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進入“自我優化”期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疫情牽動眾人心。

近期,銀保監會下發一系列文件,要求金融機構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各個保險公司除履行社會責任,向武漢市以及馳援武漢參與抗擊肺炎疫情的一線疾控人員捐贈保險的同時,其產品、理賠等服務方面呈現不斷優化狀態,例如,取消了疾病險、醫療險等健康險產品觀察期、免賠額等相關限制。

截至2月8日,已有39家險企的意外險、重疾險等保險產品責任範圍擴展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做到應賠盡賠、優先賠付。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受疫情影響,目前保險行業線下銷售受阻,新單營銷暫時承壓,一季度保險公司業績計劃和增員也被打亂,卻可以倒逼險企加大科技轉型力度,刺激客戶對健康險的需求,長期來說利於保險行業正面發展。

“非常”舉措

日前,銀保監會人身險部、財險部分別發文要求,各保險公司優化現有產品理賠標準,拓展承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責任,為保險消費者特別是廣大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提供保險服務,在疫情防控關鍵期發揮保險保障作用。為此,保險業紛紛升級服務舉措,進一步簡化各項流程。

記者注意到,在捐贈方面,保險公司為疫情防控一線人員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免費保險,另一方面,在部分可售產品中,將保障責任範圍拓展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據統計,截至2月3日,已有超過80家保險公司為參與抗擊疫情工作的一線疾控人員捐贈專屬保險保障計劃,大部分保障範圍是因新冠肺炎導致身故或全殘。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太平向武漢地區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本地和外地支援的疾控和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每人捐贈30萬元保額保險的基礎上,再次追加捐贈保險保障計劃,推出“醫無憂”保險,對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護人員每人賠償5萬元,總額度為1000萬元,由中國太平旗下太平養老作為主承保,太平人壽、太平財險、太平再保險聯合承保。

即“醫無憂”與此前捐贈的“醫安心”專屬保險,能為在武漢一線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免費提供雙重保險保障。

中國太平方面表示,“醫無憂”是目前對武漢醫護人員保險捐贈中唯一“確診就賠付”的,一線醫護人員受益最直接。

可售保險方面,各公司的舉措主要集中在拓展保險責任範圍和取消就醫藥品限制、取消診療項目限制、取消定點醫院限制、取消免賠額等。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8日,有39家險企通過對原產品改造,拓展涵蓋賠付新型冠狀病毒的保險責任,主要以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三種類型的產品為主。

其中,包括太平人壽、平安產險、天安財險、眾惠相互、京東安聯、復星聯合健康等8家公司對部分醫療險產品進行了新冠病毒肺炎責任擴展。

君康人壽、恆大人壽、北京人壽、弘康人壽、天安人壽、陽光人壽、富德生命人壽等12家險企進行了部分重疾險責任擴展。部分險企人士稱,一旦客戶確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將給付基本保險金額的30%或25%;另一部分險企則以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加以區分,分別按輕症、中症或重症標準給付保險金額。

而泰康人壽、新華保險、弘康人壽、太平洋人壽、鼎誠人壽、國聯人壽等19家險企對部分意外險產品進行了責任擴展。

如泰康人壽於1月30日推出了“泰康愛心保”保險產品計劃,“泰康愛心保”保險產品在現有《泰康e順短期意外傷害保險》保障意外身故、意外殘疾保障責任基礎上,擴展責任至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身故及傷殘,以幫助更多人抵禦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風險。

記者注意到,與此次各大公司將原產品改成新產品策略不同的是,2003年“非典”時期,監管批准了平安人壽、泰康人壽、新華保險在內的11家保險公司共17項保險產品,這些新產品是以附加險的形式出現,保險責任主要包括住院津貼、疾病和身故。

彼時,泰康人壽推出了100元即可購買的“世紀泰康抗擊SARS保險計劃”,“非典”病故則賠償5萬元,出生滿30天到70歲的健康人群均可投保,每人限購2份。這在當時10多家保險公司推出的抗擊“非典”險種中,是唯一的一個主險產品。

賠付整體可控

截至2020年2月8日,中國太平、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陽光保險、泰康保險、信泰保險等16家險企對保障一線疾控人員或消費者感染新型冠狀肺炎進行了相關賠付。

記者獲悉,中國平安旗下公司已經累計完成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理賠,合計賠付金額超74萬元。中國人壽已完成8位患病客戶及一線抗疫人員的理賠,湖北省分公司為3位客戶給付保險金86萬餘元。陽光保險共完成了4例賠付案例,其中3筆為重疾險保險責任拓展賠付,1例捐贈醫護人員保險賠付50萬元。富德生命人壽完成了5例新冠肺炎理賠案。

中國太平共完成6例賠付,4例客戶理賠,2例“醫無憂”醫護人員理賠,共受理“醫無憂”報案132人。

除上述險企之外,其他險企以賠付1例或2例情況居多。

需要注意的是,醫療險原本設置了等待期、免賠額,並限定藥品及診療項目。此次大部分險企取消限制條件,並開設綠色通道快速理賠,降低了賠付門檻,或使得醫療險將成為疫情賠付頻次最多的險種。

