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AI智能评价系统上线 可精准分析CT影像

近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透露,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导、依图医疗开发的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已经于1月28日起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正式上线。


该系统采用创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服务,更为高效、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助力疫情防控。


新型肺炎AI智能评价系统上线 可精准分析CT影像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疫情防控难点之一就是医疗资源高度短缺,快速诊疗能力出现结构性缺失,尤其是核心疫区。


由于短时间内的爆发式就诊需求,难以实现快速精准诊断及分诊,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患者拥堵并伴随恐慌情绪,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无法精准匹配到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


指导该系统研发的施裕新副院长表示,CT 影像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重要诊疗决策依据之一,能及时实现病毒性肺炎的诊断。该系统是行业内首款智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 AI 影像产品,通过业内领先的图像算法实现了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CT 影像的智能化诊断与定量评价,并对局部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全肺受累的各类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通过对病灶的形态、范围、密度等关键影像特征定量和组学分析,精确测算疾病累计的肺炎负荷,实现对 CT 的全肺病变动态 4D 对比,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评估疗效,预测预后。


新型肺炎AI智能评价系统上线 可精准分析CT影像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分级及疗效评价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采用病灶定量评价的方法,涉及到病变累计的肺体积范围、密度等多因素,目前缺乏统一标准,以往采用传统手工勾画 ROI 的方法进行量化的评估,往往需要 5-6 小时,效率低,临床推广难,而利用这个新 AI 系统能够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在 2-3 秒之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极大提升了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


通过将 AI 系统与公卫中心医生七十多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病情评估结果相比较,发现该系统的定量分析与医生的评价结果相似。


通过将AI系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70多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病情评估结果相比较,该系统的定量分析与医生的评价结果相似,显示出高稳定性的诊断质量。


专家表示:希望这套系统的诞生能助力全国,特别是疫区重点医疗机构提升新冠肺炎的定量诊疗工作效率,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以此同时,近期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还将上线“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小依医生”,该平台具备智能问诊、智能宣教等多个功能,以权威资料为基础,借助人工智能意图识别等技术,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入口,为患者提供详尽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宣教,并为民众提供高效、可靠的智能病情分析,可以满足疫区,尤其是湖北、浙江等高发省区民众的在线问诊、分诊、导诊需求,减轻在线咨询医护工作负担,同时减少医疗人员与疑似患者、民众的接触时间及频次,优化就诊流程,从而缓解民众恐慌情绪、降低医疗机构压力,减少机构内传播风险。


参考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20-02-05/doc-iimxyqvz0417611.shtml


每日疫情数据更新

【截至2月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143例(湖北2447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87例(湖北184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6762人。新增重症病例962例(湖北918例),新增死亡病例73例(湖北省69例,吉林省、河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4833例(湖北2622例)。


截至2月6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1161例,累计治愈出院1540例,现有确诊病例28985例(其中重症病例4821例),累计死亡病例636例,现有疑似病例2635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1402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6045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0例:香港特别行政区24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治愈出院1例),台湾地区16例(治愈出院1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