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問:為什麼我在看完一些名著和專業類書籍後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有收穫?

SmileyMaggie


本來就沒有,需要堅持,就像你每天堅持冥想,運動一樣,時間久了才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變化


長路漫漫佳人相伴


分享下我的讀書經歷,


第一個階段 沒有感覺,痛苦太多了

36歲前,讀書基本沒什麼感覺,那時候,我讀的最多是雞湯類的書,為了自我療愈,就是你說的那種狀態,讀再多也沒感覺。分析了一下原因,

1. 感知力太弱,只能感知痛苦,痛苦塞滿了我的空間,其他東西進不來。

2. 感覺書裡的內容對我無效,比如《吸引力》、《遇見未知的自己》、《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高效能人士的五個習慣》,看完就完,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

3. 感覺“別人能做到,我做不到,我是不行的”,充滿了自我否定,活在自卑的漩渦裡。

4. 小學中學大學讀的書很多,大學對我來說,感覺也白上,因為沒有幸福感,我做一切事情都是為了被愛和追求幸福感,上學對我是折磨,痛苦。


第二個階段 有點感覺,依然做不到

我36歲才結婚生孩子,1年後婚姻危機,面臨離婚,冷戰,極度痛苦抑鬱。於是找心理諮詢師,開始研究我自己痛苦的根源。

1. 我又開始讀書,目的是尋找原因,想在書裡找真相,因為外面世界沒有人能理解我。

2. 我當時專門讀心理學,《非暴力溝通》、《少有人走的路》、《新家庭如何雕塑人》、《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薩提亞治療實錄》、、、、、、、

3. 因為找心理諮詢師諮詢,對自己的問題有點覺知,感覺是自己導致了自己的問題,但是依然痛苦,無法擺脫痛苦。


第三個階段 讀書很有感覺

2018年,我開始了自我療愈,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釋放從小到大的受傷事件的情緒,與自己和解,這個階段讀書很有感覺。

1. 我報名了心理諮詢師的考試,系統的學習了心理學,邊療愈自己,邊學習理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2. 這個時候,我感覺我之前讀的書有點用了,我可以操作"非暴力溝通"了,那時候沒感覺做不到,因為負面情緒太多,堵塞了我的全部感知空間。

3. 這個時候,我讀了武志紅《巨嬰國》、《與神對話》、路易斯海《生命的重建》、林文采的《心理營養》、重新又讀了《吸引力法則》、《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時候,我讀的東西全部能讀懂,甚至有批判性思維,能夠找出書裡不盡完善的地方,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4. 這個階段的感知力已經大大擴充了,不僅僅能夠感知自己的痛苦,還能感知別人的痛苦,擺脫了受害者情結。


第四個階段 讀書有收穫了

2019年,我加入樊登讀書,陸陸續續聽了很多書,這個我讀書的一個轉折點。

1.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對我影響巨大,查理芒格和巴菲特都是極愛讀書的人,是“長著兩條腿的書架”,查理芒格說加州理工和哈佛法學院都沒有幫到他,都沒有提供有價值的東西,他真正的智慧是讀書獲取的,我從這裡知道讀書對一個人的價值,對讀書一發不可收拾。

2. 這個階段我又讀了《非暴力溝通》並且能夠找出裡面的不完善之處,批判性思維,我感覺我讀書升級了。

3. 這個階段我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並且能夠應用書中所學,這個階段讀書非常非常有感覺,我感覺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4. 我愛上了寫作,我發現了我的很多天賦,不斷的寫作,盤點自己,輸出自己。


第五個階段 我愛上了讀書

2020年我加入了弘丹寫作訓練營,我的讀書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因為熱愛寫作,學習寫作技巧方法,對自己有了新的認知,感覺自己越來越無知,需要學習的太多,這個時候如一個吸水的海綿。

