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小說,後來被改編成了電視劇。說實話,這部電視劇我沒看過(因為大約資源也不好找)。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但是原著我是看過的,在小說裡,我印象最深的話應該就是這一句: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乍看這一句話可能會覺得沒頭沒腦,我在這裡給大家簡單地梳理一下背景:

嚴黨為了填補國庫虧空,想出了在浙江“改稻為桑”的政策,結果遭到了浙江百姓的堅決抵制,直浙總督胡宗憲也為老百姓站臺,使得這個政策最終完全執行不下去了。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但是虧空還得補,尤其是此時國家正在和倭寇作戰,更是急缺軍費。而胡宗憲推斷,這個人就是嚴黨在浙江一手扶植起來的巨賈、紅頂商人沈一石。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當譚綸把這一估計告訴海瑞的時候,海瑞大惑不解,譚綸便對他說了這麼一段話:

現在百姓的田地賤買不了了,朝廷就只好抄他的家財來補虧空。因為只有抄了他的家才有足夠的絲綢賣與西洋商人!那麼多作坊也就順理成章歸了織造局,這樣的結果皇上也會同意。

他看出了上面有裕王反對,下面有你們抵制,知道要兼併百姓的田地已不可能,這才自己拿錢替皇上買面子買人心,以為這樣做了就能自保。可他忘記了一條最要命的古訓,歷來國庫虧空,要麼打百姓的主意,要麼打商人的主意。現在百姓保住了,他焉能自保!

歷史上,名將譚綸和海瑞是否有交集,我們不得而知;正史裡面,也從未聽說過沈一石這個商人,但是,故事講的道理,卻是真正的真知灼見。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沈一石是什麼人呢?是靠著織造局發起來的。而他自己很清楚,自己賺的錢,能落入自己彀中的其實很少,絕大部分都給宮裡的太監拿走了。即使他有官爵,有地位,可那又有什麼作用呢?他不過就是朝廷、甚至是宮裡太監的一條狗而已!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朝廷沒有錢,因為什麼?這一點,皇帝是沒心情去問的,他只知道沒有錢就得搞錢。那麼從哪裡搞錢?百姓的路子看來是走不通的了,那就只能走沈一石這條路子!

因為沈一石這個“商業奇蹟”,是朝廷一手扶植起來的。他在背後幹了多少不法的甚至是齷齪的事情,你以為嚴黨、太監真的不知道?都知道!那為什麼不動手?一方面是因為沈一石掙的錢有他們一份;還有一方面,就是豬平時一般是不殺的,只有來貴客了或者過年了才得殺!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很不幸,沈一石成了那隻用來撐面子的豬。他是好人嗎?難說。他冤枉嗎?也難說。

我們只知道,在小說裡,沈一石最後並沒有讓嚴黨得逞。在散盡家財以後,他給派來抓他的官員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殼,隨後,他投火自焚,只留嚴世蕃、鄢懋卿等人乾瞪眼。

《大明王朝1566》這段話,看得我如醍醐灌頂,又直冒冷汗……

瀟灑,又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