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一生足智多謀,為何要等到曹叡死後才發動高平陵之變?

陸興畢


正始十年(

公元249年),在曹氏託孤重臣曹爽陪著,年僅十八歲的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前往高平陵掃墓之時。一直以來都虎視狼顧的司馬懿,終於發動了兵變,併成功地一舉架空了曹氏家族,自此曹魏的軍權政權幾乎全部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此後的曹魏,就和當年在曹操控制之下的東漢如出一轍。後來,司馬懿廢曹芳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足智多謀,一直以來都對曹魏政權虎視狼顧,心有不軌,可他為什麼要苦苦隱忍到魏明帝曹叡死後,才發動了兵變奪權?要知道雖然是成功了,但是這時候的他也已經步入晚年,不算對後人,只說對他自身,其實意義都不大了。

其實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時機未到,貿然發動兵變,難以成功。為什麼要說時機未到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魏明帝曹叡的限制

曹叡這個人呢,雖然可能比不上他的老爹曹丕和爺爺曹操,但是也算得上英明神武,從他的廟號就能看出一二,一個“”字,就能說明他起碼是一個明君。

都說司馬懿會忍,城府很深,但是曹叡這個人的城府並不比司馬懿淺,他在軍事、政治、人才管理和情報方面不亞於司馬懿,在各方面都能夠監視限制住司馬懿。

曹叡在位的時候,雖然也一直在重用司馬懿,先後任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但是他一直知道父親和爺爺對司馬懿的忌憚,一直在學習父親曹丕,約束限制著司馬懿。曹叡對司馬懿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忽冷忽熱的,就是說需要你的時候,我就重用你,沒有事情必須需要你的時候,就閒置不用。

等於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偏偏司馬懿還不能有半點意見,因為他也知道曹氏家族一直都十分忌憚他,所以他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說,曹氏家族自然就有正當的理由對付他了。

所以那時候司馬懿雖然明面上是重臣,可實際上一直接觸不到曹魏權力的核心,無能獨掌某方面的大權。自然也不可能發動什麼兵變。

2,朝廷上的人心所向

魏明帝曹叡在位的時期,曹魏的舊臣還有很多都在,比如曹魏第一猛將許褚,都是在曹叡上位之後才死的,“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那時候也還活躍在戰場之上。此外,更是先有曹休,後有曹真,這兩位都是宗族重臣,完全可以起到限制司馬懿的作用,壓得司馬懿根本不敢有任何想法,並且曹植一脈也還有很多人都在。

所以這個時候在曹魏的朝廷上,曹氏宗族的人是佔據了極大一部分發言權的,自然不會容許司馬懿動什麼小動作,也不會允許他有什麼不好的想法,所以司馬懿只能隱忍。

在曹叡死後,首先,那時候曹魏的舊臣已經死得差不多了,他還安排了曹爽和司馬懿一起作為託孤大臣。這個曹爽可沒有他爸爸曹真厲害,他雖然一心打壓司馬懿的地位: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排斥司馬懿。甚至還在司馬懿為太傅的時候,奪去了他的實權。之後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訓為中領軍及武衛將軍,幾乎將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給架空了。

但是曹爽這個人的品性卻不行,德不配位。他不僅結黨營私、獨攬大權,得罪了很多人,更是加大了對外征討力度。其實如果他能成功還好,但是卻屢戰屢敗,使得傷亡慘重。如此一來,自然引起了反噬,朝廷群臣幾乎全都對曹爽不滿,於是大家都希望同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可以出來限制曹爽,以穩固曹魏的江山。

至此,曹魏朝堂上的聲音突然呈現一片向司馬之聲,如此一來,司馬懿得到了群臣的支持,做起事來自然就方便無比。

3,外敵沒有得到足夠的削弱

曹叡時期,蜀國和吳國兩家的實力還十分強大,蜀國的諸葛亮甚至還連續發動了多次北伐。司馬懿可不是傻子,他不願意因為自己內亂而給諸葛亮機會,他知道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權力,而是魏國不能亂,所以他不能動歪心思。

可在曹叡之後,先是石亭一戰,不僅削弱了東吳的實力,曹魏的大臣曹休也死了,在削弱東吳的時候還為他剷除了一個內部的敵人,這無疑是雙喜臨門。在對蜀國大戰的時候也一樣,張郃戰死,能夠限制司馬懿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在和蜀國吳國兩國的戰爭中,司馬懿不僅削弱了外邦的實力,為自己發動兵變贏得了穩定的時局,而且還弄死了內部能夠制衡自己的人,簡直是一舉兩得。