1. 這個階段,讀書會做思維導圖,提升了邏輯能力。

2. 這個階段,會摘錄書裡的金句和案例,成為我寫作的素材來源。

3. 這個階段,讀書的速度越來越快,幾個小時可以讀一本書,讀書有了目的。

4. 這個階段,知道什麼是精讀和泛讀,哪些書要精讀,哪些書要泛讀,哪些書需要一頁頁的讀,哪些書利用碎片時間聽書。

5. 這個階段,感覺書籍簡直是寶貝,一天不讀書就難受。

6. 這個階段,開始研究如何高效讀書,高效學習,吸收內化、實踐,學以致用。

7. 這個接單,開始擴充閱讀範圍,比如經濟學、自然科學、、、、、自己的好奇心越來越大,,,,,愛上讀書,人生從此沒有孤獨和無聊。


總結

從讀書沒感覺到一天不讀書都不行,到讀書寫作成為終身要做的事情,這其中發生了很多事。總體來說,

1. 讀書跟自己的經歷有關,有些經歷你沒有,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

2. 負面情緒多的時候,什麼都無法吸收,負面情緒是巨大的阻力。

3. 你需要明白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對讀書效果有影響。

4. 讀書需要實踐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否則讀完就完。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心理有阻力,需要先清除阻力,否則沒有空間吸收。


luckysolucky


【讀完名著類或專業類書籍感覺自己當下沒有收穫,以自己淺薄的認知,結合自己情況,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01 是否帶著思考去閱讀

曾在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是歐內斯特·海明威的名作之一,但初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讀不進去。

世界名著我為什麼會讀不進去或者說讀來無味呢?

我找了由書改編的動畫片來看,然後使用“快進”的方式終於看完。

隔了三個月的時間,有一天當我突然意識到我可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時,再次看到這本書,心境完全發生了改變。

我不但讀得進去,而且我還能理解面對種種挫折,老人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書沒有變,變得是我自己。結合實際情況,帶著思考去閱讀才不會流於表面。

02 是否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這本書裡,作者本人-日本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曾說過,他早上帶出一本書,晚上到家前這本書就看完了。

我試過,但很遺憾我暫時做不到。

通勤前,我帶了一本書,下班後繼續閱讀,我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一本書。但是讀到後面我發現,前面的已經忘的差不多了。

於是再讀書我不再只貪圖快,而是讓每一份“輸入”都能真正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然後應用到實際中,將知識為自己所用。

知識是別人的,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工作時間安排等)為我所用,為我借鑑,而不是全權照搬。照搬的結果多半是感覺對自己無用。

03 是否形成了閱讀的“閉環”

《人生效率手冊》中張萌曾說過,她每年都會出版一本書,但是出版完書之後,她會將讀者組織成一個微信社群,帶領大家在裡面討論書的內容,並給讀者設置思考題,讓大家分享自己應用書中理論指導實踐的案例,分析出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每週再帶領讀者進行復盤。

這種帶著問題去讀書,然後用書中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是一個閉環式的思維。通過實踐反思出來的東西,通過總結,再來指導下一次實踐的過程。

知識不具有力量,運用知識才具有力量。

如果只是單純的讀書,沒有結合自己情況做到內化,沒有輸出再利用形成閉環,做到“為我所用”是比較困難的。

-END-


小女子熱愛生活


一、選取適合的名著來閱讀,激發對名著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全部讀過來。可以根據年齡特點和興趣點,確定閱讀範圍和時限,選擇相應的經典作品,如《西遊記》、《水滸傳》、《駱駝祥子》、《格列佛遊記》、《名人傳》、《童年》、《簡·愛》等。讀時應合理安排時間,規定每週讀多少回或多少字,如每週讀一萬字。

二、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閱讀長篇名著最難解決的就是時間問題。製作一個“名著閱讀大擂臺”給出一週的時間,不規定必須讀多少,一週後先在“擂臺表”上,填寫自己閱讀了幾頁,然後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效果較好。

三、讀寫結合

可以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體現;找自己感興趣的精彩片段、好詞佳句、各類描寫和精彩的情節等,並加以適當點評,這樣能大大調動自己的讀書積極性,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


