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在农历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

西北农村哥


木有花灯,木有鞭炮,木有烟花,还讲求啥习俗啊。以后的孩子们只能从书本上找传承了!


安然141886719


说说我记忆中的几个习俗活动:


打铁水 开心指数 五星

当年没钱买烟花,人们为了娱乐,搞了个活动叫打铁水。就是把铁烧化了打向天空,像烟花一样,挺漂亮。那个年代人都穿土布衣服,沾上点掉下来的小小我铁粒也不至于把衣服烧坏,但今天的衣服估计都要被烧成麻子。至今每个正月十月,我知道的重庆江津白沙,永川来苏,年龄大的人们都还在玩这个游戏。


偷青 开心指数 三星

正月十五晚上,月夜风清,一群年青人跑到周边农家地里偷青菜,被借的人家不能骂人。具体有什么意义,怎么流传下来的习俗,我说不清,估计以前以此来接济一下穷人吧,让穷人也能过一个有菜吃的节日也说不定。


舞龙舞狮 开心指数 五星

我老家是四川的,以前有正月十五舞龙灯的活动,就是舞龙舞狮,一路上看热闹的人多着呢,到了正月十六,就要把这些东西烧掉。好好的为什么烧了,我也不知道,但现在制作一个这样的东西估计很费时间,因为会做的人不多了,而且材质也比较好,估计不会烧了。但重庆铜梁的舞龙舞狮全国有名,每年正月十五,还会舞龙舞狮的。就我们平时生活中,开业啊,遇到一个大型的节日,还是有舞狮的活动。


拆秋千 开心指数 四星

我记得小时候在乡下,没什么玩乐的项目,一到过大年的除夕,大人们就会弄些大树,来制作一个高高的秋千,大人小孩子都喜欢玩,这样的秋千高4-5米,没点力气还真荡不起来。一到正月十六的早上,就要拆下来,不能正玩了,在我们眼里,看到秋千被拆,就知道年过完了,要上学了。现在到城里了,好多年没见到过这种大型的秋千了。


我就记得这些,你们家乡还有些什么习俗,说来听听。我是侯丞远,欢迎关注交流。


重庆侯丞远


在我小时候正月十五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舞狮子,凳高跷,耍武术的表演热闹非凡,人们都挤在大街上去看热闹,卖花灯的比比皆是,小孩子们个个拿着花灯喜笑颜开。




到了晚上,大人们用红色的灯火纸捻几盘儿灯火,倒上香油,在家里从屋里到屋外点燃,小孩子头顶一个盘子,大人在盘子里点燃灯火,祈求消灾纳福。



当然最重要的是吃元宵了,妈妈早早准备,自制豆沙,然后一个个搓成圆球,滚上粘面。可以用黏高粱面,黏黄米面,或者糯米面,我最爱吃的是黏高粱面的元宵了。晚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一定要放烟花,烟花映着人们欢乐的笑脸,勾画着节日喜庆的画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娱乐圈越来越大,过年的年味儿却越来越小了,现在很多活动都取消了,怀念小时候的元宵节。


高乐高737


正月十五你们那里有什么习俗?我来做一回答。

大年初一过后,新年的味道日渐消瘦。但到了正月十五。却又异常的活跃起来,把年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人们俗称为元宵节或灯节,是年俗中比较重要和热闹的一天。

记得小时候的这一天,妈妈早早的就起床,手脚不落地的忙活起来。

当时条件差。吃不起元宵,但菽黍粘糕是必备的。蒸完粘糕后,妈妈就开始着手做粘灯。

粘灯有圆柱形的,把粘米面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揉成团。再把它挫成圆柱形,用小撖杖在一头摁一下,圆柱上边就摁出一个圆坑,柱体也从中间鼓了起来,活象烧的磁灯一样无二。还要做几个鸭鸡形和鱼龙形的,摆在篾子上,名式各样,令人眼花燎乱。

妈妈在家里忙活,而我们却由着性子玩耍,跟着村里拉碌碡,打花鼓,扎高翘的队伍在村子里跑来跑去,乐此不疲。

到了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早早的就吃完饭,开始点灯。除了门口挂着的大纸灯笼由父亲布置外,其余的粘灯都由我们几个孩子摆放。

