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名西貝員工去盒馬"上班":未來的你,可能不屬於一家公司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對國內很多企業來說,近乎於滅頂之災。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日前的一則有關“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三月”的微信在朋友圈刷屏。

與餐飲業的門庭冷落相對應的,是零售業因供不應求和人員並未全部到位所產生的用工短缺現象。

可就在前些天,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就秀了一波讓人耳目一新的神操作:“共享員工”!

據悉,包括西貝、奈雪在內的30多家餐飲企業都在與盒馬溝通租用員工的方案,其中僅西貝一家就有逾千名員工赴盒馬上班。

疫情面前,獵聘HRO·勳厚人力宣佈推出“員工共享”計劃,計劃啟動至今,已經有50+家來自各行業的頭部企業如:萬科物業、南都物業、京東、路勁地產、百勝集團等加入,同時,獵聘HRO·勳厚人力也已經為近千名“溢出”員工找到了“臨時的可靠歸宿”。

“溢出員工”的靈活用工幫“無人可用”企業快速滿編,又為“歇業”企業“經濟”用工,同時還實現了員工個體價值的再造,實現了與部分停業餐飲企業及其員工的三贏,同時也給我們廣大職場人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1000名西貝員工去盒馬

什麼是“共享員工”

共享經濟的概念在這些年非常火,它出現的最重要意義之一就是盤活了市場上的存量供給。

這些年,市場上陸續出現了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民宿、共享醫療等名詞,我們不禁要問:“人”本身可不可以用於服務共享經濟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其實在盒馬鮮生推出“共享員工”以前,國內一些行業已經開始嘗試了這種新型的人力用工模式。

比如2017年8月,中保協就聯合多家險企、公估、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等成立了理賠服務共享平臺。

保險公司推動了跨行業合作,催生出一種叫“共享查勘員”的崗位,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兼職的保險查勘員。

2018年1月,美團、UU跑腿、鄰趣、快服務、閃送等公司則共同建立了共享配送聯盟。

聯盟內的“共享配送員”可以利用閒暇時間按照自己的意願,承接任一或者多個平臺的訂單配送工作,且這些“共享配送員”與平臺之間不存在任何正式僱傭關係。

如此看,“共享員工”都可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那麼這種概念的內涵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為“共享員工”本質上就是一種兼職的模式,也就是員工通過兼職來幫助企業完成一些額外的工作任務。就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自媒體,其實也是一種典型的“共享員工”,因為每個自媒體創作者可以同時服務多家企業。

那麼“共享員工”與傳統意義上的兼職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第一,員工個人的時間安排可以更加自由,比如外賣員們能夠通過平臺自由選擇自己的空閒時間去做兼職。

第二,“共享員工”的個人能力等信息可以向第三方展示,企業招聘這類兼職員工會更加放心。

員工兼職的共享經濟模式可將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價值化與貨幣化,同時對企業而言全職員工與兼職員工重新組合在一起,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共享員工”,或許將成為下一個僱傭關係迭代的主要形態。

1000名西貝員工去盒馬

共享經濟時代

普通人怎樣開啟一份副業

沒有在意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周圍的許多上班族都開始搞副業了,有做微商的,也有開網店、寫自媒體、跑滴滴的,諸如此類。

還記得前幾年“佛系生活”的理念正興,而如今節奏已經快的連褲衩都跟不上了。

一邊擁有主業,一邊又開展副業,這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共享員工”,畢竟你可以把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貢獻給不同的老闆。

朋友圓圓就是副業大軍中的其中一員。

她的主業是國企的文員,月薪4000左右。最初,由於喜歡美食又愛好拍照,圓圓便自己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分享自己的美食體驗。

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她的公眾號就積累了不少粉絲,每篇文章的閱讀量也維持在5000上下,之後便開始有美食商家上門找她給店鋪做宣傳。

起初她只少量收取一些編輯的費用,但隨著粉絲的增加和廣告商的增多,如今圓圓每次活動的宣傳費都超過了3000。

“我白天上班,一下班就去品嚐美食和拍照,晚上再回家修圖、寫文案,基本都要到忙到晚上11點。”圓圓說忙的時候累到不想說話,但覺得價值得到回報,還是挺開心。

一件衣服1000多,一瓶不錯的化妝品2000元,對於一二線城市打拼的上班族來說,僅僅依靠日常工作的一份薪水,似乎已無法滿足生活所需。

尤其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結婚、買房、買車的剛性要求接踵而至,因此,在工作之餘尋求一份合適的副業也是不錯的選擇。

那麼做副業究竟有哪些形式呢?

1.體力輸出型


這是門檻最低的一種副業,技術含量不高,容易上手,比如開滴滴、擺地攤等,這對於迫切需要增加收入補貼家用又沒有技術專長的人來說,不失為一種靠譜的選擇。

2.核心資源型


這就是你依靠比較優勢來賺錢的模式,比如同樣在網上賣葡萄,你老家就是種葡萄出名的,那麼相對外地人就具備了成本、品質等優勢,更容易打開銷售渠道。

3.特殊技能型


這種類型需要一定的門檻,但發展空間廣闊,收益也高。比如做兼職講師,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才能,可以與培訓機構合作,或者自己開微課都行。

1000名西貝員工去盒馬

工作的安全感逐漸消失

技能成為一種快消品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是在辭職,就是在辭職的路上。

這可能是一句玩笑話,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觀念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們,開始不在乎一份“固定”工作。

以前,員工被公司僱傭,獲得的是工作的安全感,公司則可以享有員工的忠誠度,以及較低的流動率。

可如今,職場上的工作安全感正在逐漸消失。

還記得那則炒的沸沸揚揚的唐山市某公路收費站要撤銷,收費站工作人員強烈反對的新聞麼?

有位30多歲的女員工義正詞嚴地說:“我們把青春都耗在這裡了,找工作很難找了”,還有人說:“我們只會收費,別的啥也不會了。”

馬雲曾說,未來將有很多人無工可打,人工智能越來越智能,可以替代越來越多的崗位,甚至是設計崗位等諸多以前覺得不可能被替代掉的崗位。

這個世界很現實,它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懶得說。

暢銷書《未來的工作》中提到,“傳統僱員社會”即將消失。在未來,組織的邊界可能會被打破,那些模塊化的工作任務將由多元化的工作主體和方式來完成。

到那時,人的共享價值將凸顯,求職者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會擁有更強的主動性。但與此同時,社會對我們的技能要求也會更高。

所以,想依賴一份穩定的工作,支撐你走完這一生,已經越來越沒有肯定的答案。

面對時代的挑戰,我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呢?

1.避免重複性、機械性的工作

相對之前規規矩矩、按部就班,互聯網時代更講究高效和創新,機械重複性的工作模式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個人來說都已不適合了。

2.提升你的數字化協作技能

所謂數字化協作技能,就是你懂得如何藉助互聯網這個平臺來與別人一起協同工作。

比如這次肺炎疫情,許多企業都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多掌握一些數字化協同技能,只會讓你的工作更加高效。

3.打造屬於自己的技能包

共享經濟的時代,如果一味吃老本,有一天你會在這個世界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所以我們在提升自己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應實現“一專多能”的目標,這樣才能在組織出現人力資源缺口時做到快速匹配,實現自身價值。

1000名西貝員工去盒馬

寫在最後

思路決定出路,在疫情緊張的時候,阿里能提出“共享員工”這樣的設想,確實做得太牛了!不愧是全中國女人選中的公司,體現出極強的社會擔當。

眼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還沒有結束,但機會永遠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不論是企業還是我們每個人,現在是時候開始為未來作準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