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遺落的旧时光


我觉得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在长时间的沉默之中而突然爆发出来的。我认为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长时间的自己通过亲身经历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学习,从而才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真正厉害的人不仅仅要天赋异禀也不就是头脑聪明这样简单,更重要的是真正厉害的人后天的勤奋努力的学习和自己生活的体验,这样才能形成自己全面独特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后天勤能补拙,更认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为人多才能力量大,人多才能集思广益。虽然人多七嘴八舌的,也许思考出来的问题并不具体,也不厉害甚至也没有能解决问题,但是却可以给别人带来许多的参考意见,也更能给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提供出一些参考的价值。

但是真正厉害的人思考问题肯定会给出别的人不同的意见也就是最棒的意见!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许多出名的谋士和军事家。这些人都是思考问题最厉害的人,可以说是这些人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解决问题这就是厉害的人思考问题的结晶。

例如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陈平等,可以说没有这些顶级的谋略大师的鼎力帮助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几回了啊!正是这些真正厉害的人把自己所学所想的倾囊相授给刘邦,才能让汉高祖刘邦几次都化险为夷,才能打败霸王项羽夺取了天下。

三国演义里的有名毒士贾诩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和平常人根本不存在一个档次之中。贾诩出的计谋可以说看透了当时的人心人性,并且非常利己主义。但是贾诩的计谋都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功,可以说是算无遗策。贾诩可算是三国演义里最厉害的人之一了吧!因为他不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非常厉害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乱世里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保存自己和家人,使自己能够善始善终。这样的人在三国演义里可是为数不多,贾诩可是真正厉害的思考问题的人。我们可以看出贾诩出的计谋都是摸透了对方和已方的心理活动,对手下一步怎样出招,自己就怎样去一步一步化解掉。贾诩认为这方实在不行了,我就跑到另一边,反正贾诩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我要尽可能来保存自己的小命。

其实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且实践才能出真知。天下哪里有真正的生下来就是天才的人啊!真正厉害的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得更远而已。

如果我们真的埋下头来,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刻苦学习,我们也是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因为笨鸟先飞,早起来的鸟儿有虫吃,同样适合我们自己。

我们应该学习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平时不吹嘘不要满瓶不动半瓶摇,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因为真正厉害的人认为自己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周爱芬杰


您好。思维是我们人类本质的体现,是指挥我们行动的最直接底层驱动。一个人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有强大的思维能力是根源化的问题探讨,同时也是改变我们自己不断进步和提升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厉害的人?

通俗的理解,应该是相比较而言在问题处理、困难解决、资源掌握或技能技巧、知识学问等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人;换言之,应该是大众心目中那些相对成功的人。

厉害是一种比较定位,利害的人当然也是相对而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世界没有最厉害,只有更厉害。

按照普通大众的逻辑,一般将厉害的人或者相对成功的人之所以厉害或者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业精于勤。

厉害的人善于利用所有可能的时间去做事情,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不再思考。不珍惜时间的人很难做到真正的厉害。

2.坚持不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厉害的人又一颗为了目标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心。无论困难险阻,无论风霜雨雪都不能阻止它前进的脚步,不能阻挡他前行的动力。

3.天赋过人。有些厉害的人,在大众的眼里就是天赋高,一点就通,一说就明,举一反三,甚至无师自通。这样的人,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的,厉害。

4.背景强大。有个好爹,有好的资源支撑,成功的路上一帆风顺,成就超出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社会上,这几种对于厉害的人成就背后原因的归结又一定道理,但又不完全有道理。比如业精于勤,事实上生活中勤勤恳恳的人很多。比如学习吧,有些学生没日没夜的学习,未必有好的成绩;有些学生轻轻松松就可以考个高分;再比如坚持不懈,在工作中有些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一个岗位上,普普通通,而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扶摇直上,居于高位;天赋过人的人,比如《伤仲永》,最后也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结果;背景强大,成绩出众的很多,但不是也有很多背景强大的默默无闻吗?所以,这些原因的分析还不足以说明厉害人真正厉害的原因。因为所有的原因分析指示基于表象和行为习惯的分析,而没有深入到底层逻辑,没有深入到人的根本性脑力活动--思维的层面。

