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大年初一走節,還用磕頭嗎?這是不是迷信?

石門老馬




鄧樹強———養蜂十年


天南海北大過年

我是石家莊市藁城區人。

我們這裡大年初一走節,人們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磕頭拜年!初一早晨天剛矇矇亮,大家就得早早起來,先打開自家大門。點燃一束開門鞭炮!寓意深遠,像徵著開門大吉。

又是向鄉親們發出集合信號!先給自已父母雙親磕頭拜年,然後去集合地點,參加出門入戶的拜年行動。本家應參加人員,這一天不管上班哩當官哩務農哩,除特殊情況外,都會自覺準時參加活動!由一位有威望上點歲數的人領隊。由於年年如此,大輩們也早早起床,在屋門口鋪上墊子和門簾,講究的還擺上香菸水果糖!我們一進家門,領隊的見到大輩就喊!"祝xx大輩新年快樂″!大家接著說"身體健康″!然後一字排開,雙手合拳一拱手,雙膝跪下,倆手扶地,低頭拜三下!大輩回禮"同喜同樂"!就走下一家!從天色剛明到日出三杆,才能走完!這一天早晨,街道乾淨整潔,彩旗飄揚,家家貼有春聯,戶戶門口掛著大紅燈籠!大街小巷,熙熙攘攘!鄉親們問寒問暖,互相祝福!好一派合諧歡樂的氛圍,這是農村過年最亮麗最熱鬧的景像!

隨著手機的普及,有人提倡電話微信拜年,但農村老年人天生宅心仁厚,思想守舊!有幾個人會用智能手機!雖然拜年的方式方便快捷!但農村老人們認為不實誠!心裡不喜歡!還是願意當面接受孩子們的祝福!人們生活中,有點不愉快小磨擦,一拜年一磕頭盡釋前嫌!就能重新合好!

春節是咱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磕頭拜年是最方便最正重的禮儀舉動!這和外國人見面擁抱握手一樣,只是表示方式不一樣!這是祖先身手相傳留下的敬老愛幼的典範,這是農村過春節濃濃的年味!這不是迷信!是民族文化的延續!我們這裡的人們,都把過天當做重要的日子,千萬不能輕意丟掉!


石門老馬


我離開家已四十年了,在家大年初一走節,對本家的長輩和同村的長輩,都要磕頭!

這是對長輩的感恩和感謝,當時雖然不懂或認識的不夠深刻,只感覺這是天大的事,過年,必須給長輩行這個禮數!

後來到了城裡,也是要走節,但不用行磕頭禮;有了電話,電話問候;現在有了手機更是方便了,還要有相互問候的習慣!

我個人觀點,在農村,大年初一走節,還要磕頭,這不是迷信!應是一種對長輩的感恩和文化傳統美德!

我剛看到我叔家的孩子,還有磕頭的禮數!


韓清海


我們小的時候,每到大年初一。就早早的起床,去長輩家拜年,當然還要給長輩跪下磕頭!長輩會給點零錢當紅包!這樣的拜年方式,持續了好多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過年到長輩家拜年,就不再磕頭了,也許是自己長大了,不好意思再用跪下磕頭的方式拜年了!也許是長輩覺得我大了,也不願意接受我跪下磕頭的拜年方式了。總歸是好多年沒再用跪下磕頭的方式給長輩拜年了!其實也很懷念以前那個時候的拜年方式!給長輩磕個頭拜年,長輩高興的合不攏嘴,然後掏出早就備好了的紅包,我接到紅包時高興的手舞足蹈,可以去買鑽天猴了,可以去買玩具槍了!到現再來回憶著!現在的我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每到大年初一帶孩子去長輩家拜年,孩子們都不再跪下磕頭拜年了,有時候我會叫孩子們跪下磕頭拜年,孩子們都不懂的怎麼跪下磕頭拜年,長輩們也都說:“不用了,免了。什麼年代了!不興這個了”!其實我覺得,跪下磕頭拜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思想,我覺的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跪下磕頭拜年,更能體現出年味兒,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仁、義、禮、智、信。我們是禮儀之邦,所以說,用給長輩跪下磕頭的方式拜年,不是封建迷信,而我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美德!