在多次大戰之後,蜀國和吳國已經足夠弱了,這個時候,就算曹魏內部出現動盪,這兩個國家有行動手段,卻也無能無力了,司馬懿就不用擔心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所以曹叡在世時,司馬懿奪權的時機並沒有成熟,所以他遲遲不動手。在曹叡身死之後,一切都水到渠成了。這個時候司馬懿動手,簡直是事半功倍,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輕而易舉地就成功了。


歷史龍元閣


歷來政變是有特殊政治背景的,是兩個集團之間爭權奪利。曹叡在世時是不具備這樣的政治背景,再者司馬懿為何要發動政變?不需要,也不敢。曹丕、曹叡兩代是非常重用、信任司馬懿。217年曹丕當了魏太子後。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鑠號曰四友。司馬懿也是擁丕派。曹丕繼王稱皇帝后開始重用司馬懿。亭侯、丞相長史—尚書、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遷侍中、尚書右僕射—留鎮許昌—司馬懿、曹真、陳群,並受顧命輔政。曹丕對太子曹叡講: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曹丕徵吳,讓司馬懿內鎮百姓、外供軍資。對司馬懿講: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可見曹丕是把他當成蕭何之類的。曹丕稱帝是得到陳群司馬懿的支持的,特別是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得到中原士族的支持。所以才任兩人為顧命。司馬家跟陳家的關係非常好。



魏明帝時也是比較重用司馬懿,不知道曹操丕有沒有跟他說過狼顧之相、必預汝家事。舞陽侯、驃騎將軍—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太尉—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一起受遺詔輔助魏少主曹芳。從魏明帝時開始真的撐握軍權。也許他知道狼顧之相的事。沒想到的是他三十五歲就掛了(陳壽講是三十六歲,按曹操破鄴城應該是三十四歲。但一年有兩個年號,可以說是三十五歲)魏明帝前期還是比較英明的,但後期比較放縱了。讓司馬懿執掌軍權是一大誤。也許是因為曹氏夏侯諸將大多死了。



公元238年司馬懿徵遼東,平定後曹叡下詔讓司馬懿去鎮守關中。但突然病重,預感不久於人世。三日之內,詔書五次下達讓司馬懿回洛陽。當時司馬懿到了白屋。魏明帝親筆寫的詔書說:近時寢臥不安,望君早到,到京便直接撞開宮門而入,看我的面。可能是害怕朝中有人作亂,病危了。也從側面反應對司馬懿的信任。司馬懿大驚日夜兼行,白屋至京四百餘里,一宿便到了。魏明帝握住司馬懿的手看著齊王曹芳說:將後事託付與君。死是可以忍耐延緩的,我忍住不死就是為了等你,能夠見到你,也就沒有遺憾了。魏略:朕忍死以待君。司馬懿回:當年文帝也是把陛下你託付給我的。曹爽跟司馬懿共同輔佐少主曹芳。




開始曹爽跟司馬懿的關係還不錯。三國志講:他比較謙虛謹慎,以司馬懿年德並高,恆父事之,不敢專行。司馬懿也亦以其為國家肺腑,以禮讓之。(魏略:司馬懿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司馬名重,亦引身卑下,當時稱焉。)如果能堅持下去,熬死司馬懿。司馬師昭興不起浪。對內扶持親信,培植勢力也是要的。但不應什麼人都用,既使是兄弟也要有才幹才行。對外也應任用名士有才幹的人,拉攏非司馬派的人。這士族才不會倒向司馬。但是曹爽逐漸控制不了慾望了,加上部下煽風點火。(說爽以權重不宜委之於人)曹爽忍了一年就忍不住了把司馬懿明升暗降,升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司馬懿豈能放棄權力。但這時司馬懿還未全部失去權力。公元241年司馬懿還率軍擊退東吳北伐(大軍師聯盟是講要累死司馬。這點史書並不記錄,不深究。)曹爽和部下開始亂來了:1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湯沐地以為產業,竊取官物,因緣求欲州郡。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曹羲深以為大憂,數諫止之)2爽弟羲為中領軍,訓武衛將軍,彥散騎常侍侍講,其餘諸弟,皆以列侯侍從,出入禁闥,貴寵莫盛焉。(大肆任用曹氏和親信)3軟禁郭太后於永寧宮(郭太后是世河大族)4連曹叡表示不能用的人都敢用5公元244年伐蜀漢大敗。當時朝中大臣都是反對伐蜀漢的。司馬懿還親自寫信給夏侯玄。夏侯玄於是馬上勸曹爽退軍,還好跑的快。但此次伐蜀漢勞民傷財。




