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論語易解」6.6 犁牛之子

【原文】

6.6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譯文】

孔子評價冉雍說:“普通耕牛的兒子卻長著紅色的毛和整齊的角,雖然不想用它作犧牲,山川之神難道會放棄嗎?”


【註釋】

(1)《朱注》:“犁,雜文。騂,赤色。周人尚赤,牲用騂。角,角周正中,犧牲也。用,用以祭也。山川,山川之神也。言人雖不用,神必不捨也。仲弓父賤,行惡,故夫子以此譬之,言父之惡,不能廢其子之善,如仲弓之賢,自當見用於世也。”

(2)《楊注》:“諸,‘之乎’兩字的合音字。 ”

【解讀】

古代祭祀以牛為“太牢”,是上等的犧牲,故這裡講冉雍的父親雖然很普通,甚至還可能有惡行,但冉雍本人卻材質很好,就像“騂(音xīng)且角”的牛,足堪大用。孔子還曾將子貢比喻為“瑚璉之器”(5.4),這和本章用牛比喻冉雍一樣,都是用能夠參與祭祀大典作為賢能之士的衡量標準,值得注意。因為能夠參與祭祀,實際上即表明此人能繼承祖先之事業也,故非材質華美之人不能勝任。《周易》古經提到牛的地方很多,如既濟卦九五之“東鄰殺牛”,講的就是用牛來做祭祀之用,可以對比思考。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並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特稿」「論語易解」6.6 犁牛之子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於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