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老木匠棄老本行到西安賣壎,街頭雕刻調音,成壎後期加工高手


西安書院門,62歲的王健已在街頭賣了15年陶壎,批來的壎沒有花紋圖案,音也沒有校,王健就在他的地攤旁雕刻圖案、調音,讓一個個半成品陶壎成為既漂亮又好用的樂器或工藝品。

王健是陝北子洲人,76年高中畢業後跟著父親做木活,2005年,王健放棄老本行,來到西安另謀出路,在西安街頭轉了幾天後,他看上了書院門的壎生意。陶壎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目前出土最古老的一個壎是在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有7000年的歷史。1957年,在西安半坡的母系社會遺址中出土了兩個陶壎,距今大約6700年。這兩個陶壎如今保存在西安市半坡博物館內。西安是壎的發源地,也是壎傳播的重鎮。

在陶壎上雕刻圖案要一次刻成,當年做木雕的功夫剛好用上了。像這樣的蘭花圖案,王健一分鐘就能刻好。


有的陶壎上刻上了大雁塔,遊客比較喜歡,把它當西安旅遊的紀念品帶回家。

王健加工後的陶壎分為專業和工藝品兩類,專業壎除了刻外表的圖案外,必須調音,調音是通過調整陶壎音孔大小來實現的,專業壎的價格也高得多。工藝壎刻上圖案後,對音色不做要求,一個工藝壎便宜的10來元就能買到。

壎音色溫厚莊重,古樸典雅。由於古人重土尚黑,所以壎一直是夏、商、周、秦、漢宮廷宴樂中一種重要樂器。王健是陝北人,喜歡陝北民歌,他用壎吹的陝北民歌別有一番風味,也特別接地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