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蘇聯保持中立,日本下了多少“血本”?

二戰末期,隨著西歐、北非戰事的逐漸結束,美軍在太平洋上勢不可擋,日本軍國主義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美英中蘇主導的盟國在對德作戰即將結束之際,在遠東作戰方面達成了共識,隨著《開羅宣言》《雅爾塔協議》以及《波茨坦公告》的相繼簽署與發表。標誌著盟國在打擊日本軍國主義的聯合作戰上達成了協議。

為了讓蘇聯保持中立,日本下了多少“血本”?

此時的太平洋戰場上,面對美軍的強大攻勢,日軍只能固守,而沒有發起反攻的可能,隨著日本援助太平洋戰場兵力的逐漸消耗,日本海軍損失殆盡以及面臨資源枯竭和補給線被切斷局面,日本的失敗已經成為必然。

然而,日本還是苦苦掙扎,並對反敗為勝抱有希望,而要達到抗衡美軍的目的,日本就必須要讓蘇聯人保持中立。

為了頑固掙扎,挽救危局,日本軍國主義者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試圖阻止美國和蘇聯的聯合作戰計劃,希望能夠打破美蘇同盟,至少也要拉攏蘇聯,使其保持中立。

為了讓蘇聯保持中立,日本下了多少“血本”?

為此,日本決定主動向蘇聯出讓重大利益,作出重大讓步,試圖“利誘”蘇聯,讓蘇聯在嚐到甜頭後從而退出美蘇聯合作戰的計劃。

1944年9月份,日本政府決定向蘇聯作出重大讓步,日本不僅要向蘇聯提供大量利益,並希望在此後的美日作戰中,蘇聯能夠充當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停戰調停人角色。

為此,日本向蘇聯出讓了以下利益,重點有:

一、將庫頁島南部讓個蘇聯;

二、將千島群島部分或全部讓給蘇聯;

三、退出法西斯集團的《三國軸心協定》

四、退出《反共產國際協定》

五、承認蘇聯在滿洲地區的利益;

六、允許蘇聯在中國和“共榮圈”的其他地方擴大勢力;

此外還包括航行、貿易協定、邊界非軍事化等等,可以說,為了拉攏蘇聯,日本這次確實下了血本。不過日本人也感到此事可能收效甚微。

為了讓蘇聯保持中立,日本下了多少“血本”?

首先蘇聯如今已經加入同盟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的一員,並在英美等國的支持下與德軍作戰,並最終反敗為勝,即將消滅德軍。此時如果蘇聯保持中立,那也意味著蘇聯此前作為反法西斯陣營中的明星地位將被徹底拋棄, 甚至被世界輿論貼上與法西斯通姦的標籤,導致蘇聯前期以巨大犧牲換來的成果付諸東流。

其次、此時德國戰敗已經板上釘釘,而日本滅亡的時間也不長了,可以說,世界法西斯的滅亡即將到來。而蘇聯此後必然會和英美等國在東歐地區進行勢力劃分,利益爭奪。如果蘇聯貿然與日本媾和,那麼,英美必然不會在歐洲地區對蘇聯作出任何讓步。而以當時蘇聯的勢力,一旦在此時徹底撕破臉面,那麼,二戰未滅戰火必然再起。

為了讓蘇聯保持中立,日本下了多少“血本”?

最後,蘇聯作為一個地跨歐亞地區的大國,不僅要考慮在歐洲的利益,也同樣要考慮在亞洲、太平洋沿岸的利益。答應日本的條件,那麼必然意味蘇軍在遠東地區要龜縮勢力,坐觀虎鬥。而隨著美軍的逐漸推進,那麼,在遠東地區,無論是日本本土,還是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地區,美國勢力將徹底控制該地區。

甚至在美國的支持下,中國對外蒙也將提出讓蘇聯不願接受的訴求,甚至能夠直接動搖蘇聯在外蒙地區的控制權。這樣,蘇聯在遠東地區將輸得一塌糊塗。而加入盟國,對日作戰,蘇聯對這些地區的利益要求都可以成為自己出兵的條件。

為了讓蘇聯保持中立,日本下了多少“血本”?

更讓斯大林擔心的是,此時的國民政府已經有著非常明顯的親美傾向,不僅國民政府多次向美國請求援助,在國際事務上,蔣介石也對羅斯福表現出了極大的親和力。因此,如果不趁機進入遠東地區,那麼,一旦戰事結束,中美聯合的態勢很可能出現,屆時,蘇軍將在東、西、南三面被徹底隔絕,在與西方國家競爭的過程中完全落入下風。

所以和大局比起來,日本向蘇聯許諾的利益對蘇聯來說不值一提,而這些讓步對日本來說,已經確實算得上是下了“血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