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临《怀仁集王圣教序》快半年了,朋友让临3月的赵赤壁赋再临,可以吗?怎么样?

流浪时尚


临的不错!

你现在是厌倦《圣教序》了吗?如果没有,建议你继续下去,直到达到能“背临”。

也可以和赵孟頫的一块临写,但要分清主次。这样可以相互促进。


水电工老路书法


早上好!

[玫瑰][玫瑰][玫瑰]

我查看了你的空间,你临帖的能力很强,功夫已经很深了。

对于临谁的帖和怎么临帖则各有各的认识,我和大多数老师的观点都不大一样。我怕抬闲杠,所以,就不作明显的说明。

本人认为,临帖就如吃饭。作为一个人,无论你吃什么东西,都是在影响着自己的身体。

一:最简单的道理是,吃什么肉,长的都是人肉,可是,长的又都不一样。

二:味口是有偏好的,这属于正常,但不能过分的偏食。

三:天下美食多的很,你都可以尝一尝,有确实不适合自己的,尝过之后就将它摆起来,平时看看是完全可以的,情绪上来了,还可以再来一口,就权当玩玩的,也可以。

四:再回到书法上,作为现代人,做到诸体皆精很难。择一两种书体形式能做到极至,就已经很不错了。(专业的除外。)

五:不能偏食。你现在临的是行书,你应该将所有你认好的行书帖都临掉。顺便,将草书和楷书帖都临一临,因为,这三种书体,相对的说,他们是近亲。如果不信,你可以翻开这三种书体的大字典出来,行书大字典放中间,仔细看,行书典中的字,有草书的近似形态,也有楷书的近似形态,有的就是。

你再看看其他老师的高论。(因为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练字是我在临退休时选择的一个爱好,纯属玩玩的,用以打发余生。)

说明:这里是受邀答题,其余的人你想怎么答就怎么答,别挂上我。

再次说明,本人不喜欢抬扛。

若是你非要喷也可以,但是,你必须拿出你的东西出来,否则,呵呵!











杨炳升66


你应该继续现在的集王字圣教序,既然入手在此,不必专门学赵孟頫,可以看看了解知道一下,但赵孟頫比王羲之差太远了,现在不理解没关系,如果愿意,我的建议可以听听作为一个参考吧——《书法传密》的参考。

学书法,要靠自己努力,靠自己边思考边探索着学。现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无限获取,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学习资讯轻松点开的同时,潘多拉的盒子也同时被你点开了!在你面前,浩如烟海的书学资料,随便一个自媒体人都可以在网上抖擞着精神的为你提供着五花八门的书学原理指导,不要看见什么就信什么学什么。学书法,不需要过分的“道理展示”,书法就是手头活儿,训练好书写的合理动作,书写需要力量支持,留意体会各部分肌肉的牵引和使用,书写是连续的发力过程,毛笔在手,使转需无碍,关键是力量在源源不断的输出支持,这就是连续的自然书写,不是一写一顿的低级模式!连续书写的原理是有一个随时变动的发力支撑系,身体如何搭建这个灵活随动的支撑体系就是笔法施展的幕后关键!这是《书法传密》基于运动理念建立的笔法操作系统,书法其实就是一项轻质的运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羽毛球。书法就是实打实的手头活,不要被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迷惑了!因为书写是一种运动,在获得正确的书写后,书写就会出现趣味性和上瘾性,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书法高手他一生最后的爱好和最高的爱好必定是书法的原因!

