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分離毒株相似度達99

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是如何從野生動物傳到人的身上的?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對外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重大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分離毒株相似度達99

上述的研究者之一,沈永義目前主要從事分子病毒生態學,進化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的研究,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有三個,分別是禽流感病毒進化生物學、華南地區主要野生動物攜帶病毒譜調查研究、蝙蝠獨特暗視覺系統的分子遺傳機制研究,其中,前兩個項目還在研究當中,第三個已結題。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其基因特徵與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

重大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分離毒株相似度達99

從穿山甲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電鏡照片 華南農業大學供圖

在2月7日的發佈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介紹稱,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以上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對本次疫情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也對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對於病毒潛在發生過程,大家對有可能的動物來源都比較感興趣。最初,病毒是源於蝙蝠,從蝙蝠又怎樣傳到人的身上?中間的宿主是誰?過去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經過果子狸;埃博拉病毒則被認為是通過駱駝。現有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是來源於野生動物,原因在於早期發現的病例,都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這個市場也被檢出該病毒。而這個市場除了賣海鮮外,還有其他動物。圍繞冠狀病毒溯源,我們開展了溯源工作,我們通過對多種動物進行了分析,最後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我們這一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毒的長期傳播,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肖立華說道。

重大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分離毒株相似度達99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問題,在此之前也有其他討論。

如來自於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一文中指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水貂可能是中間宿主。

再如北大另一中國科研團隊的一篇發表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的論文也指出,將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鎖定為蛇。該文章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進行研究,發現該病毒的一段基因組發生了同源重組,為了尋找這段同源重組的基因組到底來自於哪個動物,研究組對武漢海鮮市場常見的一些動物,包括蛇、雞、穿山甲、蝙蝠和旱瀨等的基因密碼都測了一遍,最後得出結論認為蛇是最有可能的中間宿主。

“鑑於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我們選擇將研究結果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希望有助於疫情的科學防控,併為更多科學家開展進一步工作提供借鑑。”劉雅紅表示。

潛在“中間宿主”背後的非法貿易

穿山甲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60年代至今,我國野生穿山甲的數量已經下降了88.88%至94.12%。我國華南地區原有的穿山甲分佈區,至少有50%以上已成為罕見或瀕危絕跡的地區。

有專家介紹,目前,國內的穿山甲種群已商業性滅絕,國際上非法販賣的穿山甲,大部分是為了滿足亞洲消費者的食用和藥用需求。

據國家林草局森林公安之前提供的情況通報,在我國,穿山甲被禁止違法捕殺和食用。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仍有人仍鋌而走險,甚至將穿山甲做成私房菜。

重大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分離毒株相似度達99

穿山甲被禁止違法捕殺和食用。資料來源:森林公安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為加強對穿山甲的保護,我國已於2007年停止一切從野外獵捕穿山甲活動,並從2018年10月起全面停止商業性進口穿山甲及其製品。

國家林草局也通過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專項打擊行動等加大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

2019年8月,在穿山甲救護專家座談會上,有關方面表示,正研究將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國家一級予以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