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限號,可大多家庭單日開單號車,雙日開雙號車出行,這樣能減排嗎?

ManTianFeiXue


我們必須要認清楚一個現實,就是,機動車的號碼一共就那麼多,排放總量也就那麼大。大家都可以花錢購買車號,只要你有資源,你就可以做這個準備,沒有足夠的錢,那就只能忍著嘍。

限號的本質不是為了減排,而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路上車輛太多,造成擁堵,很多人每天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浪費了時間,由於時間耽誤就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進而影響更多。城市用地有限,加寬道路成本太高,因此,限號就成了更好的選擇。

看過一個柴靜的訪談視頻,採訪的對象是國內一個地球歷史研究專家、院士,內容是關於全球碳排放的問題,頗受震撼。

大概內容是,全球至2050年一共還可以排放的碳總量是一個固定值,超過這個數值,全球氣溫會上升到人類不能承受的上限,然後人類會消亡。注意,是人類會消亡,而不是地球毀滅。地球上物種資源豐富,以前有恐龍,現在有智人,未來會有什麼,誰知道。

所以說,碳排放這個問題是全球問題,但是工業要發展,碳排放速度就很難減慢,汽車碳排放量跟其它系統相比,其實佔比不大,而且如果不生產汽車,又會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因此,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綜上,限號跟減排關係不大,跟提高交通效率關係匪淺。


大白的小美生活


車輛限號和限行只可以在特殊情況下,短時間採用來緩解道路交通的壓力,這就好比急症用猛藥來治。但如果把限行作為常態化來實行非但不能緩解交通壓力,還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


其實最早開始進行尾號限行,並把它納入常態化就是錯的。這麼做是很急功近利的,太看中眼前的業績,的確在剛剛實行尾號限行的時候,道路上立刻少了五分之一的機動車,實施單雙號立刻能減少一半左右的機動車,路況立刻就有好轉。


但越是短期快速見效就越容易依賴並上癮這種做法,就有常態化的傾向,以至於會忽視了很多系統性的梳理和調整,把大壩加高擋住了上漲的水位,就忽略了疏導可以更長治久安。所以我們花費了很長時間也沒能解決城市資源過於集中,醫療、金融、教育等機構以及相關的人才過度集中在大城市這種狀況一直沒有什麼改善。因為利益關係會導致更多的博弈而改善遲緩,這樣就更凸顯了急功近利措施的有效。

所以當我們不用科學和市場的規律去調節機動車的保有量,而是通過人為的干預,就需要不斷的彌補前一個措施的不合理,甚至製造出更多不合理的措施帶來更多的後患,比如限購、限制某一排放車輛上路,限制外地車通行,套牌問題、租借指標等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沒有用來開發芯片卻在應對各種政策上各顯神通。


到頭來減排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汽車的保有量絲毫沒有減少,還把燃油車從耐用品變為快消品,保有量更大,更新頻率更快,進一步增加了汙染和排放。


老倪DIY


機動車限號通行,有人說可以減排將少霧霾天氣,也有人說可以緩解交通壓力。

但實際上堵不如疏,限號通行只是堵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疏的一種解決辦法。

前一段時間有人還提出了限號而是對於群眾權利的一種侵犯。我們先不來說是否是侵犯,我們就只單純的說單雙向號限行以及大多數家庭單日開單號車,雙日開雙號車能否起到減排或緩解交通的情況。

首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每一個家庭不可能都擁有兩輛車,把單雙號錯開。那麼從這種情況下來看,有可能在單雙號限行的時候可以減輕一定的車輛通行。或者說目前有些家庭有兩輛車,但夫妻雙方各開一輛,在限行的時候也只能出行一輛,那麼針對這種情況,確實是少出行了一輛車。

其次在減排這方面有很多人說汽車是排放汙染的一個重大因素,這話應該是沒錯。但應該從源頭上去控制這種情況的發生,比如說對於排放標準的要求,很多地方現在已經提出了國5的標準。這種標準的提出以及實施沒有錯,但是國4以及國三這類車輛的使用,國家也應該出臺具體的措施,不能因為單純的提高國5的標準,然後損害前期買車人的一些利益。同樣國家在減排方面,對於車輛方面應該加強對生產廠商的要求。像現在的綠標車比較多,也比較流行,因為什麼他不受限號的限制。但要發展新新能源車,它的配套措施要跟上,新能源車的質量也要跟上,不然損害的也是群眾。