书法不是科技,科技是一代胜一代,科技可以叠加发展。书法是人力加学力的结合,是手工活,是每个个体生命去重新开启的体验过程。

学书法要明方向,初学者因为欠缺对书法的体验和理解,所以建议不要学任何现代书法家的东西,无论他是多么的有名气,这是建立在概率统计上的考虑,因为现代书法家写出来的书法绝多数不具备“历史的”、“站得住的”、“可借鉴的”的意义,初学者之迷茫既在,不具备判辩力,即可“先”一票否决学习现代书家的书法。现代书家的书法不学,但可以学习他们好的书法理论,这不矛盾。书法是发展着的,书法也是多维度的概念,现代书家和古代书家同样都是能深入书法的群体,不能笼统的说一代不如一代,一般来说,现代的更有视野,古代的更有技术,学书不学今人,是放在学习效率和获益效果上作理解,并不是粗暴片面的否定当下。

书学魏晋,不是一句口头禅,不是古人的就是好的,不是说那些先人占了个好位置我们就要学他们。书学魏晋,不是一句酸腐浮饰的面头话,里面是有真道理的,都是可以有很实在的探讨的。

书法是小技,但里面是有大道的。回答了一下,顺便引出一些思考,书法是小众,专注书法技术本体更是小众吧,就不多说了。


书法传密


今天打卡的,临摹时间不长,初学者



007邦哥


圣教序的结构空间布白特点:

临帖时,不仅仅关注笔画本身,还要注意它们形成的笔画之间的空间布白,以及空间布白对比关系。

现以《圣教序》单字举例说明:

一,扩大中部空间,字心留白多。

二,上部空间留白多。

三,强调左下部分留白。

四,强调右下空间。

五,扩大下部留白。

笔者临《圣教序》局部

因《圣教序》是集字碑帖,不是墨迹,有些精巧的运笔形态失真,字与字的行气略显不足。

如果临一下赵孟頫的墨迹字帖《赤壁赋》,可以矫正碑版《圣教序》中的一些不足。

赵孟頫《赤壁赋》,得"二王″精髓,用笔精巧细腻,丝丝入扣,典雅流美。行气贯通,如行云流水,潇洒俊逸。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建议这位书友可以临写赵孟頫的巜圣教序》墨迹,由此可以对比碑与帖在笔法上的变比,多多临摹王羲之的手札墨迹如巜丧乱帖》,《得示帖》继而参考一下孙过庭,米芾的行草书相信会对你有所增益的!



習惯了先生


学习书法沒有绝对的方法。主要还是在笔法和结构上下功夫。你临习聖教序半年不算久。如参以赵字行书临习,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历史上学王书的最有名的就是赵孟頫了。聖教序因是碑刻,用笔不是很清晰。临习赵字,易于学习王书笔法。注意两点,一是看赵如何下笔。这点很重要。宋米芾学书,首重如何下笔。他曾说“又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可见下笔的重要性。王书下笔,往往从左上方如刀向下切,你看赵书就能领会这一点。切记不要听当下书法教头们所说要逆入藏头。二是要学习赵字的折和转。特别是要注意横折不用方折,而是圆转,幺字的折往往是方折。这是要重点练习的。赵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启功认为结字为上,但这是对已经掌握用笔者说的。)王书用笔后代无人超越。你在习赵书同时,不妨多看看唐陸柬之书文赋,笔法结体神似兰亭,古今无二。但不宜初学,因其太难了。赵书与圣教序最大不同在于结构,这是须注意的。以上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君参考。


用户9324536183726


这个提议不错,《圣教序》本是许多书法大家练习行书的必临之帖,甚至说是行书的范本也不为过。

但是由于是碑帖,且历史悠久,经日晒雨淋,多有失真之处,许多地方都已模糊不清,根本无法练习,而赵孟頫是写字风范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临一下赵的书法帖,对练习《圣教序》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如果能多看看《兰亭序》帮助也很大,兰亭难度系数比较大,先用来做个参考,不要去练,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圣教里的各种笔法运用。

总结一下,练习《圣教序》,辅以赵孟頫《前赤壁赋》,及观摩《兰亭序》是不错的选择。




缘来斌哥


不建议练赵了,专门就练好二王,结合二王楷书,比如黄庭经、乐毅论和玉版十三行等,还有兰亭序,二王所有行草书来练,外加结合隶书,乙瑛,封龙山和华山碑等即可!有兴趣的话,魏碑墓志铭也是不错选择!不断训练,直至深入数百千公里!二王练成,什么体都不在话下了!


状元郎教育曾明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