公元247年五月司馬懿再次裝病。公元248年冬,曹爽親信李勝任荊州刺史。讓李勝去拜別司馬懿順便看看是不是真的。必竟司馬懿裝病有前科。魏末傳有詳細描述:令兩婢侍邊,持衣,衣落;覆上指口,言渴求飲,婢進粥,宣王持杯飲粥,粥皆流出沾胸。勝愍然,為之涕泣......宣王說:"年老沈疾,死在旦夕。君當屈幷州,幷州近胡,好善為之,恐不復相見,如何!"勝曰:"當還忝荊州,非幷州也。宣王曰:"君方到幷州,努力自愛!"錯亂其辭,狀如荒語。勝復曰:"當忝荊州,非幷州也......勝辭出,與爽等相見,說:"太傅語言錯誤,口不攝杯,指南為北。又云吾當作幷州,吾答言當還為荊州,非幷州也。徐徐與語,有識人時,乃知當還為荊州耳。又欲設主人祖送。不可捨去,宜須待之。"更向爽等垂淚雲:"太傅患不可復濟,令人愴然。



公元249年魏少主曹芳和曹爽兄弟出城去拜祭魏明帝陵寢。(高平陵)桓範勸說不可全部人去,如果有人關閉城門作亂怎麼辦。曹爽講:誰敢?司馬懿在裝病期間常跟司馬師密謀,這一切是滿著司馬昭的。司馬師陰養三千死士,分散在各處。行動前一晚告訴了司馬昭,弄的司馬昭一晚睡不著。司馬師呼呼大睡。曹爽兄弟出城後,趁機發動高平陵之變。先上詔郭太后,廢曹爽兄弟。為此變取得出師有名。參與高平陵之變的有:司徒高柔、太僕王觀行、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司馬孚等。其實此變是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對抗以曹爽為首的曹氏宗親。在士族看來司馬懿雖然會提拔親信、心腹之人。但也會任用名士、能人。而曹爽則不然,就連魏明帝講不能用的人他都敢用。何晏崇尚玄學,與鄧颺、李勝、丁謐、畢軌等都是有聲望的名士。魏明帝生前,"以其浮華,皆抑黜之‘’司馬懿在洛陽城據守城門時,曹爽親信就想射死他。給人阻止了三次講:勝負未可知也。



當時曹爽有人馬不詳應該不多,當時還調了附近屯田數千人馬在高平陵佈防。司馬懿有三千死士,雖然接管了曹爽兄弟在洛陽的軍隊。必然不敢帶著去打,洛陽軍遍佈親信。誰知道會不會臨陣倒戈。桓範從洛陽城跑到高平陵。勸曹爽帶天子遷駕許都,詔天下兵馬勤王。附近還有你們的軍隊召過來很快的,去許都不過一天,許都有武庫能裝備軍。我是大司農能調集糧草。從晚上勸說到天亮。曹爽不聽:不失為豐富家翁。氣的桓範哭講:曹真一世英雄,生的兒子如豬狗。我們這些人坐等誅族吧。司馬懿派人講指洛水發誓只免官而已。刀要握在自己手上才有用,在別人手下那裡做的了富家翁。



然後司馬懿炮製了曹他們早就密謀造反。我覺得他沒有那個膽,從他講不失為豐富家翁這話就知道此人不過是貪念富貴。連帶皇帝去許都詔天下勤王都沒膽下決心做的人。會有膽去密謀造反。司馬懿讓曹爽親信何妟負責審理,何妟對曹爽的事一清二楚知道那些是他的親信。為了讓司馬懿不追究自己,非常賣力的審理。前後誅連五千餘人。何妟講都處理完了,司馬懿講還沒呢。何妟講是指我吧(典型給人賣了還幫人數錢)蔣濟跟司馬懿講曹真功勞大,給留個後。司馬懿誅殺曹爽及親信卻放過一些人。例如曹爽的司馬魯芝、主簿楊綜斬關奪路投奔曹爽。當曹爽準備服罪時,二人哭著勸道:“公處在伊尹周公的地位,挾持天子,仰仗天威,誰敢不從?舍此義舉而到東市就死,豈不痛心啊!”有司上奏逮捕魯芝、楊綜判罪,司馬懿赦免了他們,說:“以此勉勵那些忠心侍君的人。”(這兩個人為誰做事就忠於誰的。魯芝早年在雍涼為將隨郭淮、司馬懿防禦蜀漢。後來隨司馬師昭南征北討)