盧克的異想世界


我讀書有三個要點,第一要帶著明確的目的讀書;第二要快速翻完一遍後找到重點和自己最關心的內容;第三是要在第一遍速讀之後寫一篇讀書筆記,並與同事、朋友分享

其中,寫讀書筆記的過程非常重要,它是我的讀書秘籍。今天晚上的會員語音「寫作之路」,我會講一下這部分內容。並且,我會講一下,為什麼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自己的「寫作日更之路」。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同樣的書,為什麼別人讀了就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感覺像沒讀一樣?」本質上,這是讀書方法不對。

以前我也是如此,喜歡漫無目的的看書,什麼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豆瓣top250,大咖推薦,我都下到Kindle裡屯著。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有一半的書根本沒看,剩下的,要麼翻幾頁看不下去,要麼看完了記不住。



小李同志講八卦86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並不是用來享受情節的樂趣,而是從不同角度來讀。重要的是要思考。

有時候好書要讀好多遍,除了情節故事,用詞遣句,更要讀核心的思想,這才是最寶貴的。作者的文字是否打動你的心,是否引發了你的觸動、或者感動、思考、震撼、和流淚一類的?

如果都沒有,說明你沒看懂。

寫讀書筆記,踐行,都是後面的事情,如果你讀了之後沒有任何觸動,說明你只是用眼睛讀了,未必用了腦子,更別說用心了。

專業書籍,不知道你讀的哪一類的。我有個朋友認識我之前,也讀了一些心理學專業書籍,可是世面上有些所謂心理學專業書籍很是糊弄人,你自己去書店找的,可能就是雞湯。或者只是掛了個牌子,忽悠外行的。

其實名著是經過時間打磨的,一般都差不多,只是未必適合你,不知道你多大,讀過什麼書?

如果你只是不懂,可以參加線上或者地面的讀書會,和別人一起讀書,有了思想碰撞,效率會更高。

心理學不是用來裝能的,是用來解決困惑,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大家覺得呢?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我相信你已經看到過很多次《如何閱讀一本書》,書很好。但它是很久之前的書了,所以我推薦的書是《讀懂一本書》

這是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的讀書方法。很多人都在說《如何閱讀一本書》,那我就給你看看這個,或許你可以用來互相印證。

  • 用思維導圖代替劃線。

劃線會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但根據《認知天性》那本書的說法你越痛,當你的記憶產生摩擦。你感到痛苦。這個時候你反而忘不了。

  • 成為知識的傳播者。知識會用進廢退。

一個國王如果不好好治理他的國家,那麼他老百姓會造反,離他而去,一個人如果不用他的知識,他也會遺忘知識。最後變🉐一問三不知。

對書籍進行分類:

  • 文學作品需要你沉浸式的閱讀,拓展你的知識邊界
  • 工具說需要你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

讀時: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八個節點:

  • 你覺得作者提出的觀點是否被界定清晰?
  • 是否瞭解到這個問題的嚴重?
  • 是否讀到某個地方感覺,語言解釋🉐非常符合你的心意。或讓你感到意外。
  • 這本書的轉折關係/遞進關係在哪裡?
  • 通過這本書你是否能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個問題。或者從不同的側面彰顯它的內在價值。
  • 當出現轉折關係後,要重視轉折後的內容。
  • 重視書中的奇聞異事。這能成為你的社交貨幣,培養你的趣味。
  • 你感受到閱讀衝擊你的靈魂的時候。

讀後:我稱他為新十一條

  • 這本書到底能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再次界定,或許這是這本書幫你解決了一個你想不到的問題,而沒有解決你本來想解決的問題。
  • 作者賦予他的使命是什麼?
  • 這怎麼論證賦予這個使命的?
  • 他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假設/預想
  • 整個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回顧,燒腦時刻
  • 推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 怎麼獲得了這個證明證據?(發生了什麼什麼事兒?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等等。)
  • 最後我們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
  • 這個結論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 我能不能準確的把握這本書的真正含義理解這本書。
  • 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本書的真正含義?且表達清楚。語言有趣,信息準確度高。
  • 能不能讓那些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聽我講過之後有讀這本書的慾望?我能不能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在我表達的過程中,我的邏輯能力和對他人的善意是否一直存在

