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里,中秋节时为什么要“敬月光”?

炒米视角


这几日一直在写中秋诗词对联,今日且说说中秋的习俗吧,前两天和一位朋友闲聊,说起中秋节,朋友说兰州老家每逢中秋夜必会“祭月”,供品是月饼和水果,六甲番人闻罢愕然,原来祭月习俗北方地区现在居然还保留着。

六甲番人的故乡潮汕地区一直都有中秋节“拜月娘”的传统,由妇女主祭,孩子们也可参与,但成年男子一般不拜,而会在旁食茶或协助。“拜月”一般是晚饭沐浴后,一轮明月挂屋檐,一桌果饼呈庭院,两根红烛插香炉,女子遥望祝文念。

拜月时,孩子们大多不明就里,记得六甲番人小时候有次用手指月,立即受到母亲严厉批评,并说再指月娘会被割掉耳朵,于是此后再不敢造次,而今想来,这是潮汕人对月娘的崇敬,任何不敬的行为都视若亵渎。

拜月期间,也有很多阿嫲也和小孙女讲“嫦娥奔月”和“破柴翁”的故事,而小孙女通常都是好奇宝宝,比如:

孙女:“为什么拜月?”阿嫲:“月娘保贺你。”孙女:“月娘在哪里?怎么看不见?”阿嫲:“月娘在好远的地方,伊有看见你。”孙女:“阿嫲,这么多物件伊可能食不完,我捡块来食好莫?”阿嫲:“不乖,月娘唔惜你啊,快去拜月娘保贺。”

待到小孙女长大些,再陪阿嫲拜月,心愿则大都是自己生雅些或能找个好夫婿,过去潮汕童谣有唱:

“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对潮人来说,中秋拜月娘是一种信念,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可惜,现今很多城里地方这一仪式已消失,而月娘只剩下了传说。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六甲番人


八月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备上家肴美酒,更少不了那圆圆的月饼。为什么中秋要献祭月亮呢?古代先民有然崇拜,对日月星辰怀有天然敬畏,拜天拜地,拜日神,拜月,希望日月同在,天地共存吧,后来月亮又寄托无限情思,如霜月光是大诗人李白对故乡思念,但人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但寄托先人的思念和美好愿望。这也成为我们民族之思之愿。一轮明月夜,有团圆之喜,有离愁之思,万千思绪尽在望月之时,天下若无明月在,何物才堪寄相思。但愿仲秋月圆夜,家家团圆时。




地狱天使星君


毛不易的《消愁》里唱到,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朝阳唤起了我们的新的向往而柔和的月光总是能温暖我们在追求道路上怀揣的那一颗心灵。

月光是清凉柔软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寄托着我们的多少情思。白露刚过,抬头看着月亮,多少远离家乡的人还是觉得“月是故乡明”。

月如钩么?勾起了我们思乡的情怀;月又圆么?包含着我们内心的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上有吴刚么?快端出你的桂花酒,我们痛饮一杯,趁着月明好渡江湖;月亮上有仙子么?“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请你回答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每一个安宁的夜晚,一轮明月就静静的挂在天上,默默得俯视这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月光下,有林黛玉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悲凉,也有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有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离愁,也有王阳明“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的胸怀;有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也有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迈;有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世情,也有僧人“夜夜池上观,禅身坐月明”的禅意。

如果说日光是火热的前进不折的,那么月光就是平静的宽恕包容的,“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赏心赏月不必非要中秋,只是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那轮月亮最圆,最美,最亮,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美满的期待:阖家团圆!

来吧,让我们斟满杯中酒,一杯敬月光!一杯敬团圆!


流浪雲


远离现代喧嚣 让传统节日回归传统


千百年前,北宋词人苏轼在中秋节望月怀人,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无限思念。千百年后,人们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过节变得不再单纯,变得不再传统,天价月饼,豪华“博饼”礼品,这些都在让本应充满传统味道的传统佳节充满了铜臭味。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具有特殊情结的节日。中国人讲究团圆,喜欢热闹。除去传统的春节,中秋节恐怕是能让中国人回乡团圆的又一大节日。在古代,传统文化赋予了中秋节独特的含义:八月十五夜,人们祭月赏月,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期盼家人团聚。


而经过千年发展,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已渐渐被人遗忘。近年来,逢年过节时就会听到老人家说:“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啦!”、“现在过节越来越没气氛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就是因为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缺失。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和拒绝发展创新,只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忘却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经典文化和习俗。在现今喧嚣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存在成为了人们心灵的洗涤剂。中秋佳节,为何不尝试与家人赏月吃月饼,拜月“敬月光”,跟晚辈们讲讲嫦娥的传说,玉兔捣药的故事……

曾几何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变成了政府的三令五申,亲朋好友的团聚吃饭变成了有所目的的送礼拉关系。让节日回归传统,让节日变得单纯吧!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些通知和规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江水趣谈


中秋节代表了中国人内心的一种深深情节,他们常用月亮去寄托对家的思念。中国人把圆月看做是团圆的象征,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中秋节,人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合家团聚,赏月拜月,祈愿幸福。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可见,从周代起就有中秋节敬月光的风俗,那种风俗习惯意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时凡是有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摆放月饼水果等贡品,对月拜祭,以祈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现代的敬月光,主要是对华夏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融合。


u峽嘉嘉的笑靥如花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节日!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它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他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人对于家庭的重视。中秋这个时节还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茉茉12300


在中秋,敬月光必不可少。敬月光是民间的一种习俗,中秋节当天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院子里,拉闲散闷、抬头赏月、月饼供奉……结束后由长辈分食最大的团圆月饼,喝黑糖水。小孩们也会结伴到别人家吃月饼、喝糖水,嬉戏玩乐。每逢八月十五的夜晚,我们这儿敬月光搞得很隆重。家家户户都搬一张小桌子到院子里,小桌子上摆上月饼、苹果、香蕉、西瓜、葡萄等。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乡在离县城比较边远的小镇上,那会儿家家都很穷,没有那份闲钱买那些盒装包装很精美、精致的月饼,小镇的小商店里也就不进这货了。我第一次见月饼,应该是在12岁左右。小镇商店里好像也只有这一种月饼,就是那种馅是各种果仁、红绿丝的硬梆梆的金黄色的月饼,这种月饼是按斤卖的,也可以自带面粉去做月饼的作坊去定做上几斤。每逢中秋临近,街边外常听到“卖月饼喽”的叫卖声,我家通常都是母亲带着面粉去做十多斤月饼和偏红黑色的混糖饼子,然后用塑料袋装起来,这种月饼吃上一个特别的耐饿,在当时也是难得的美食了。那个时候,中秋节前后也是庄稼成熟的季节,大人们去田地里收庄稼的时候,带上几个月饼,中午饿的时候坐在田埂上,就着瓶里的水,吃上一个,很是美味。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城市参加工作,在城市里家家都是住进楼房的各个单元里边。从此中秋节便成了与小时候不一样的中秋。尤其近年来,生活富足,中秋节可吃的美食越来越多,新款式的月饼层出不穷,从味道上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孙悟空、老寿星月饼等,可真的是“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同”。团圆饭有时候成了在大饭店定上一桌,叫上家里的长辈,邀上亲戚朋友一起吃一顿。然后各回各自的家中,看着窗外月色如水,静静流淌,我们一边剥着花生,砸着核桃,吃着葡萄,嚼着石榴,品着月饼,一边看中秋晚会,一边听父亲给小孩讲嫦娥的故事,虽然年年听,但总觉得特别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