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當你聽到心理諮詢這幾個字時,你心裡是什麼想法?

雞湯?催眠?亦或是讀心術?瞭解?尊重?還是避之不及?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我曾經在班級裡當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委員,主要工作就是跟同學們聊聊天,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並及時向老師反饋,此外還負責向同學們介紹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

每次我和他們聊到心理諮詢中心時,大部分同學都表示支持,說不定自己哪天可能會去,可還有部分同學,對於心理諮詢存在不小的誤解,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心理諮詢師不就是給我們喝喝雞湯嘛,有啥用?

2.我又沒病,我去幹嘛?

3.我其實有想過要去,但覺得把自己的事情都告訴別人會很丟臉,也擔心隱私洩漏。

接下來,我將圍繞這三個誤解,一一進行解釋。

01.雞湯不是心理學

"殺不死我的終將會把我變強","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的人"......

生活在這個時代,誰沒有喝過幾碗雞湯呢?雞湯既然存在,就說明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一碗成功的雞湯裡通常包括兩部分,

一部分是勵志的道理,另一部分是煽動人心的口號。

在一個人處於低谷時,喝一口雞湯,確實能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但是一味地只喝雞湯,把雞湯奉為圭臬,甚至把它當成心理學,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心理學首先是一門科學,任何一門科學都有著自己的研究對象,心理學研究的就是人的心理現象。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其實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心理現象,但這種研究一直屬於哲學的範疇,直到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馮特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從此心理學才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存在。

作為一門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是嚴謹的,包括但不限於觀察法、問卷法、實驗法等等,隨著科技的進步,心理學家們還找到了心理和生理之間的聯繫。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拿談戀愛舉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曾經人們認為愛是虛無縹緲的,是捉摸不透的,但科學研究表明,在戀愛過程中,人的身體裡會產生5種主要的激素:苯基乙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內啡肽、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

苯基乙胺會讓人感到興奮,從而迅速墜入愛河;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和歡快;去甲腎上腺素讓人心跳加速;內啡肽用來鞏固愛情,又稱婚姻激素;腦下垂體後葉荷爾蒙可以使人產生責任感,保證戀人的忠誠。

除此之外,著名的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在他的兩性關係學著作《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中講到了男女體內的雌雄激素平衡的重要性。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每個人體內都存在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當戀人之間爆發爭吵或者其他負面情緒時,其實是由於內在壓力過大,而雄性激素可以幫男性減壓,雌性激素可以幫女性減壓,一旦弄反,不但無法減壓,反而使壓力更大。

面對愛情中的這些美好與煩惱,真正的心理學會幫你分析原因,讓你明白背後的原理,並教給你對應的解決辦法。

如果換成雞湯,它只會說:"這就是愛呀!只要真的相愛,就會越愛越深,白頭到老,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如果有,那就是不夠愛!"

雞湯和心理學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雞湯只會讓你站起來,往前衝,卻不告訴你哪裡才是前,也不告訴你周圍是什麼。

你把雞湯當成心理學的樣子,不就和家裡長輩把保健品當藥吃一樣嗎?

02.心理諮詢師不是心理醫生

再來看第二個誤解,去心理諮詢就是有病嗎?

要解開這個誤解,我們首先要區分兩個概念:心理諮詢師和心理醫生。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心理醫生其實是一個不太準確的名稱,這是在中國文化語境裡產生的特有叫法。很多時候人們會把心理諮詢師就等同於心理醫生。

但其實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心理醫生確切的說是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屬於醫療工作者,是學醫出身的,同時懂心理學,主要面對的人群是具有精神疾病或者具有心理障礙的人,具有處方權,可以給病人開藥。

而心理諮詢師的主語是諮詢師,屬於社會服務類人員,專業就是學心理學的,主要面向的是健康人群,沒有處方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

心理諮詢人員發現接受諮詢的人員可能患有精神障礙的,應當建議其到符合本法規定的醫療機構就診。

所以去心理諮詢並不說明你有病。

我們以抑鬱為例:

說到抑鬱,同樣有很多人認為就是抑鬱症,但這也是一個誤解。

抑鬱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情緒,在你遭遇到了一些挫折、困難或者傷害,就很有可能產生抑鬱情緒,它會讓你感覺到悲傷、失落、無精打采或者十分痛苦。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男兒有淚雖不輕彈,也只不過是未到傷心處,但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抑鬱情緒來的快,去得也快。哭過一場、和朋友聊聊天、愛人的一個擁抱、一次長跑、一個熱水澡,抑鬱情緒就會消失。

或者也可以去尋找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他們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讓你重新找回積極的自己。

但如果抑鬱情緒超過兩週以上,那就要警惕是否真的是抑鬱症了。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抑鬱症聽名字就知道,是一種病症,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可能是由遺傳、環境、神經遞質的改變等原因造成的。

患有抑鬱症的人基本上不能用上述緩解抑鬱情緒的方法治療,應該及時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必要時輔助藥物進行治療。

所以當有什麼負面情緒困擾著你,但你一時無法憑自己的力量化解時,去心理諮詢是最好的選擇。

一來可以讓你擺脫負面情緒,二來也可以及時發現你是否真的需要心理醫生的治療。

03.新型肺炎期間我們應該如何保持良好心理狀態

如今全國正處於新型肺炎的危機之中,大家都被"關"在了家裡,沒有別的娛樂項目,就只能上網了,可網上又全都是關於肺炎的消息,雖說有好有壞,可看多了總是會堆積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緒。

國內知名心理健康平臺"壹心理"最新發布的問卷調查顯示,在總共48606位受訪者中,有23.7%的人心理狀態堪憂和欠佳。說明這部分人在新型肺炎期間無法自行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

出現在這些受訪者身上的負面情緒主要有易怒、恐懼、輕信、強迫、疑病、抑鬱六種。如果一直處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之中,不僅對自己傷害很大,對身邊的人同樣會帶來傷害。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心理疏導呢?

大家應該都猜到了,找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在文章前兩部分中,我將兩種常見的誤解進行了解釋,大家對於心理諮詢也應該有了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接下來我再來消除大家的最後一個顧慮:

隱私。

很多人不願意去找心理諮詢師的一個最大的顧慮就是害怕暴露自己的隱私,會覺得丟臉啊之類的。但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顧慮這個。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行為準則,心理諮詢師同樣如此,保密就是心理諮詢師的其中一條行為準則。

如何讓一個對心理諮詢師存在極大誤解的人主動選擇心理諮詢?

同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心理諮詢人員應當尊重接受諮詢人員的隱私,併為其保守秘密。

那麼我們如何去找到心理諮詢師進行諮詢呢?

傳統的心理諮詢一般是面對面的諮詢,但如今特殊情況,大部分學校和地方政府都開通了電話諮詢的渠道,只要你稍微留心一點,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聯繫方式的。

除此之外,我們頭條的平臺也有特別多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們入駐,也可以私信他們瞭解諮詢。

希望在新型肺炎期間,大家都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期待早日戰勝病毒!

我是 ,一個慢性子的95後,喜歡閱讀、音樂和電影,寫一些關於情感和心理的文字,喜歡就關注我,讓我把文字慢慢寫給你們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