很多人都會想司馬懿會開始走曹操的路,但卻沒有走曹操當丞相封公稱王之路。是撐權才是王道,虛名不如來點實在的。公元249年二月魏主任司馬懿為丞相,增封二萬戶,司馬懿堅意辭了丞相官職,其他的照收。不做丞相勝似丞相。還不如二萬戶實在。(曹操做丞相,是要開府更好的撐權)這年冬天魏主又加九錫之禮(公、王。在漢魏晉只是皇室才封公王),朝會時不下拜。(蕭何的待遇)我覺得是司馬懿是在試探魏國上下有誰反對。反對的人肯定不是朋友,(曹操封公、稱王可是有不少人反對的)司馬懿辭讓了九錫禮。公元252年王凌(擔任過兗州刺史青州刺史、揚州、豫州刺史、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車騎將軍、司空、太尉)暗地裡策劃,認為魏帝曹芳昏庸懦弱,受制於強臣(司馬懿)想要立楚王曹彪為帝。(曹操兒子)司馬懿率軍征討王凌,先下達赦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後又寫信曉諭王凌。在押送回京路上王凌自殺,王凌常盡滅三族(數目不詳)楚王自殺。魏國王公宗室全部移置鄴城,監視。魏主再次命司馬懿為丞相,封為安平郡公(九錫之禮)司馬懿之孫及兄子各一人封為列侯,前後食邑五萬戶,封侯者十九人。加上以前的司馬家封侯超過三十人以上,食邑八萬戶以上。司馬懿又再次堅意辭讓相國、郡公職銜。幾個月後司馬懿走完一生。魏主追贈為相國、郡公。司馬孚上書講他哥哥的生前志願,辭掉相國、郡公。死了都要辭掉,做戲做全套吧。



但是自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的手段過於殘暴。東晉明帝時(司馬懿兒子司馬佃孫子),王導陪坐。明帝問前世怎麼得的天下,王導就陳述司馬懿如何創業,及司馬昭末年高貴鄉公(魏主)被害的事。明帝把臉伏在床 上說:“如公所說,晉的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小鴻哥


司馬懿最後造反了不假,但是大家也不要把司馬懿這個人想的太過陰毒。造反這種事兒不成功是要滅九族的!更何況司馬懿出身貴族世家接受的都是扶持社稷的正統思想,誰會成天想著幹這麼刺激的事兒,因此那些說司馬懿熬死曹操三代人臥薪嚐膽最後謀反的傳言都太過於陰謀論了。

不過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司馬懿要等到曹睿死後才發動兵變呢。

原因一,曹睿和之前的統治者們根本不給他機會

怪就怪司馬懿能耐太大了,曹操同他的兒子孫子都覺得自己駕馭不了這隻冢虎。因此一直對他有所防範。直到曹睿這一輩兒也依舊如此,雖然最後為了對抗諸葛亮不得不啟用他,但是事後依然選擇讓他遠離了權力中心,甚至為了保證萬無一失,還派遣了自己的心腹大臣來輔佐新的皇帝,可以說防範工作密不透風。

原因二,野心很大卻不得重用。

這一個原因其實很重要。司馬懿滿腹才華,更是出身世家名門從小便有著遠大的志向,一心報國的他找到了曹操,可是卻始終被防備著,眼看曹操三代都不重用自己,偏偏那些不如自己的宗室大臣呢,卻得到了高升,就說這個事兒放到誰身上不憋屈。因此最後才萌生了翻身做主人的想法。

原因三,被逼無奈,逼臣反臣不得不反。


數位皇帝對其持有懷疑之心,不斷試探,早已磨平了司馬懿的耐心,曹家宗親更是處處與司馬懿家族作對。在這個窮兇極惡的官場之中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在當時條件下,如果權力到了曹爽手中那麼司馬家族必將有難。為了避免災難的發生只能發起政變。

原因四,曹芳年紀小不欺負他欺負誰?