漁民王大哥


在農村大年初一走節可不止是要磕頭,在我的家鄉,90%的人家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都要殺雞用雞血染在封門馬子上,然後貼在門上鳴鞭炮,這波操作叫做封財門,鞭炮聲響起就意示著已經封門了,人們就不能在進入該戶人家。

那這財門要封到什麼時候呢?父輩們說他們小時候,一直要到元宵節後也就是過完小年才能去別人家裡,然而芳菲小時候是從年三十晚上一直要過了初五的父母才允許我們去領居家玩耍。

那如果在封門期間去了別人家,事情就有點麻煩了,這就意味著你把別人家的財門踩開了,主人家會很不高興,禮節上你踩了別人家的財門無論主人翁怪不怪你,你都得拉著一隻上好的公雞去人家磕頭重新封門。所以,春節期間千萬別輕易闖入別人家!


弓長芳菲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了,再過幾天就大年三十了,現在的人們了是非常忙碌。沒有回家的著急趕路回家,回家了的著急到市場備年貨。只有備好了年貨,過年的時候才熱鬧。

記得小時候過年走外婆家的時候,母親就給我們說過,說見到外婆外公婆的時候要磕頭,然後要說給外公外婆拜年了。但是,說實在的,每次到了那裡後就馬上的被外公外婆牽到屋裡吃東西去了,哪裡還管那個什麼磕頭不磕頭的。

在我們這邊,拜年已經不興磕頭了。只不過我在北方呆過,據我所知,北方還是有一些是繼續承襲著以前的傳統習俗,在拜年的時候是需要磕頭的。

在我們這邊有一句俗話叫做“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意思是初一的時候兒子到父親家拜年,初二的時候女婿到岳父家拜年,初三開始就是左右鄰居相互的走動拜年了。也是從初三開始,路上的行人明顯會增多很多,走親戚的都是來回走動了。

在我愛人家這邊拜年就與我們家這邊不一樣。她們家這邊拜年是初二的時候就開始走動了,而且是鄰居間相互開始走動。其實對我來說,我真的感覺那真的是好不自在的,甚至說難聽點有點虛偽的意思。她們這裡怎麼做的呢?就是一大早然後一家一戶的走,主人家在堂屋擺上瓜子花生糖果等,別人家到他們家一進門就是喊“拜年了”。而主人也回應一聲“拜年”,沒有多餘的肢體動作,甚至連作輯也沒有。喊完拜年後就是主人請吃桌子上面的瓜子花生,如果有男的再發一根菸。可是誰會吃呢?沒有人動,在那裡呆不了兩分鐘就走,然後下一家,就這樣一家一戶的走過去,“拜年”這兩個字我真的感覺從他們嘴裡說出來,我心裡聽出來,都是有點虛偽。這說得有點不好聽,但是感覺就是這樣。

拜年磕頭,從小到大還真的沒有見過。


洞庭清水塘


我是70後,每年給親戚拜年,或親戚到我家裡來,都有磕頭。先上香,磕頭,起身拜。再給長輩磕頭,起拜。有幾位長輩,磕幾次頭。

我認為這不是迷信,這是咱中華民族傳下來的禮節,傳統習俗。磕頭,提現了尊老、孝道、真誠、有傳統教養。感覺不輕浮,值得傳下去。


雲絲兒是我


我是河北邢臺的,在我們這兒大年初一會去自己的叔叔或者大伯家拜年,是有給磕頭拜年的習俗,另外家裡還會貼上寫有以前老輩兒人名字的畫像,也是需要磕頭跪拜的,我覺得這應該不算是迷信,算是尊重長輩和祭祖的一種形式吧!


劉行者


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拜年吧大家都起的很早,一般凌晨三點左右起來放鞭炮、開大門迎財神,吃餃子,吃完餃子就去給長輩們磕頭拜年,從我小時候的回憶裡都是這樣拜年,聽長輩們說,過年初一磕頭都多少代人都這樣拜年


王哥的烘焙生活


大年初一磕頭拜年不算迷信。我小時候,大年初一要跟大人一起走街串戶,去輩長的家裡去拜年,那個時候是真磕頭,磕完頭,老年人給一些瓜子,糖果。夠我們高興一陣,現在,也去拜年,但一些長輩大都不讓磕了,只是象徵性的口頭說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