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同心 抗“疫”必勝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力同心 抗“疫”必胜

2020年的春節,成為了近幾十年來中國人經歷的最特殊的一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爆發和防控,在從國家到地方的“硬核”應對中,在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醫學專家第一時間的全面投入中,在醫療工作者忘卻了生死的一線拼搏中,在媒體工作者從去年12月就開始的密切關注和勇敢發聲中,也在社會公眾的高度重視和嚴密防控中,展示了面對困難不放棄、同胞相連不拋棄的中國。這當中,也有不和諧的聲音低頻持續,謠言此起彼伏,回應亡羊補牢。

輿論的導向,有賴於信息發佈的公信力,當缺位的權威晚於民間的觀點,謠言就產生了沃土和根系,意見領袖就成了最可信賴的情緒依賴。情緒的疏導,有賴於暢通的輸入和輸入路徑,當個體的“雲監工”與國家抗擊疫情緊密相連,一種雖然戲謔但卻積極的生活方式誕生了。民意受到尊重,如果不能杜絕負面新聞的實際發生,就更加有賴於公正的媒體發力與高效的國家監管作為,接力式的輿論監督可以減輕公眾的焦慮,更可以極大地避免輿論失焦和錯位。由此,主流媒體和意見領袖的作用,如果藉助社交平臺進行發佈,將極大地助力民情平復、民心凝聚,而非使社交媒體自身成為信息的發佈源,如果是這樣,網絡上盛傳的專家學者的論調、爆料和冷靜言語下的極強引導性負面內容或許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畢竟,謠言也是意識層面的瘟疫。

這當中,對於中國經濟的唱衰論調就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案例。的確,漫長的假期、隔絕的生活、停擺的產業、透支的財政,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毋庸置疑,“假期經濟”斷崖式下跌,專家學者的精準研判也並非妄言。但這也是面對疫情,福禍相倚的無奈之舉和必選之項。不可否認,瘟疫可能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極大的破壞,但同時能夠重新認識和反思生命的價值,更能夠對當前發展成果和舉措給予冷靜思考和系統梳理,促進新領域、新產業、新學科的開拓和誕生。悉數我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歷程,高速和高質量發展並不衝突,面對每一次國難和危機,都會有人提出“急剎車”之說,而歷史的腳步也證明了,沒有所謂“剎車”,每一次“危”對於中國而言,亦是考驗之“機”——必要的減速為了行穩,才能蓄勢而致遠。

而對於個人來說,“生活的急剎車”似乎更為妥貼和必須:現實的社交、無間斷地輸出和人群的安全感都給人以優越的假象,當一切歸為寂靜,這“留白”又何嘗不是一個清醒的召喚!眾聲喧譁之下,習慣了現世安穩的人,又何曾傾聽或者憂慮過“遠處的哭聲”?豐富甚至氾濫的社交平臺,充足甚至已經最大化的自我和自主,是不是讓人時常遺忘了用思考的力量去承載時代賦予的責任。

這場疫情,是對國之考驗,也是對人之考驗。危機之下,有人危言聳聽,人從未停歇,有人坐以待斃,有人逆風前行。每天的消息中,中央企業的努力、受影響產業的堅守以及有色企業的傾囊,讓我們看到,中國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當前的疫情,更讓人將用加倍的信心和凝聚的力量砥礪奮進,困難是我們發展道路上的頓點而非休止符,噪音是齊聲合唱時無法阻止的共振迴響——雖無一馬平川,但經艱難困苦,必將玉汝於成。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