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昨天(2019年1月7日)早上,我在自媒體上發佈了一條微頭條,內容主要是

李蘭娟院士說的一段話:“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某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人才!”,這段話實在太精彩了,說到了我的心坎裡,所以忍不住在後面表達了自己的一點點小理解。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到了今天早上,這條微頭條閱讀量已達10萬+,獲“贊”1000多個,並且還跟了很多評論,對於我這個自媒體新手來說,真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都是因為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而獲得的。可見,德高望重德才兼備的李院士說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真是人心所向啊!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網上,曾熱傳過這幾句話:“飢餓來了,想到了袁隆平。瘟疫來了,想起了鍾南山。戰爭來了,想到了解放軍。壞人來了,想到了警察……”一個國家要發展,要振興,要強大;人民生活要小康,要安定,要和諧,絕不能少了德才兼備的科研和軍事人員。而這些人才從哪兒產生呢?當然從教育中培養產生,而這個“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德才兼備,德為先,所以首先要注重“德”的培養。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積極配合,從小給孩子們灌輸類似於“有國才有家”、“為國爭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思想觀念,多講一些關於科學家、軍人、醫生等英雄人物的模範事蹟和感人故事,給孩子們樹立“當科學家(軍人、醫生等)很光榮”的人生導向和價值觀。有了正確的奮鬥目標,孩子們學習起來才有方向和動力。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說起三種教育對孩子們的影響,社會層面的教育和滲透更是不容忽視的,它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有各種校外培訓機構組織的講座、函授、夜校、電大等,還有媒體傳播,包括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影院、互聯網等。有網友留言說:“娛樂圈的導向是不正確的,那麼孩子們的家庭,父母,教育系統又是幹什麼的呢?”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這個問題的發起人想法是片面的。因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著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點,同時它們也各自有著難於克服的侷限性。這就需要三者之間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實現三種教育力量的整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假如,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以科學家、軍人為學習楷模,但社會上的媒體天天宣傳的都是美女、明星、小鮮肉;網上瀰漫著吃播、玩播、各種“播”;手機、電腦裡又充斥著各種打打殺殺的刺激遊戲。如此這般,孩子們能抵得住這些誘惑麼?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豈不前功盡棄了。因此,“社會”這個大環境的風氣是非常重要的。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想“長大了當明星(或老闆)”?因為,明星萬眾矚目光鮮亮麗並且有錢;老闆呢,財大氣粗腰纏萬貫還是有錢。所以,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要想讓人們以當科學家、軍人為榮,就得提高人們對科學家、軍人的“職業認可度”。通俗點說就是提高他們的地位和待遇。

首先,提高地位。在各種媒體節目或報道中儘量多宣傳一些科學家、軍人的英雄事蹟和感人故事,少播放一些毫無價值和意義的娛樂八卦。另外,對充滿暴力刺激的打打殺殺的網絡遊戲最好進行管控。

其次,提高待遇。正如像李蘭娟院士所說的:“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某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

當“科學家”、“軍人”都成了人們羨慕的高薪又光榮的職業,孩子們的理想自然會從“我要當明星(或老闆)”變成“我要當科學家(或軍人)”了。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軍隊保國,科技興國。希望疫情之後,“科學家”和“軍人”能成為人們最羨慕的高薪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