另外人,人們之所以會買車,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快捷。而限號措施把這種方便快捷打上了折扣。那麼如何在減排降汙方面能夠得到明顯效果,而又不影響這種方便快捷呢?其實公共交通確實是一件應該大力發展的事兒,而且公共交通的便捷性應該有更大的提高。這樣一來才能真正的去緩解交通的壓力以及達到減排的目標。打個比方,我如果要從a地去b地,我開車需要一個小時,坐公共交通同樣需要一個小時甚至不到一個小時,而且我還不需要考慮停車費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坐公共交通的成本還低,我想有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公共交通。而之所以很多人現在出行要開車,而不選擇公共交通的原因就在於,時間的成本和不方便。

對此您還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關注,一起留言討論。


龍語堂


第一糾正一下,目前鄭州大部分家庭達不到家庭兩輛車。鄭州並沒有那麼富裕,否則不可能平時上下班的時候公交和地鐵那麼多人,況且鄭州的摩的那麼多代表了很多沒車的人。

第二點,根據我身邊朋友的情況,大部分家裡兩輛車的都是男方一輛,女方一輛,平時白天分開各辦各的事情,限行後才能開一輛車,達到了減排的效果。

……分割線……

但缺點也暴露了非常的多:

1、鄭州晚上九點到十點車輛明顯多了,昨天晚九點卡點出門竟然紅綠燈等了3個。

2、作為商貿型城市這幾天各行的生意明顯低了一些,可能一些季節性的行業影響少,但整體低了很多。

3、作為管理層,要考慮民眾,限行的必要前提是人們有良好的替代交通工具,這一個月以來上下班時候出租車司機的態度明顯大爺了,摩的都不講價了。如果鄭州能投放大量的公交,開通十條地鐵線,降低出租車管理費來增加出租車量也是可以的。

綜述:自己本身沒做好的情況下不能把責任與痛苦轉嫁到別人身上。





鄭州撿漏房


對於上述問題,我認為機動車限號,並不能有效的減少排放。反而會適得其反使排放增加。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限號的實行使得被限號車輛不能發揮作用,只能停在車庫。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產生經濟效益。另外就是上文所屬的,一些單位或者個人為了不讓自己的生意和出行受到限號的影響,大多數都會準備備用車輛,根據限號要求出行和用車。這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我認為要想解決排放汙染問題的關鍵不是限號限行而是有賴於我國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新能源車輛的普及。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但是因為技術和實用性的要求不能滿足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需要。所以在很多領域新能源汽車還不能取代燃油汽車。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發表您的觀點。


天一堂房宅診所


機動車限號,大多數家庭兩輛車已是標配。單日開單號車,雙日開雙號車出行,限號絲毫影響不到自己用車。這樣能不能減排,咱們普通人怎麼知道?但是,路上機動車有增無減卻是顯而易見的。在我看來,利用限號的辦法想達到減排目的,效果並不好。

限號刺激了汽車消費的增長。限號措施制定之初,專家就應該能想到,這對減排是一項治標不治本的措施。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專家太低估大家的聰明才智了,你限號我買車,我看你能怎麼辦?直接刺激了有經濟能力的家庭購買第二輛車,甚至第三輛車。單日開單號,雙日開雙號,絲毫沒影響。專家看到這種結果,臉是否會感到發燙呢?



限號只對普通人管用,有錢人並不受影響。隨著汽車越來越便宜,人們收入也越來越高,買車也並非難事。但是,一家買兩輛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有錢人當然是不在乎了,看上了就買,就是這麼任性。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只能是開一天歇一天了,誰讓自己沒錢呢!限號那天,還是乖乖去擠公交和地鐵吧。

限號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去選擇新能源汽車。現在各方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而且新能源也是未來汽車的大趨勢。雖然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還有欠缺,續航里程和充電問題,是制約新能源發展的兩大瓶頸。但新能源汽車不限號啊,買車補貼力度也不小。如果不跑長途的話,上下班代個步,日常買個菜,週末和家人來一場短途自駕遊,這些需求基本上還是可以滿足的。

限號對減排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內可能會有一定成效。但限號也將導致更多車輛,包括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出現在日益擁堵的道路上,最終到底能不能減排還真說不定。


我認為,在減排這個問題上,疏比堵或許更有效果。公共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更方便、快捷、綠色、環保出行方式的不斷增多,新能源車技術的不斷升級,充電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快。在這些方面多多努力,比單獨限號更有助於減排!