一个人成就来自于他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来自于他的思维。那些没有强大思维的人厉害一时,但却不能厉害长久;真正厉害的人必然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厉害思维”。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人正常的思考或者思维模式:

如上图,一个人在行动之前要进行思维活动,我们抛开逻辑的过程抛开分析和判断这些专业的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到:

1.在遇到表象问题时,每个人心理都会二次消化,转变为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自我提问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转化的过程。

2.在进行完问题转化后,面对自己的问题,在思维层面进行拆分,就是把一个大的问题划分成若干个个自己能够理解或面对的小问题。

3。在分解问题和梳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识会对主要问题进行方案反馈。

4.思考的最后,我们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初步办法,然后付之行动。

以上过程看起来比较抽象,但是很实际。不管你是否承认,在日常面对外界事物和问题的时候,你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思维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来分析厉害的人,思维到底强大在哪儿。

A.外界问题转化差异。

同样面对一个外界的问题。比如说,公司去年营业额两个亿,今年要完成4个亿。不同的营销负责人会有不同的问题转化,消极的营销负责人首先把问题转化为:如何论证完成4个亿是不可能的;而积极的营销负责人会把问题转化为:如何保证今年4亿销售额的实现。

面对外界同样的问题,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消极的负责人一开始就输了;而无论能否实现4个亿,积极的负责人一定会不断进步,赢得人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在非洲卖鞋的故事。面对非洲光脚的大众,不同的营销人员也不是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吗。

当然,不止是营销,我们身边的所有问题都是要在思维层面进行直接转化的。这是一个人厉害不厉害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B.问题分解与联想差异。

虽然有的人很积极,能够在第一时间正向的面对外界问题,但不等于他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分解已经转化的问题为可行的问题,那么他的想法也将只是空想而已。

问题分解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也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质量的关键过程。如何解决或实现自己转化的问题?中国有句话叫考虑再三,就是对主干问题权衡分解的过程。实现4个亿不是个简单的口号,如何实现?

这里有两条路径:

一条路径叫正常路径。为了实现4个亿,我首先看看自己有什么,盘点以下自己的家底,盘点一下自己的市场、产品、产能、团队。在这个基础上看看效能最大化能实现多少。如果能实现,实现多少?如果不能实现,是因为什么?资源短缺?市场规模不够?产能过低?人力效能低下?还是其他?找对问题二次分解,最终梳理出在现状基础上可以实现4个亿的若干模块。

还有一条路径,叫纠偏路径。什么意思呢?就是即使按照正常路径来进行,也未必能够一帆风顺,我们总是把风险和差异想在前面。在正常路径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面临什么风险?会导致怎样的差异?这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联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到正常路径的致偏问题和纠偏路径。

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大家看看阿里巴巴的业绩增长就知道了。如果引用更直观的例子,

大家可以看一下辽沈战役夺取锦州的过程,指挥员是如何三番五次修订作战路径的。正式因为这种异于常人的思维,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谁胜利了谁就厉害,不是吗?

所以主干问题分解和基于风险与偏差的备案联想,是进一步印证厉害的人思维不同的重要一步。也正是在这一步,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比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等不同的思维模式。

C.解决方案与方案验证。

所有的问题和路径都已经明了,最后就是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既是验证主干思维和分层思维的阶段,又是指挥行动付诸实践的阶段。指挥付诸实践的方案性思维,一定要切合实际,能够客观反应外在事实,又能够灵活应对外界的变化。

有个成语,叫执竿入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不懂变化,不会灵活应对,拿着根长杆子进不了城门了。一根筋,一竿子到底。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例子。最后功亏一篑,事倍功半!

