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新型肺炎來襲,那麼多中醫方各有乾坤,我該如何選擇?

最近,國家以及不少地方政府公佈了中醫方子以預防新型肺炎,有些可以提升人體正氣,有些注重祛溼化濁,有些可以清熱解毒。為什麼同一種新型肺炎,其預防方子卻各不相同呢?這是因為,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一樣,都要講究一個原則,“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預防!新型肺炎來襲,那麼多中醫方各有乾坤,我該如何選擇?


預防!新型肺炎來襲,那麼多中醫方各有乾坤,我該如何選擇?

因時:中藥方為何會在冬天起作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已故名中醫蒲輔周老先生強調,治病"必先歲氣,毋伐天和",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腫瘤外治法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戎志斌博士認為,各種不同氣候環境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發病因素,因此要注意自然氣候和季節等對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影響。2019年的武漢是個暖冬,冬失藏精,其正氣必虛,春天邪氣所湊,自然容易感染而得溫病。

所謂邪氣,中醫學認為泛指各種致病因素,正氣不足是發病的內在因素,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正邪相搏,邪勝正負則病進;正勝邪負則病退。

所以,新型肺炎的預防需要根據暖冬造成的正氣不足,來提升陽氣,抗擊瘟疫之邪。

預防!新型肺炎來襲,那麼多中醫方各有乾坤,我該如何選擇?

因地:中藥方為什麼會在武漢起作用?

冬天為新型肺炎的發生製造了溫床,武漢的地理條件也為疫病的發展、肆虐提供了契機。

當專家組除夕到武漢時就是陰雨綿綿,查資料發現武漢12月份也是連綿陰雨,一月份以來差不多連續16天都是小雨,溼氣非常重。因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專家組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當屬“寒溼(瘟)疫”,是感受寒溼疫毒而發病。

針對武漢的疫情,對症下藥,才會出現大面積新型肺炎患者在服用中藥後有明顯好轉的現象。如果由於地理位置、氣候原因導致患者本身溼氣重,還過度的應用清涼的藥,就會導致身體更加的寒溼,表現出來就是病人症狀沒有緩解。

預防!新型肺炎來襲,那麼多中醫方各有乾坤,我該如何選擇?

因人而異:為何年老或體弱者病情嚴重?

我們通過各種官方渠道可以看出,危重病人大多為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

為什麼傳染病發生時,大多是體弱或者年老的人症狀重?世界中醫藥學會青年中醫培養委員會理事王大偉博士表示,這涉及一個伏氣和新感的問題。簡單點說,一部分人雖然之前沒有症狀,但是體內也潛伏了風寒溼燥火等邪氣,在遇到新的病邪後,內外感召,疾病就會變重。

預防!新型肺炎來襲,那麼多中醫方各有乾坤,我該如何選擇?

中西醫在治療時有兩個不同方向,越是危重、年級大的病人,用藥越猛,認為這樣才會對抗病毒,但往往患者由於承受不住猛烈的治療而離世。而中醫則講究輕重緩急,越是年老、危重的病人,越注意講究用藥量,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的死亡率。

新型肺炎,一定是肺出了問題?

新冠病毒肺炎表現在肺,但並不代表其它內臟毫無關聯。澳大利亞執業中醫師、針灸師孟寧則根據五運六氣的特點,結合臨床表現認為,從中醫病位而言,新型肺炎單獨定義為“肺”,可能不太準確。

結合2019年和2020年的五運六氣特點,這個時節的兩大特點就是寒熱交雜,溼氣當令,容易導致寒氣入胃,而導致脾胃寒,出現消化系統的症狀。《內經》雲:“五臟皆令人咳,非獨肺也”。Lancet在線發表文章指出,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肝損傷。柳葉刀雜誌也報道,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男性為多。因此,定義為“肺”和“肝”,涉及脾腎,更為準確。我們在預防中更不可一手抓,而要辯證的看問題,剖開表面看整體,掌控大局。

預防!新型肺炎來襲,那麼多中醫方各有乾坤,我該如何選擇?

中醫對於疫病的處理有著幾千年的經驗積累,大家也更不必因為各政府公佈的預防方子而自亂陣腳,每個省市的氣候條件不同,人的體質不同,需要更客觀的看待。無論是哪一種方子,都要考慮疫情變化、地域、氣候、人群等實際情況來定,只要方向對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相信黎明前的黑暗馬上就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