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活了罗维孝这个人 也写出了他的精气神

《勇闯法兰西》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写活了罗维孝这个人 也写出了他的精气神

陈果,生于1977年,雅安汉源海螺坝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天梯之上》《从伤口长出翅膀》《听见:芦山地震重建故事》。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

向前/文

主人翁罗维孝是当过兵的雅安汉子,从电力公司退休后,便开始了“疯狂”的骑行:一人单车3次登上青藏高原,骑遍内地31个省市区,沿丝绸之路传播熊猫文化。

150多年前,法国人阿尔芒·戴维在雅安邓池沟发现了大熊猫,并把这一珍稀动物介绍给了全世界。

145年后的2014年,罗维孝的这趟文化传播之旅花费了115天时间,骑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8个国家,行程超1.5万公里,最终抵达大熊猫发现者阿尔芒·戴维的故乡,致敬这位发现者并沿途传播熊猫文化,而他也由此被称为“China骑士罗”、“熊猫骑侠”。

这条1.5万公里的路,他经历过什么?罗维孝回忆,一路上遇到过吃饭没着落、天气恶劣、语言不通、水土不服、误入高速、车坏无法修、甚至在边境被他国军人拿枪指着……但硬汉罗维孝的乐观终将困难一一克服,“遇到我的人,看到熊猫图案,听了我的骑行经历,总会对我竖起拇指。”

2019年,在纪念大熊猫发现150周年之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雅安青年作家陈果创作的纪实报告文学作品《勇闯法兰西》,还原了罗维孝以公益骑行,回访大熊猫发现者故乡的壮举。

作品通过讲述罗维孝的故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异的场景之中。作品从罗维孝出发地邓池沟写起,记录着他的各种路遇。比如在风雨交加的路上自行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比如申请俄罗斯签证的一番折腾,比如为了省钱,舍不得吃好饭舍不得住好店,经常弄得很狼狈的情节,都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一个骑行者一路的艰难。出了国门,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文化思维方式不一样,碰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闹出许多笑话。他这一路,是许许多多人帮助的结果。这些描写,又驱散了重重阴霾,让整个行程充满阳光。

这部作品写活了罗维孝这个人,写出了他的精气神,更写出了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意志与思想品质。罗维孝只是一个普通人,他骑自行车并爱上骑行运动,最初的动机就是健身强体。他没有高远的理想抱负,也没有什么英雄情结,只是有一天,他知道了大熊猫这段文化历史,“听到了祖先遗留下来的心跳”,觉得可以做点什么事,于是就成了一匹不被缰绳拴着的野马,开始了自己艰险的旅行。

作者在构思上下了很大功夫。一方面用作家的视角,一方面用传主的视角,两个视角相互交叉,相互比对,相互印证,相互支持,更加全面生动突现了故事性,也更加丰满地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格。《勇闯法兰西》不是简单地写一个人的传奇故事,而是重在写罗维孝的精神,他作为一个民间文化使者的当代意义。今天世界交往方式已经非常先进,但古老的交往传统的乡愁还深深地留存于人们的心灵深处。罗维孝更愿意以一种更贴近原始自然更民间的方式,让人们重温传统交往方式的诗意和魅力。他一路走着,一路传播着大熊猫文化,他走过的相当一部分线路,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而且是当代“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世界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具体的中国人。作品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写了罗维孝的故事,挺立起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中国人的形象,意义不同凡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