我们那里有个风俗,点粘灯要婆婆点,媳妇散,一年能收两三担;如果是媳妇点,婆婆散,一年只收一升半。我们家里没有人娶媳妇呢,只能母亲点,我们几个孩子散。母亲在每个圆柱形粘灯中间浇上花籽油,插上纸捻,用火柴点着后告诉我们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而水瓮里则放置的是鱼灯或龙灯。这样下来,把一个本来漆黑的家映照的白昼般明亮。

布置完毕,我们几个孩子就开始安照母亲的吩咐,举着鸡灯或鸭灯,游走于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边走,一边说:嘟!嘟!嘟蝎子,嘟!嘟!嘟蚰蜒。据说这样可以消灭这些害虫,带给家里一片平安的环境。

做完这 一切后,我们就去河里的戏楼屯前看社火。此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除了扭秧歌打花鼓拉碌碡的外,又增加了猜灯迷等项目,可谓是精彩纷呈,目不暇及。

在一片喝彩声中,最精彩的一项活动———烟火燃放拉开了帏幕。一挂鞭炮过后,地花天花轮番登场,然后是轮子花,小秃尿尿,天女散花等不断呈现。

当人们还未从这剧烈的视觉中出来,只听一声居响,起火城被引炮燃起,一时间,万千支起火带着哨音窜上半空,乒乓乱响,震耳欲聋。

这时,胆小的拼命往后退。胆大的却又死命的往前挤。人口撺动,尖叫不止,把社火活动推向了极致。

焰火完毕,活动结束。 当人们踩着欢快的鼓点走回家时,被视听觉带来的冲击仍然久久难以平静。

正月十五新过门媳妇不能看婆家灯,否则会使公公一年之中祸事连连,灾难不断。所以这一天新媳妇要回娘家或亲朋家待一天,以消灾避祸。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过大年,像在我们云南十五这天早上都要包饺子,祭财神,放鞭炮,特别是晚上最热闹,村里的年轻半夜的时候要跑到别人菜地里去采青,像我们小时候每当正月十五晚上就跑到别人菜地里采15颗蒜苗,或是采点青菜,然后拿到菜地主人家门前,然后放鞭炮,主人就是煮饺子招待采青的人吃,特别有意思


浙漂小晋


我的家乡是在西北的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的一个山村,我们哪里每年正月十五都是这样过的,有些这样的习俗我给大家一一列举下…

正月十五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元宵节了,也是大年的最后一天年了,所以在南方大家可能会吃汤圆什么的,但在北方我们都会吃水饺。记得小时候我们小孩子把这天都叫饺子节,送年节,火把节!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别急让我一一道来!

1、吃饺子放鞭炮

记得小时候,每当到了这天大家都会老早起来,剁馅,包饺子,我们也会帮忙包饺子,但怎么也包不出妈妈包的样子,而且煮到锅里总会煮破,在吃饺子之前都会放鞭炮,想起来真是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2、扎火把放鞭炮

每当到了这一天爸爸都会用藤条,稻草扎几个火把,然后把门上的春联和鞭炮塞进火把里,每当到了晚上,农村的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门口架一堆柴火烧起来,我就和爸爸把扎好的火🔥把点着,随着鞭炮声在每个屋子门口耍一下火把,用鞭炮炸一下,然后沿农村的乡间小路送到村口外空旷的地方,我们又俗称送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给大家都提到了,我们会在火把里放入鞭炮和春联,这是我们哪里农村的习俗,听老人说,放鞭炮是大过年的一是热闹,二是把之前不好的事情给炸走,放春联在里面是因为春联里面有祝福语,象征了下一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把火把送走也是为了让这一年中顺顺利利!平安健康!所以没到这一天晚上大街上都会出现一条火龙真的是乡间的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

3、篝火晚会

送完火把大家都回到自家门前的篝火旁,跳火堆,跳舞,聊天,跳火🔥堆也是为了祛除霉运,迎接吉祥的寓意

4、放孔明灯

放孔明灯也是北方元宵节的一个习俗,不过这是北方城里的娱乐项目,农村一般没条件去放孔明灯,每当正月十五晚上,在广场上大家都手里拿着孔明灯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心愿放飞天空,与黑夜交相辉映正是美极了!