我的農村日常


自2007年8月為了迎接奧運會,北京市成為我國第一個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政策的城市。隨後,南昌市、長春市、蘭州市、貴陽市、杭州市、成都市和深圳市,一些省會和直轄市城市,都執行了單雙號限行政策。現在浙江和河南省也進入了“單雙號政策”的陣列。像題主說的情況,在現實中不佔少數:一個家庭買兩部汽車,一部掛單號牌,一部掛雙號牌,基本不影響日常使用,那麼對於這種“減產不見量”的行為,對於城市的節能減配有用嗎?

現在國內汽車保有量,一家兩臺車很正常,即使單號開單號車雙號開雙號車,對減排依然有效

目前,我國以3.1億臺機動車的保有量,一躍成為汽車大國。對於這樣“成績”,我們既應該自豪開心,也應該看到這之後的憂患。平均每五人就擁有一臺汽車,也就是說,每天有幾千萬臺汽車,在用有害尾氣汙染我們賴以呼吸的空氣。雖然一二線城市,每個家庭都有兩臺車,那麼“單雙號限行政策”每天只允許一臺車上路,也就是說,這樣的政策對於節能減排還是有效的。

面對與日俱增的汽車增長量,唯有限定每日上路的汽車數量,效果才最直接有效

儘管現在的人口第一大國是印度,但我國的人口依然佔據“第二”的位置,而且人口也在與日俱增,人多了車就多,車多了排放也就更高。除了限定上路的機動車數量,總不能限定汽車廠商回到計劃經濟吧?所以,眼下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單雙號限行政策。未來,相信更多的省份和城市會加入這個行列,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天地減負。

環境治理功在的當代利在千秋,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節能減排從我做起

應該說,近幾年政府關於環境治理的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就能我們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市來說,七八年以前,冬天城市中就沒有見過藍天,寫過的雪也被染上了一層黑色,回到家中用紙擦拭鼻孔都是黑色的。而如今的烏魯木齊市,只要冬季不下雪不陰天,都能看到藍天白雲和陽光。最後借用習總書記的那句話“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節能減排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棟哥環遊記


限號限行治標不治本。根本問題是提高車輛利用率,減少車輛保有量,優化市區路網,提高通行效率。可以學習西安,解禁摩托車,讓摩托車合法上路,規範行車。這樣一來,同樣的道路資源,汽車少了,路面通暢度肯定會更好。


非正常人類培訓中心


人民出行需求的增長和環保減排之間的矛盾。

國家政策的導向性很明確,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量和汽車的增長量,以此到達道路擁堵和汽車排放減少的目的。但是,大眾的消費能力提升,人人有車開的時代到來了,城市道路規劃之後,停車位緊缺,油品質量有待提升,總體上讓這個矛盾激化。

通過單雙號限行、尾號輪換限行、汽車搖號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車數量的增長,但這個信號卻激發起了更大的汽車購買慾望,無必要買車一族也開始買車佔號。汽車號牌已經成為限量供應產品。單雙號更加使得購買兩輛車的群體增加,對於一部分真需求的人來說,開車出行是唯一選擇,即便單雙號也會再買一輛車,這並不能解決汽車數量控制以及由此帶來的尾氣排放問題。

收取道路擁堵費、停車費、車位費等,使得私家車使用成本增高比強制限行、搖號要好的多,但這影響會很大,怎麼收如何收是個需要反覆討論的,這也是一直沒有出臺的原因。

另外道路規劃設計,停車位開發這都是基礎設施需要優化的地方。比如日本,立體停車的技術已經很強,單位面積停放車輛多到嚇人,隨意停車導致的道路擁堵可以忽略不計。另外,很多尾氣汙染是在堵車怠速的過程中產生的,如何讓道路不擁堵,除了數量控制還有道路的優化。

所以,單雙號限行在一定程度一定時間內可以減少汽車上路數量,但基本上只是應急手段。長遠來說,會使得一個家庭兩輛車的幾率變大,畢竟代步車已經很便宜。


張慧Pintu


減排不減排都是數據上的!就算不能減排,你要想單雙日都開車,多買一輛車最起碼是刺激了消費,為GDP做了貢獻[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