以上是从思维方面,简单说明了一下,厉害思维的人的思维特点。那么说,只要有这些特点这个人就很厉害了吗?那还不一定。一个人很厉害,思维只是一个重要因素。就像上面分析的社会因素一样,也是会影响一个人厉害与否的。

总体来说,一个人要想真的很厉害,需要:

1.有逼自己一把的常规心态。不是一时,是时常。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不可能上,而不是一定可以上。大家看看特种部队的训练就知道,他们之所以厉害于一般士兵,就是在训练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

2.有坚强的毅力。人时长逼自己一把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会半途而废。跳出舒适区,谁都不舒服。但厉害的人能够坚持住。

3.不满足现状,寻找一切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人。一般人知道就满足了,但厉害的人不仅要知道而且要知道为什么;不仅知道解决问题有A方法,还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B方法。久而久之,他们思维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率都会好于一般人。

4.最重要的,是有要变得更优秀的追求。如果安于现状,知足常乐,那是不可能真的厉害的。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不少人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付出呀,或者有些人功成名退,哪里有什么不断追求优秀?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不可能追求方方面面的优秀,在某一领域他会执着追求,执着追求不等于日夜不息;另一方面,优秀与厉害一样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连变得更优秀的心态都没有,就不要奢谈什么厉害与否了。你说呢?


回答不足之处请海涵。


指尖视野


你首先需要把握问题的结构,明确与该问题相关的主要因素。


此时的关键在于分离事件与要因。就像医学里面提倡的,我们不知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通过分析引起身体不适的各类要因,把握问题的具体构造。


其次,为了进一步弄清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解,可以采用麦肯锡式逻辑树的方法。


所谓逻辑树,指的是一种思考框架,前提时间是大树的树干,众多的要因是大树的分枝。整体的思路就是分解、缩小问题,使之便于思考。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名营业员,但你的业绩总是上不去,要寻找原因。运用逻辑树的方式,深入分析原因,如下图所示。就可以把握问题的整体情况,然后你就会发现,导致业绩上不去的有诸多因素。

虽然在不顺利的时候,感到沮丧、总盯着滞后性指标是人的本性,不过采用逻辑树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解,能够有效防止你进入像救火队员一样“灭火”的状态,让我们能够理性的把精力放在引领性指标上。


虽然很多输入都可能有助于所需的输出,可是正确的输入能改变一切。那么接下来,


我们要如何轻松找到正确的引领性指标呢?


有以下三个步骤:


  • 1. 提出假说,进行分析


我们应当先设定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即大树的树干,并验证其正误。

看起来复杂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找到一个或两个输入来显著改善,如果树干部分检验无误,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 2. 验证假说

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于逻辑树相似的要点树来验证假说。

要点树,以关键问题为起点,针对由此推导出的诸多要素,验证该假说是否成立。

针对上面案例中,导致业绩上不去的有诸多因素中,假设你认为关键问题是“为了提高每位顾客的销售额,是否提高每件商品的价格”,为了验证该要点,运用要点树的方法,推导过程如下图所示。

当你搞清楚以上图中所有的问题,你就能够验证该要点是不是能够达到目标输出的“引领性指标”了。


在验证假说时,要注意不漏不重。在分析和验证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修正或变更观点,这种情况说明精确到正在不断提高。


  • 3.推导解决方案

在分析、验证引领性指标时,收集到的数据或信息不计其数。但是,仅仅收集数据或信息,并不能解决问题,此时可以参照麦肯锡员工“空·雨·伞”的思维方式。即以现状、意义、对策为基础进行思考。


解决问题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针对谁、做什么、如何做”。在商业行为中,如果没有明确规定“针对什么样的客户,以什么样的方法提供什么样的商品或服务”,这就等同于没有提出引领性指标,从根本上上解决问题。


沙漠紫萱


我们都知道,麦肯锡顾问不可能对所有业务知识都了如指掌,他们更多依赖的是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无数顾问工作中总结、沉淀下来的工作流程和模板,正是因为这些方法论的存在,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刚毕业的顾问,对行业知识知之甚少,但却可以和甲方的高管谈笑风生,也许这就佐证了《麦肯锡方法》这本书的副标题:“麦肯锡并不神秘、方法论铸就传奇”。

麦肯锡的每个方法论,都值得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转化为自己的内功,比如今天要分享的这个“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