以上就是我老家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和趣事!你的家乡又有怎样的习俗趣事呢,欢迎点赞留言,分享!谢谢大家!










农村小啊哥啊


我们这元宵节习俗就是挑灯笼和吃红薯糖圆。

记得小时候每年元宵节前,妈妈都会给买灯笼,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也没有现在这种电子的,电池的,都是那种塑料的红灯笼,买上几根专用小蜡烛。到元宵节的时候用一根小棍提着,点上蜡烛,有时候邻居总会挑唆让小孩子碰碰,那一撞击的瞬间会一下子把灯笼烧个大洞。然后嚎啕大哭回家了,会引来周围大人一阵哄笑。

小时候最喜欢妈妈做的红薯糖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把红薯去皮,洗净,切成片

把切成片的红薯,放到盘子里。蒸锅里加水,把盘子放在屉上,蒸熟了以后,关火。蒸熟的红薯片拿出,放到一个小盆里,趁热用勺子完全碾碎,这时候,是有点像稀泥的感觉。然后,往里面一边倒面粉,一边用筷子搅拌(用手的话,会很烫)再然后,把盆子里的混合物,用手和成一个面团,软硬程度跟平时做一般面食的程度差不多就行了。把和好的红薯面团,在案板上,和做汤圆一样,里边加上红糖个面, 锅里加水,上火烧开。然后,往烧开的水里,放入刚才切好的小小面团儿,像煮汤圆一样,用铲子搅一搅,等浮上来的时候,就是好了。很容易熟的,因为,红薯已经是熟的了,把煮熟的红薯圆子分别捞到小碗里,加点汤,非常好吃。


希望144065357



正月十五,即元宵节,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古时候称夜为“宵”,故称元宵节。

入正题了,在我的家乡,通常元宵节会有以下习俗。

  1. 这一天,家里会准备好类似于汤圆的食物,我们叫“圆仔”,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哦。正所谓正月十五吃元宵,吃过元宵,寓意今年圆圆满满,团团圆圆。


  2. 白天,我们的小镇会有舞龙哦,一条金色的长龙,穿梭于大家小行中,为大家带来幸运与祝福。

  3. 到了晚上,我们镇里有一间寺庙会挂起灯迷,吃过晚饭后,人们会到这里聚集起来赏月,赏灯笼,猜灯迷,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哦。
  4. 当然,怎么会少得了一群小朋友在这个欢庆的夜晚燃上一束烟火,更为这个节日添上美丽的色彩。

叶落无痕的游戏人生


小时候感觉整个正月都充满快乐,正月十五好象是整个春节的结尾曲,尽情狂欢地送走春节迎接新的开始。正月十五晚上每家会先在灶台前点燃香火,敬拜灶神,然后把灶神像揭下点燃。意思是送灶神上天,祈祷保佑家人一年平安。小伙伴们吃过晚饭一群一群地拿着柴禾捆成的靶子奔向村外的麦田里,点燃后高举着互相追赶。还记得有个伙伴在玩结束回家的路上感觉大腿发疼,低头一看粗布棉裤已被火把溅落的火星烧了一个巴掌大的洞,小伙伴们狂笑着帮他拍打灭了。这一切已成为记忆,如今农村的元宵节己经和平常没什么异样了,烟花禁放了,读书的开学了,养家的已在异乡了。所以如今的元宵节只有在回忆中悄悄地度过了。


笑口常开146013935


正月十五实际上是从正月十四晚上就开始了,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晚上大街上有猜灯谜,踩高跷,跑旱船等各种活动,还有盛大的烟火。

不过,我还是怀念小时候的元宵节,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孩子们挑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在大街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显摆,那时候的灯笼都是家长用纸糊的,纸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里面有蜡烛,点起来后那叫一个漂亮,孩子们在一起显摆自己的灯笼,比比谁的更好,实际上也在比谁家的家长做的灯笼更美,这时候大人们也在一边默默地看着,说到自己孩子的灯笼漂亮,他们就笑得合不拢嘴,那叫一个自豪骄傲。孩子们还放滴滴金(拿在手中点燃放的烟火),捉迷藏等。

孩童时代的元宵节是最美的最快乐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