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景路:日本人自嘆弗如的臺灣禮讓文化

中文導報 筆會專欄

亥鼻東瀛 萬景路


萬景路:日本人自嘆弗如的臺灣禮讓文化


在日本網上曾看到一位日本人大發感慨,感慨啥呢?他感慨的是平生第一次被小孩子給讓座了,而且是在臺北。原來他在去臺灣旅遊時,有一次在臺北新光三越百貨店的大眾餐廳就餐,買好飯後卻找不到空座,這時兩位吃完飯正興致勃勃玩手遊的小朋友發現他正端著餐盤找座位,於是,這兩位小朋友立即收起了手機,熱情的把座位讓給了這位日本人。


讓這位日本人感慨的不僅僅是生平第一次被孩子給讓座了,而且從他的眼裡明顯看得出,當時這兩個孩子玩興正濃,但還是剋制了自己的玩興,給他人讓座了。這位日本人對臺灣人的兒童教育感佩不已,同時也對臺灣人的兒童教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通過這件事兒,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從這位日本人的感慨中同時明顯透露出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即使在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的日本,也沒有把“禮讓”做到像臺灣人這種程度……


是的,對此筆者也有相同的體會和感受。記得筆者去臺灣旅行時,就在“捷運”(輕軌)上多次看到過即使是人很多,但深藍色的“老弱病殘孕”專用座席也沒人去坐,年輕人都是站在車廂裡安靜的或看書或看手機;因不識路,也曾去車站和新光三越百貨問詢處問路,幾次都是當筆者走近問詢處時,裡面坐著的年輕的工作人員都是站起來相迎,並滿面笑容的耐心為我指路。這個在日本雖然也有,但如果問詢處的人是在坐著,特意站起來迎接客人的倒還是少見。


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俯拾皆是不勝枚舉,而讓我們好奇的是,為什麼在臺灣社會“禮讓文化”能做到讓日本人都是豎起大拇指感佩不已呢?


記得曾在臺北看到過一檔關於這方面的電視綜藝節目,與會女性嘉賓在回答用什麼書籍教育子女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回答從小就教孩子背誦《弟子規》,而通俗易懂的三言韻文的《弟子規》開篇就是教育孩子“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的。在日本的臺灣人也有很多,有些女性就結成了“讀書會”、“勉強(學習)會之類的小團體,也曾經有幸參加過一次以女性為主的讀書會活動,在閒聊中得知,她們在教育孩子方面與臺北仍然完全相同,那就是從小就教孩子《弟子規》和《三字經》。她們說《弟子規》和《三字經》在臺灣人的心裡就相當於西方的《聖經》一樣,是被極為重視並學以致用至今的。試想,孩子打小兒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長大怎會不對人禮讓有加呢?


上面這些還只是從臺灣人所受到的中國古代國學教育中,略窺到的對臺灣人素質的影響,其實,用臺灣人自己的話來說,他們之所以能做到讓日本人都對他們的“禮讓文化”由衷感佩,其始作俑者還是日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