但是,國家多部委下發文件顯示,確診患者的診療費用以及在疫情流行期間經衛生健康部門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確定的疑似患者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兜底”,因此,醫療險賠付壓力較小。

方正證券研報分析稱,一方面,此次疫情所觸及診療費用大部分由政策兜底,同時致死率目前低於2003年“非典”時期約3倍,且防控力度大、介入早,賠付比例程度理論上應遠低於非典時期。但另一方面,健康險保險深度已經從2003年的0.2%上升至現在的0.7%,投保率大幅提升;並且健康險的人身險保費佔比也從5%提升至目前的23%,對險企整體賠付影響力提高。因此,結合上述兩方面看,在此次疫情中,保險公司的賠付支出對整體賠付的加壓或與“非典”時期相似,賠付程度將整體可控。

當時的官方披露數據顯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上午9點,全國壽險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賠494例,已賠付266例,總賠付金額為416.98萬元,其中身故賠付311萬元,住院醫療賠付105.98萬元。疫情賠付支出僅佔當年人身險全年賠付支出364.70億元的0.011%,亦可有所證明。

另外,日前各大航空公司、旅遊平臺、鐵路集團相繼發佈公告為旅客免費辦理退票,相對應的保險產品例如航意險、火車意外險等產品將會面臨一部分集中賠付,同時,部分中小企業投保僱主責任險等也需要理賠。

不過,根據2019年財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總計1.3萬億元,而意外險收入僅527億元,佔比僅4%,責任保險收入753億元,佔比5.7%,佔比較小。

對此,某大型財險公司內部人士和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些險種佔比小,投保率相比其他險種較低,賠付支出增加對保險公司影響並不明顯。

短期或影響展業

雖然保險公司整體賠付壓力不大,但是由於抗擊疫情,可能會對新的業務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壽險大部分業務銷售依靠代理人團隊,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人際接觸大幅減少,不少客戶會拒絕代理人的面訪請求,導致代理人對客戶的面對面接觸減少,影響代理人出新單。

記者注意到,銀保監會中介監管部在2月3日下發了《關於保險中介從業人員隊伍積極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嚴禁舉行晨會、夕會、演說會、宣講會、培訓、推介會等聚集性活動。

萬聯證券非銀團隊分析稱,上述舉措將使代理人在銷售技能和話術方面難以提升,傳統的個險經營模式難以延續,短期衝擊在所難免。

評級機構惠譽方面亦認為,疫情短期內會抑制壽險和非壽險公司的業務及保費增長。

為解決客戶購買、理賠、服務,以及代理人隊伍線上管理的需要,保險公司將不得不進行互聯網渠道變革,加快科技轉型步伐,提升線上經營效率。

眾所周知,中國平安是行業較早進行科技轉型的保險集團,其科技賦能金融的能力在保險業較為領先,此次平安通過全線上化手段,各大生態圈實現聯動,經營和服務能力得到明顯體現。

在代理人日常管理方面,短期內代理人早會、考勤、培訓等都在線上開展;在營銷拓客方面,利用內外部流量平臺獲取銷售線索,線上促成客戶轉化和營銷;在客戶服務方面,在線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的服務,提升客戶體驗。

醫療方面,平安醫保科技健康(檢測)中心緊急馳援湖北64層移動 CT影像車;平安醫保科技健康(檢測)中心同時開放“平安好影像”線上閱片平臺;平安醫保好醫生利用互聯網醫療優勢,通過抗疫電話義診專線為公眾提供衛生防護指導;平安好醫生APP開通線上免費新型肺炎問診專區。

金融服務方面,小微藥店金融融資與週轉不受疫情影響,平安銀行提供一體化、線上化、綜合化行業金融服務方案。目前,零售藥店數據貸投放規模逾千萬元,既服務湖北藥店,也正加速全國覆蓋。

其餘各險企在涉及銷售、核保、理賠、員工管理等各方面亦有所動作。

銷售方面通過展業工具APP實現短期險和部分產品的線上投保,增員方面包括使用視頻會議、視頻面試、線上培訓等方式替代線下活動。如中國太保使用智能化工具(AI保單管家、掌上大師等加強銷售與服務支持。太保某代理人團隊要求每個業務員做到每天1個電話致電老客戶;每天1次知識普及(肺炎問卷);每人1次線上服務(少兒醫生,重疾綠通);每人每天3個問卷調查填寫。

除了實現全流程線上作業以外,中國太保還開展了“視頻醫生”月卡贈送活動月,為10萬個家庭提供了7×24小時視頻醫生服務。新華保險方面推出新冠肺炎患者同程查詢工具,為公眾出行提供便利。

萬聯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待疫情結束後,保險公司並不會完全回到原有的經營模式中,而是將結合疫情期間的應急管理經驗,重新審視自身組織架構和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部分公司或將繼續加強效率變革,提升科技賦能實力,從隊伍、銷售、運營、客服等方面提升公司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