曹睿死後曹芳繼位,小皇帝年幼無知,不少大臣都萌生了篡權的想法。甚至連當時的輔佐大臣曹爽都想要奪權。曹爽又是司馬懿家族的死敵,因此為了對抗曹爽才只能先下手為強。


歷史卸個妝


曹叡。別被三國演義裡那個有些懦弱無能的形象給騙了!曹叡的能力可是不差的,至少跟曹丕差不多吧,也就是玩心大了點,但做正事的時候還是相當有決斷的。至於陽壽問題,沒辦法,閻王讓他三更死他就活不過五更。

況且,曹叡時代,曹叡也能鎮的住。司馬懿即便是想反,恐怕也沒人跟他。


璀璨的雙子星


忍者無敵,就是對司馬懿最好的詮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d522000044556bcdccaa\

贛南小火生活記


因為只有等到曹睿死後司馬懿才有成功的機會發動政變。

首先政變是一個風險極高的活。政變,意味者取代舊有的利益格局,重新對皇權進行分配,所涉及的利益群體成千上萬,稍有不慎,就是人頭翻滾,誅九族。沒有絕對的把握,輕易發動政變只能是領著家族和跟隨自己的部屬往死路上送。我們看歷史上政變失敗的,結局都是非常悲慘,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政變即使籌劃的再周密,也只有最後一刻才知道結局。有的時候即使認為己方實力已經壓過對方,有著必勝把握,一旦發動政變,卻仍然被翻盤失敗。如唐朝的太平公主政變敗於李隆基之手,韋后的政變則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鎮壓,司馬懿作為一個謹慎的人,自然知道這個道路,所以一直隱忍不發,一定要等到時機完全成熟才發動。

其次在曹睿之前發動政變時機不成熟。司馬懿跟隨曹操征討四方,建立曹魏,曹操雄才大略,對司馬懿高度警惕,並告之其子曹丕。曹丕繼位後,繼續對司馬懿採取壓制防範措施,在曹操曹丕父子手上,司馬懿發動政變根本沒有任何勝算。到了曹睿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因此,曹魏統治仍然穩固,曹睿政治才能也很優秀,司馬懿仍然沒有機會。曹睿之後,其養子曹芳繼位,年僅八歲,由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此時時機才逐漸成熟。

第三司馬懿取代曹魏是豪門貴族對寒門階級的一次反撲。曹操出身寒門階級,豪門貴族稱之為曹阿瞞,司馬懿則為豪門大族的代表,兩個階層之間為爭取權力展開了鬥爭,曹操通過土地制度改革、招納寒門人才以及部分豪門人才,打擊豪門貴族,暫時壓制了豪門貴族勢力,建立曹魏。但是以司馬懿為代表豪門貴族一刻也沒有忘記復辟,一直隱忍到曹芳繼位之後,在豪門貴族支持下發動政變,代替曹魏。

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大將軍曹爽兵權在手,還要投降司馬懿呢?因為政變雙方能夠取得勝利,關鍵是誰能夠取得更多力量的支持,而不是說誰有兵符在手,沒有力量支持,聖旨都是一個空話,司馬懿正是取得了豪門貴族等實力派支持,才能在政變中獲得勝利。西晉之後也進入到豪門貴族執政時代,皇帝如果沒有取得豪門貴族支持,就下臺或者被殺。


公子天行健


天道不殃,不可先昌。人道不災,不可先謀。信用不足,不可先動?順天而行,無所不為,一為驚人。


用戶21441909015


曹睿的能力非常強,別忘了司馬懿鎮守西陲的時候,曹睿就曾御駕親征擊退東吳,且曹睿知人善用,緊握皇權,懂得互相牽制,籠絡人心,司馬懿在曹睿面前一輩子都是服服帖帖的,稍有異心恐怕死無葬身之地。曹睿死之後曹芳年僅8歲,司馬懿的對手就只剩下不夠老練的曹爽,曹爽的戰略出現致命錯誤才給了司馬懿機會而已。


逍遙子說歷史


那咋辦,不然就被曹睿給變了


亢龍會有悔


代價最小,成功卒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