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會發生氣溶膠傳播

中疾控: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會發生氣溶膠傳播

1月22日,廣州,兩名戴著口罩的路人。圖/財新記者 梁瑩菲


  【財新網】(記者 於達維)氣溶膠被確認能夠傳染新冠病毒,那麼我們平時能聞到煙味、炒菜味、臭味,也意味著能聞到空氣中的病毒?需要每時每刻都要戴口罩,且要N95嗎?

  從2月5號國家衛健委網站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提到氣溶膠傳播,到2月8日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提到,氣溶膠傳播也是新冠肺炎的一種主要傳播途徑,氣溶膠這個很多人在初中時接觸過,後來完全沒有印象的名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更引發人們“病毒是否無處不在”的擔憂。

  對此,國家衛健委在2月9日中午在“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題頁面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指出,新冠肺炎目前還是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

  解答的專家是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據他介紹,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如果是在常規臨床護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採取正確佩戴口罩的飛沫傳播防護措施,是足以滿足保護普通公眾,而不被感染的。

  何為氣溶膠傳播?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2月5日,國家衛健委網站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對病毒傳播途徑的描述在先前的“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基礎上,增加了新的表述——“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這讓人們想起,2003年,香港淘大花園E座發生321人感染SARS病毒,致死42人,就被認為是含SARS病毒的糞便通過汙水管道進行氣溶膠傳播。

  《知識分子》還提到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涉及437個馬場的馬流感傳播事件。這些馬場間距平均距離約為1公里,最遠達13公里。馬流感開始時,隔離政策的宣傳和執行都很到位,沒有馬與馬的近距離直接接觸,但仍發現很多馬被感染。原來,感染區域與風向也密切相關!這些證據說明馬流感在氣溶膠模式在固定風向的作用下可能具備公里級的超長距離的傳播能力。

  實際上,2月5日,國家衛健委網站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所提到的氣溶膠傳播可能性,主要是針對醫院在進行治療操作的時候,注意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而不是普通人在普通地方需要預防。因為這個方案是針對診療人員的,而不是針對普通人的。

  這也是為什麼醫護人員需要穿防護服,需要戴護目鏡,而不是隻戴口罩的原因。他們可能與病人發生全面的接觸,尤其是病人產生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第一批專家組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被懷疑通過眼結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就可能來自醫院中的氣溶膠。

  對於氣溶膠傳播,四川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李後強撰文表示,對於非醫護人員而言,在實際生活中,只有達到極高數量級的閾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進入人體。同樣,通過氣溶膠形式懸停在衣物、皮膚的病毒,只有極微小的比例能通過手部觸摸進入眼口鼻,病毒量能致病的可能性不高。

  因此,鍾南山院士的提醒,還是很重要的。普通群眾一般很少用N95口罩,也不需要,像普通的醫用外科口罩,就足以提供日常出行所需的防護了。在疫源地、公眾聚集地、人流量密集的地方都應該時刻佩戴口罩。但不意味著在家裡等各個場景都要戴口罩,周圍無人的空曠地區,就可以不戴口罩。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發佈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實時全面深入的疫情報道,請點擊下載財新App閱讀

更多對武漢肺炎疫情的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