目录

第一步、陈述问题

陈述问题的关键是:(1)有一个主导性的问题或坚定的假设(2)问题要具体描述、越具体越好,不笼统(3)问题要有内容的,而不是一堆事实的罗列或一个没有争议的结论(4)问题是可以采取行动的(5)问题是以决策者下一步所需的行动为重点,目的为了推进后续的行动计划。


第二步、分解问题(问题树)

采用逻辑树分析问题,逻辑树包括问题树、原因树、是否树等3种类型,发些步骤如下:

  1. 将问题分成几个部分
  2. 保证问题获得完整地解决
  3. 使项目小组共同了解解决问题的框架
  4. 协助重点使用组织框架及理论

上图,逻辑树的3种类型:问题树、原因树、是否树


第三步、去掉所有非关键问题(漏斗法)

去掉所有非关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这也是80/20原则的基本要求:

  • 80/20原则告诉我们,20%的旁枝末节问题,可能会耗费我们80%的精力。
  • 重点努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 淘汰非关键性问题是掌握合理生活方式的关键


第四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请参考下列要素制定计划:

如果条件允许,请将计划画出甘特图,目的是确保可以了解资源的占用,比如人员、资金的分配,尤其避免在计划阶段就出现部分人员超负荷工作,同时,通过甘特图可以了解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从而优先解决被依赖的问题或任务。

可参考下面的计划制作流程步骤:


第五步、进行关键分析

关键分析的几个基本原则:

  • 以假设和最终产品为导向

  • 经常反复地进行假设和数据分析

  • 尽可能地简化分析

  • 仔细分析之前估算其重要性

  • 使用80/20及简便的思维方法

  • 从专家那里得到数据


第六步、综合调查结果,并建构论证

构建论证结论时,推荐采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

实例:如何分析客户对销售报告和库存报告不满?

改进前:

改进后:

进一步改进:


第七步、讲故事:将数据及论证联系起来

准备故事图解:画出你所持论点的完整结构,以每张图表上方的讯息文字串连成一个合乎逻辑又具说服力的故事。

制作有故事的PPT的7个步骤:

关于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还是那句话,麦肯锡并不神秘,方法论铸就传奇,我整理了个人技能提升方面的7个方法论,并制作了精美的PPT,比如金字塔原理共96页PPT,麦肯锡意识共147页PPT,如需资源,可完成以下两个步骤获取:

第一步:点赞 + 转发
第二步:私信发“2216”(注:资源包需打赏,私信后获取打赏方式,不愿打赏的就不要发2216了)


思维导图PPT


如果你留意观察那些能力强、什么事都能高效搞定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你不一样。很多事情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没有那个思维。

今天跟大家分享麦肯锡人多年来,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思维方法,科学、严谨、高效,值得每一个职场人借鉴和学习。

01 以事实为基础,界定问题

解决问题是从事实开始的。收集充分的信息,起草出问题的初始假设后,收集必要的事实(经过相应的分析),来对这一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

收集和分析事实是你首要的工作。只有收集到足够的事实,并加以分析,才能界定出相对准确的问题。

02 用MECE原则将问题分解成议题,去除不重要议题

解决商业问题时,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必须保持完整性,同时避免混淆和重叠。这就不得不提到MECE分析法(发音为“me-see”),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它是麦肯锡解决问题流程的一个必要原则。

麦肯锡人的每份文件、演示文稿、电子邮件和语音留言都被认为应当是MECE的。

用MECE原则形成的观点是最清晰、最完整的。它主要运用于开始解决问题的第一层——分解问题,即把大的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小的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列出问题的构成清单。

MECE分析法主要有两个步骤:

1.确认问题是什么。

2.寻找MECE的切入点。

当我们利用MECE法则分解问题的时候,实则在寻找两个或者以上“互斥”的两样东西。

例如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某地产项目的成交量?用MECE原则如何分解呢?成交量=上门量*转化率。上门量和转化率是相互独立的吧?除了这两个因素,还有别的因素影响售楼处销量吗?没有了吧?那么这个切入点就是OK的。

然后接着往下分解,如何提高上门量?如何提高转化率?在每一层,我们罗列的都符合MECE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清单。

不要一上来就谈解决方案,而弱化推理过程,根据以上每个环节进行诊断,得出针对性措施,再将各项措施归纳为推广、活动、展示等方面。

当你自认为已经把问题解决掉的时候,请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清单:是不是每个问题都是独立的、不同的?如果是,那么你的问题就是相互独立的。再问,是不是解决了所有的子问题就解决了母问题?

