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醫者、患者餘昌平:過度恐慌不必要

(抗擊新冠肺炎)對話醫者、患者餘昌平:過度恐慌不必要

中新社武漢2月7日電 題:對話醫者、患者餘昌平:過度恐慌不必要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從一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呼吸內科專家,到經歷病情危重期後逐漸恢復的患者,過去近一個月,用餘昌平自己的話說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剛剛回到人間”。

近日,由余昌平自拍講述起死回生遭遇的多段小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吸引千萬次的點閱。這位醫生不僅沒有劫後餘生的愁雲慘霧,相反鏡頭裡的他樂觀、幽默、豁達,平實言語間他以專業角度和親身經歷透露出對於當代醫學戰勝疫情的信心。

餘昌平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身為疫情防治專家組成員,曾頻繁接觸當時還被認為是不明原因肺炎病患。

“有一次一天下來三個全是,還有一次病情會診的病人在華南海鮮市場二樓工作,一看他就是新冠肺炎。”

對於自己何時患病、被誰傳染,餘醫生說這很難釐清,“衝在最前面感染的概率是很高的”。他只記得1月14日開始發燒,17日檢查出雙肺有異樣,住院後第三天覆查結果顯示病情惡化,之後一天比一天不好、曾有5天沒起床。

“到第4、5天很重的時候,我就想到了,我會不會死?”他覺得,能活過來的一大信念是對自己身體素質的信心;然後強迫自己吃東西,“呼吸不暢吃不動就慢慢吃”。第5天覆查CT出來,餘昌平心裡有了數,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接下來是拉鋸戰,捱過了身體就能慢慢好轉。

2月6日晚,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專訪時,餘昌平無奈地笑道,周圍一些親友得知其病情有所好轉,紛紛來電來訊,自己最近幾天休息得並不好。就他接觸的人和看見的網絡發言,其實大多數老百姓對新冠肺炎還不太瞭解,對一些基礎信息的不掌握導致普遍的恐懼。

“最起碼我們要認識一點,與過去許多的流行病相比較,這個病目前的死亡率不算高。外界說湖北的死亡率高,但湖北的發病人數也非常多、樣本量高,這麼看死亡率也不能說高,是相對其他地方要高。我們絕大多數人是沒事的。”

他強調,每個人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引起足夠重視,但不是恐慌、過度恐慌更不必要。“戰術上重視,戰略上我們不怕。”

以科普親朋為目的,餘昌平錄製了第一條視頻,2日在微博上發出,之後又陸續推出“續集”。“拍之前並沒有做什麼準備,裡面提到的一些數據沒那麼精確,其中一些也可能不見得對。”

餘昌平在視頻中提到,當前消除恐慌的一大重點是做好防止病患從輕症到重症的病理轉變。他補充說,目前重症患者的收治情況比前一階段要好,可以逐步緩解中度患者害怕無法被及時收治的恐懼,同樣輕症的人也會更安心一些。

近期,一些疑似病患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仍無法確診的新聞,引起一些專業人士對於確診方式的討論,餘昌平在其視頻中亦談到“從CT結果就能完成疫情初篩”。

他對記者指出,臨床診斷的速度快、反映直觀,疫情早期病人數量特別大且核酸檢測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時適用,可能較真實反映發病人數。近兩日,武漢市核酸診斷的條件已充分滿足,通過核酸檢測判斷的確診人數應該是符合實情的。

“就問題的重要性來講,總結應對疫情經驗是以後的事,控制疫情、防止蔓延仍是當前的最主要矛盾。”他表示。

餘昌平是羽毛球的重度愛好者,平日工作之餘經常約同事們切磋技藝。病情略有好轉後,一位球友發來信息鼓勵其早日康復、來日再戰。

他開玩笑說:“我原來就打不過他,病一場更打不過了。但你說,有沒有可能經此一劫,球技突然精進很多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