因此说,学历高不等于有文化,这是一定的。文化通过更高的精神层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观”)施以言行。所以,言行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内在。

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中,言行举止合礼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方面,宋代朱熹的《小学》以及后来清代李毓秀根据《论语》而作的《弟子规》都有对言行上的明确指导。

此处,我暂以《弟子规》总叙部分为例来说说合礼的“言行”。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整个《弟子规》以总叙为纲次第展开。孝悌是立人之本,谨信则是个人层面的修养,爱众、亲仁则是社会层面,在这之前都完备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学习知识了。

在“孝悌”的部分,除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对父母兄弟的顺应,也同样有“亲有过 谏始更 怡吾色 柔吾声”的建议,所以“孝悌”的言行主要表现在态度上。态度应当柔和而坚定。

在“谨信”的部分,所说的言行要求就更详细了,如“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等。这一部分看起来都是硬性的要求,若在这些指标外再加一个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便很容易看出,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克己复礼”。

“爱众”、“亲仁”的部分是亲亲、仁民、爱物的层面。一个人在“孝悌谨信”的层面做到一分,便能真正在“爱众、亲仁”的层面铺展一分。

到这里,许多人都认为《弟子规》是封建余孽,答主并不打算在这里去展开论证它的合理性,只是要说明一点。

从古代到现代,在生活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弟子规》对行为的一些硬性规定很多是基于过去的生活内容的,而我们如何找到适应当下生活的规则才是更重要的事。但这不代表过去的文化应该完全抛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形式,但文化的核心是不变的。观《弟子规》在约束行为的背后,是有着统一的精神,即是“爱”。那么,在爱的前提下,如“礼”开展当下的生活,言行自然合理合当,自然是文化人。


月山手卷


学历高不等于有文化。

反之,学历低也可以有文化。甚至目不识丁,也可以叫“文化人”。

我们看一下古代圣贤孔夫子是如何定义“有文化”的?

孔子主张:先做人,后做事,再学文

下面一段摘自孔子《论语》的“学而”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翻译过来是:

“孔子说:“弟子在家里是个孝子,在外尊敬师长,兄友弟恭,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做人做事谨慎,而又言而有信,对他人友爱,而又亲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根据你的志向所在再去 “学文”(这里的文,应该指文学、知识、科学、艺术等)”。


孔子对弟子的主张向来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最后才是学习文学知识的。

可见在孔子眼里,学历高完全不等同于有文化。所谓“有文化”,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文化”。而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作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文化”的人。

子夏定义“有文化”

接下来这一段更是道出了子夏(孔子弟子)对于“有文化”的定义。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过来是:

“子夏说:“遇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习;对自己的父母,尽自己所能地去孝敬;对答应给人办的事,尽自己身心和能力去做;跟朋友交往要有诚心,做到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是没有做过学问,我也一定说他是很有文化的人。”


子夏(孔子弟子)直接定义了什么是“有文化”的人:能够把以上提到的事情做齐了,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也一定说这个人“真有文化”。读书也是为了做人做事,而不应该“读死书”。


所以一个人的言行,按照孔夫子对于“文化人”的标准去检验一下,看他对父母如何,对朋友如何,对社会如何,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了。


一叶净心


高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更不等于高文化;高学历等于“高知识”,高文化等“高水平”。

高学历不等于有文化,言行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各种文化内涵,不是局限于某几种和某些方面的文化内涵,他(她)是一个人全方位、多功能具体综合素质的再现与载体。

主要集中体现在:

一、与人交流、交往的礼仪、礼节上。中国是世界历史上举世闻名的礼仪、礼节的国度。中国有句俗语名言:礼多人不怪,话多得(讨)人嫌(厌)万事礼当先。人存社会上要谋生存、求发展,绝对免不了跟别人打交道,要打交道,首先肯定少不了最基本上的言谈举止行为的礼仪和礼节,再高的学历知识,如果不懂人间情礼,就等于没有文化。根据我亲身的所见所闻,许多高学历的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更不用说,回老家农村、同时也包括回城镇家乡不懂礼仪、礼节,不懂规矩,一些老农、老人当面或背后直接说、“骂”无知,白读了一场世书…………

二、很多人,在日常现实社会生活、工作、劳动和学习中,不懂得人际关系、人情世故、为人处世、为人之道………

经常动不动与领导、员工、同事、亲戚朋友把关系搞僵了、事情搞黄了、搞乱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三、言谈举止粗俗、粗鲁、粗暴难听,不温文尔雅、儒雅,不温馨、不温柔…………

四、不注意、不注重小节、细节,没有节制度;没有素养、修养、涵养、教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五、“纸上谈兵”头头是道,实际行动“样样不行”。”前怕难,后怕虎,养猪怕豺狼”。遇到艰难困苦,“哭爹喊娘,呼儿救母”,“生活不能自理,言行不能自控”…………

六、不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尊敬、不遵从别人的意见和意愿,我行我素、欲所欲为…………

七、自己狭隘、傲慢与偏见、“无知与无能”,不能受压与抗压……………

八、”不会说话、不学说话、不懂得怎样说话,不好好说话”…………

九、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活学活用,死板硬套,不能发挥自己特长和专长,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袁聪


首先说下楼主所问的问题,学历高不等于有文化。看了各位答者的言论都是如出一辙。我说下我的观点,高学历就等于有文化,尤其是他所在的专业领域,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有文化不一定就是高学历。两个概念,理性去看待不能酸。

至于言行举止的体现那完全属于性格和品德问题。性格上有些人属于内向话不多人很闷,这也是大多数人对高学历人的刻板形象。尤其体现在聊天的过程中,会觉得有隔阂,这是因为兴趣点的不同,你试着问问他专业领域的事,那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还有一种人确实是人品问题了,一副高高在上,睥睨天下的样子,要在人群显的格格不入感觉才能彰显出他的价值。这是做人的问题,跟有文化是没有关系的。

还有文化内涵的体现。这里我再说下有文化不一定就是高学历,希望大家理解。我国当代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我觉得想要在言行举止中体现文化内涵,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做的乐观的人这样气质就会由内而外表现出来。说话也是门艺术,话不在于量而在于质。用最简洁的话语准确表达出所包含的道理。关于说话我觉得郭德纲先生就是很好的代表。文化内涵还有一点是生活经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了一定年龄,经历的很多事情,明白了很多道理。

最后总结一下,高学历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高学历,想有文化内涵还得多读书。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有好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