一旦你有了一张MECE清单,这里所有的条目都是独立并且不同的(即相互独立的),你还需要检查它是否囊括了一切与问题相关的条目(即完全穷尽的)。这就是系统化分解问题的思路,既能保证分析的全面,又有效率。

03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根据求证过程制定工作计划

假设一种可能性,为证实这种可能性进行问题推演。假设证真或证伪,返回上层问题,开始新的假设。

假如你公司的写字楼玻璃窗极易变脏,影响观展和使用。老板让你负责提供玻璃窗污染解决方案。你要怎么做呢?

首先你得找出玻璃窗污染的原因吧,怎么找呢?回到前面说的,先界定问题:寻找污染源是什么。再运用MECE原则将该问题分解成议题。

污染源的一级MECE可分为内部、外部污染,当然你还可以以污染周期性来分,如恒定存在,周期性(周期性又可分为长周期:季节;短周期:白天和黑夜)和偶发性(突发性时间)。但显然第一种分法更利于判断验证。如图我们选用的也是第一种。

接下来就是找出重要议题,去除不重要议题。污染源是室内还是室外,这是可以通过观察和经验直接判断的。所以室外这部分议题可以去除,剩下就是针对室内这4个议题进行假设验证。

04 分析重要议题

根据以上两种假设,对所列出的问题逐一取证和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假设一的问题,经过调查,你知道工厂排污有季节性,写作楼不在工厂下风向,周边写字楼外部并不脏,那就基本可以断定污染源不是来自于工厂。

那么剩下的重要议题就是假设二了。同样,按照假设二的问题针对性取证分析。你了解到平时公司晚上经常加班,有灯光,且窗户没有窗帘,加上晚上没有空调,加班的同事会开窗。白天开空调又紧闭门窗,这就导致飞虫尸体附着再玻璃上,难以清洗。所有的假设都得到了验证。最后得出飞虫就是造成污染的原因。

05 汇总研究成果或解决方案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案就只是顺带的事了。在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为了保证不遗不漏,也应该按照消除污染源-消除污染过程-消除污染物的逻辑链条进行。

每个模块都可以提出很多种解决方案,但评估采用哪种方案,需要有几个维度,根据目标,可以设定为可操作性、对工作的影响、以及低成本。用这三个标准筛选之后,就得出了每个模块能采用的解决方案,最后呈现出来就是你给领导汇报的解决方案。

工作无小事。如果工作中每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你都能用这样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你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能大幅提升,令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职场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最大的优势。

我是厦九九,7年职场4年读书写作经验,头条签约作者,【30节成长课教你快速提升职场力】助你解除职场困惑,青云写作班火热招生中,欢迎关注了解。

厦九九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聪明,厉害,这是人的本质无可非议。但是真正的厉害者是要从实现生活中在各方面处事,思考事物变化更有效的能力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的,什么样的人才算厉害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吧。

一:在处理事物中能控制情绪,不会有任何情绪左右自己,对任何事情有理性,沉稳,稳重分析解决问题。二:头脑清晰,有长远的眼光,能考虑公司,团体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应社会的事业发展。三:内心强大,有忍耐力,处理事情不激动,从容,淡定思考问题有逻揖性,对问题做出更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四:在低落或遇到问题时能冷静,能抓住时机有快刀斩乱麻的能力重展雄风。

厉害者一般来说都是从无资源,无背景,无势力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博起步的,经过艰辛曲折锻练坚强意志中走出来的,能在同时代比别人发展得更好更有效益的成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有极高的思考能力,才能把事业做强做大。