現在你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有很多人向你推薦讀書的方法。而你要從中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些是我通過原書,學到的一些方法,我想說。讀懂一本書很好。《如何閱讀一本書》也很好。但你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以後才不會處處問人。

我建議你看看各個回答。然後汲取其中的精華自己畫個關於讀書方法的

思維導圖人總是對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很喜歡。

如果別人的方法不靠譜,那就自創武功吧

要想練就絕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難忍受的痛。

歡迎在下方留言,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我是助推,讓知識穿過肉身,接受現實生活的拷問。


助推思考白說


只要用心去讀了,就會有收穫!有些收穫是有形的,有些收穫是無形的,所以有時可能你沒有感覺,但實際上已經獲益。

建議你讀書時,要制定合理的規劃,使用科學的方法,譬如:精心選擇閱讀的書目,養成定時讀書的習慣,閱讀過程中做好摘抄、深入思考、經常總結、加強交流,等。

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你堅持讀好書、善讀書,浩然正氣、滿腹經綸自然會找上你,讓你受益終生!


風雨無阻的陪伴


我覺得可以改進一下讀書的方法。讀書時手上不拿筆,基本讀完等於白讀,只能記得少數片段,更別說學到什麼,怎麼運用了。

對於非虛構類書,目錄是書的基本框架,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維佈局。你可以在目錄上做記號,哪個是你比較感興趣的,你有什麼疑問先寫在旁邊,帶著問題先去看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有時因為沒有從頭到尾連貫地閱讀,為了尋找來龍去脈,更能調動大腦的主動思考。這個可以試過之後根據自己的偏好去調整。通常一本書讀一遍肯定不夠,第一遍粗粗掃一遍,挑出興趣、疑問、重點……做好記號;第二遍挑重點仔細讀,必須做筆記;讀完了還可以同領域其他作者的書瞭解一下,聽聽高質量讀書平臺對書的解讀 對照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一篇書評。

其實虛構類書籍讀法也差不多,可以多加一個內容,把自己喜歡的片段蒐集記錄,當做模板學習。同樣看完也去聽聽別人的解讀,有時光是對一本書的解讀就寫成了另外一本書,比如《小王子的領悟》是對《小王子》的解讀;楊照也專門寫過一本《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這類書挑靠譜的作者的讀一讀,每個人的感悟不一樣,都能受到很多啟發,多維度思考。

關於筆記,是另一套需要專門學習的技能。可以找找相關課程,比如怎麼用印象筆記搭建寫作系統。會用這些工具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幫助,只有自己用了才能體會。

總之,讀書要當成一個系統工程,完整地走完一個流程,對自己的提升是全方位的,不能把一本本書孤立地看完了事。但這樣做剛開始可能會比較慢,需要耐心和長期堅持。

幾本關於閱讀方法和學習的書:


資深囧媽


這個問題應該從幾個方面去理解。看書是看過了,在看書的過程中,有幾件事是必不可少的,你做了幾件?

其一,就是要一絲不苟的作好讀書筆記。尤其是在重要的章節,重點的段落,令人感動的句子,能夠使人醍醐灌頂的道理,自己看後的感受和體會。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認真的作好每筆的記錄。

其二,就是在看書的時候,哪個地方對你有些啟迪?哪個地方令你開悟?哪個地方給你一個方向?使你看到前方的光明?俗話說"不僅要學到,重要的是悟到 "。就是在看書的時候,要開動腦筋,展開聯想,千萬不要"水過地皮溼"式的一漫而過,否則就一事無成了。

第三,要有讀書的體會。看完一本書的時候,要有自己的讀書體會,最好是形成文字的體會,寫出之後可以檢查自己的想法,自己有些什麼收穫。如果這些工作都做了,你就絕不會看書什麼感覺收穫都沒有的。學習是很快樂的,又是很辛苦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點滴積累,百鍊成鋼。

謝謝悟空問答平臺!謝謝大家的鼓勵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