诚心走天下2


我想问这个问题的人内心是渴望可以得到一个尚方宝剑,最好能一招制敌。(当然,谁不想 ……哈哈)

其实很多分析问题的方法,大家在网上都能搜索到:金字塔、6顶思考帽法、SWOT分析法、麦肯锡7步分析法、思维导图、5w2h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

但这些分析方法的运用,对于一个普通人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要熟练驾驭这些工具,对普通人极为挑战:

1 渊博的知识和全局观

6顶思考帽法,鱼骨图等都需要思考者拥有全局思维观和全面知识储备,所以它更适合运用于团队讨论,头脑风暴中。

2 清晰的逻辑思考能力

金字塔,思维导图,需要思考者有线性的思维,和内容模块的归纳能力。平时没有思考习惯和总结能力的人,即使知道了原理,也无法运用。

3 敏捷的思维

SWOT,5W2H,都要求能把大量信息和知识点快速输入,整理和重新输出。

如:马云能在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当天,接受媒体采访,5分钟快问快答。光靠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没有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是不可能做到的。

4 大量时间精力付出

哪怕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企业咨询师在运用麦肯锡7步分析法时,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所以,普通人在生活中,并不是随时随地可以展开,运用这个技能。

那么,有没人普通可以学习,立竿见影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根据二八原则,我们处理问题,要能抓到核心的关键,找对方向,问题的解决就八九不离十了。

1 ) 提问者立场和利益

老板一个简单问题“今天会议,谁来总结?”肯定不是希望你来个思维导图或者鱼骨图。

厉害的人会根据提问者立场和利益,再结合对方以往行为模式,判断对方所需答案。领导是想快速回顾会议重点,还是要突出精彩发言?是要鼓励团队开疆拓土,还是要警醒个别杀鸡儆猴?

搞清对方目的,你切入问题的方向才能精准。如果方向都没找对,就会“吃力不讨好”。所以,聪明的人不会急于说答案;甚至有时,不搭腔也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2 )用答案塑造你的个人魅力

如果你细心观察,很多人回答问题的风格是可被预期的。看重实干的人回答问题简单清晰;重视人际关系的人,说的话让每个人如沐春风。同学聚会经典的 “去年一年干啥了?”就能引出千奇百怪的各类答案,或展现个人能力,或体现勤奋努力,甚或财富,人脉。

所以,你每次回答问题的方式,都是展现你个人魅力的最佳机会。要根据你的目的,去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塑造你的个人形象。

3)选择适合的工具

弄清上面两个点,就像你知道了一条路的起点和终点。中间是用马车,汽车,还是飞机?我只能说,大哥,真得要靠您平时积累了。就像你从来没有开过车,给你GPRS也没用;你飞机没油,你再努力也开不动。

教你靠谱两招:

这件事,你不了解没碰过,不妨先听别人意见。最后挑你听得明白的进行沟通或者了解,千万别不懂装懂让人笑话。

这个问题,你听别人提过或者看别人做过。那你不妨谦虚地说:“有一个不甚完美的方法,给大家参考……”

当然这条路,你走过千百回。那就放胆去吧,咱不拦你。

好了,说那么多。真正厉害的人很少羡慕他人,因为他知道每个人的想法都有闪光点,更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问的积累,思维的形成,就是在日常的小事里去练习得来的。

亲爱的伙伴们,不要去追逐,艳羡那些厉害的人,还是让我们自己不断学习,持续精进,走自己的路吧。


蜗牛职场补习社


冷静客观,实事求是,在充分认识问题的前提下,绝不放弃希望,满怀信心。


所谓厉害的人,无非是能力比一般人要强,而能力多体现在思考力和执行力上,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就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对待问题,思考得比较深刻及长远,行动上迅速及准确。


我举个例子。


我有个同学,跟我一样在国外留学。自学能力超强,遇事沉着冷静,三思而行,一击即中。


我们当时学习国外的公司会计,章节很多,理解难度很大,他学得看似轻松,请教后才知道,其实他把时间都花在理解上。


也就是说,遇到需要熟练度支撑的章节,比如比较吃概念和流程的内容,他会花时间训练。但遇到理解难度大的,比如合并报表这种,他就会集中精力思考每一步背后的逻辑与关联。


哪怕是后来他转而学习一些金融的课程,也是这个方法。先熟悉教程和课本,总结每一章的学习办法,按照理解或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制定计划,然而一丝不苟执行。


这个习惯也延续到了他的求职过程里。


毕业后,他拿到了身份,想要从事金融行业。


首先,他把所有想去的银行全部了解了一遍,官网也好,论坛的资料也罢,收集了大量的情报,然后整理分析出他的经验可以驾驭的岗位,还筛选出了一些,哪怕经验不够,但依靠面试表现依然可以争取一把的职位。选定了以后,根据职位的要求,对简历进行修改,同时进行自我包装。


然后每天投放简历,如果一周下来投放的效果不好,比如面试不多,他就会在周末修改简历。有了面试,就会好好准备,面试完了,不管进没进下一轮都要对方的HR提供反馈,作为参考调整自己的求职简历或状态。


三个月不到,他就找到了悉尼的一家大型银行的中层经理职位,是同期入职的唯一一个中国人。


总结来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简单的事,我们每一天的一言一行,几乎都是建立在一定强度的思考和经验基础上的。且由于成年人的压力很大,我们都需要面对很多知道难度很大(比如考证,升职,项目,养家,理财等)但不得不去坚持去想法做的事情,思考与行动上的双向勤勉,知己知彼,坚持不懈,乐观积极就成了能够保证自己脱颖而出的主因。


这些话说起来简单,正确到一堆废话一样,但真做到了,才会发觉他的威力。


大葱侃侃侃


1.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更准地解决问题,看清看准了问题,就要大刀阔斧地解决问题。


夕阳红155908541


职场中,“厉害”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理解的就是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并付诸行动。

讲一个小凌子亲身经历的故事:

放下身段搬“家”,卯足了劲就是“干”。

有一次跟着我们部门老大去另外一个公司办事,实际上就是有求于人家。

小地方,看中人情来往,又是有求人家,前两次都没有空手去,带了东西,但是毫无例外,人家都已领导没在,拒绝了。

东西也没要,我俩灰溜溜的又走了。

我们老大跟人家套近乎,第一句想问人家名字,都被婉言拒绝了。

当我们第三次再去的时候,赶上他们单位部门换屋子,这家伙我们部门老大来劲了。

来了句“这是乔迁新居了要,来,我们哥俩搭把手”,说着就把西服外套往旁边一扔。

我都懵逼了。

虽然这都是女同事,但是人家单位办公室也有几个小伙子啊,咱们虽然有求于他们,也不至于卖苦力啊。

自己脸面不重要,单位的脸呢啊?

反正我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也搭把手。那个单位办公室小伙子,看我们这么卖力,干脆转为备用。

大沙发,座椅,五节柜,等一些大件都是我和我们部门老大鼓捣的,当这一切弄完,老大的后背汗透透的。

在我正感觉比较拉低身份的时候,那个部门女同事明显过意不去了,一个劲的说,大哥辛苦了,辛苦了,给我们倒水让歇会。

最后还主动把他们科室电话给了我们,说别瞎跑了,领导在了在来。

结果当然我们事情办的妥妥当当啦。

出来老大跟我说“这是多好的机会呀,咱们是办事来的,遇到困难了还想着身份?事紧可这事办。”

“最后咱们俩把大件搬完了,为啥不搬了?”

我说我也懵逼呢,为啥不好事办到底呀。

老大说“我是故意给他们办公室小伙子留的,告诉他们咱们不是傻劳力,他们自己还有人呢”

嗯,我服了。

当时刚工作,老大的有收有放给我不一样的思考,原来事情可以这样办。

小凌子认为真正厉害的人,在外人看来做事方法方式,可能还比较不屑,会说,如果是我,我。。。。

但是不可否认,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别说你做了什么,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这些不重要,因为职场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重要的是事情办成没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