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赤腳童子


中國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然而,這又是真實存在的。那這到底說明什麼呢?是不是表明歐美人進化得更好呢?因為很多人都羨慕歐美人的體格,男士威猛,女士身材更是婀娜多姿,這背後與骨骼的多少有關係嗎?

要弄清這個關係,需要先了解少的兩塊骨骼到底少在什麼地方。科學家做個調查研究顯示,一般來說歐美的白種人全身有206塊骨骼,而亞洲黃種人,比如中國人,朝鮮、日本人等,都大部分是204塊骨骼。少了兩塊骨骼,但是並不影響大家的生活,那這兩塊骨骼到底少在哪裡呢?

科學家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少的這兩塊位於小腳趾。實際上,多數中國人小腳趾只有兩節骨骼,而歐美人有3節骨骼,左右兩隻腳所以一共少兩塊骨骼。

既然少的骨骼是在校腳趾上,看來歐美人的帥氣婀娜跟多的兩塊骨頭並沒有什麼關係,有此想法的可以打住了。

那是不是所有亞洲人都是204塊骨骼呢?其實不盡然。曾經有科學家進行了抽樣調查,對615名亞洲人進行了調查,他們覆蓋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結果顯示,73%的中國人擁有204塊骨骼,有27%的中國人擁有206塊骨骼。進一步調查發現,不僅中國人擁有204塊骨頭,在東亞地區,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大多數人擁有204塊骨頭。

為什麼會少兩塊骨頭,目前其中一種觀點認為:說歐美人的腳趾的第五個指頭比我們黃種人多出來一塊,是因為身高體質的差異,人體為了適應白種人的高大,因此多長出來一截來支撐他們的身體;而我們黃種人的身材普遍沒有白種人的高大和健壯,人體就自行退化掉這一小節骨骼,也是為了給身體減輕負擔,就是這樣的一小節腳趾骨就造成了多出來的兩個骨骼。但是目前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權當一種推測。

實際上,小孩的骨骼更多,可以達到217-218塊,其中初生嬰兒的骨骼甚至能達到305塊。但是隨著孩子的生長髮育,有的骨頭會發育成一塊,簡單地說就是幾塊骨頭長成一塊了,比如說嬰幼兒的骶骨有五塊,但成人只有1塊,嬰幼兒的尾骨有5塊,成人也只有1塊。所以,骨骼的多少並不能代表進化的方向。但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得知,其實演化並沒有方向,並且演化並不是單線發展,而是每個人之間都存在著微小的差異,只是大多數差異並沒有表現出特徵罷了。

所以,不論是歐美人的206塊骨骼,還是亞洲人的204塊骨頭,都是正常的,無高低貴賤之分!純粹是物競天擇的需要!


多試試美國科學課


是有這種說法,歐美人206塊骨頭,我們只有204塊,少兩塊。

乍一聽好像是件很顛覆認知的大事,其實就是標題黨,不用在意哈哈。

首先呢,這兩塊少的骨頭,比較主流的說法是少在腳上。

說的更具體一點,是在腳趾上的第五趾骨,多數亞洲人第五趾骨只有兩節,而歐美人大多有三節,這樣一隻腳少一節,加起來就是少兩塊骨頭了。不過趾骨有幾節,對於走路生活工作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其次呢,第五趾骨有兩節還是三節,因人而異,並不絕對。即使是亞洲人,第五趾骨也可能會有三節,也會有第五趾骨只有兩節的歐美人。以前曾有數據統計過,日本人和中國人第五趾骨兩節的情況大概佔到70~80%,而65%的歐美人趾骨有三節,只是一個佔比例多少的問題。

說到為什麼我們和歐美人的趾骨會有這種小小的差異,其實就是人類進化當中的正常現象。

隨著人類習慣了直立行走,其實只要三根腳趾骨就能支撐住人的身體,保持平衡了。第五趾骨的關節數量多少也變得沒那麼重要,減少關節數量就能縮短骨骼長度,這樣還能減少日常活動中受到打擊的頻率,所以一部分人第五趾骨的第三個關節,就在進化中消失了。

人類的漫漫進化路當中,骨頭的合併、消失都再正常不過了。

人類祖先的骨頭數量有300多塊,在進化當中出於自身需要,適應環境等等因素,骨頭總數慢慢減少到了現在206塊。

而且即使是在現在,人一生當中骨頭的數量在各個階段也不一樣。

嬰兒時期的骨頭數量多達305塊,長大的過程中骨骼結構也會發生變化,像是尾骨、骶骨、髂骨都會在成人之後出現合併,畢竟多塊小骨頭連成一塊,抗造能力也會增強不少~

這麼看來,人的成長過程和進化過程好像還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在生物學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歐美的白種人全身共有206塊骨骼;而亞洲的黃種人比如我們中國人、隔壁的朝鮮人和海對岸的日本人,全身則僅有204塊骨骼。

雖然只是缺少區區兩塊骨骼,但我們同樣也能正常生活。不過,為什麼我們會比歐美人少了兩塊骨骼呢?


其實這就是亞洲人種和歐洲人種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骨骼的數量上,在其他方面也有,比如身高方面。黃種人的體格普遍更偏嬌小一些,而白種人則更高大的一些,這種差異越往南便越明顯。

言歸正傳,為什麼我們會比歐美人上兩塊骨頭呢?並不是我們黃種人不如他們優秀,而是因為在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發生了變化。

早期的人類其實有305塊骨頭,但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所以在不斷進化,而相應的骨頭也在慢慢的減少,最終進化成了204塊、206塊骨骼兩個數量級。


據科學家分析,黃種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減輕骨骼之間的摩擦負擔,逐漸將恥骨、髂骨、坐骨之間的軟骨合在了一起。而白種人並沒有完成這個進化,所以比黃種人多出了兩個小骨骼。不過,黃種人雖然少了這兩個小骨頭,但並不會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此外西方還有一種觀點,那就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的骨頭數量差異體現了在腳趾上面:黃種人的腳趾趾骨比白種人少了兩塊。不過,這種說法其實也是站在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基調上。說是因為白種人身材更高大,所以腳步需要更強的支撐力。白種人的人體腳趾為了適應白種人的高大體格,便多長了兩塊小骨骼起支撐作用。


歷史的荒野


[進化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達爾文臨終時透露:地球上除東亞人真正進化成人類,其它人種都不能算人類,只能算類人猿,據我研究,印度人種需要一萬年進化成人類,白種人需要一萬伍仟年進化成人類,黑人需要二萬年進化成人類。


路透社評論員


大多數成年人有206塊骨頭,然而,這個數字可能會有輕微的變化,嬰兒和小孩子在出生時體內的骨骼比成年人多,高達270多塊,比如從出生後起,頭蓋骨才開始骨化,大約在兩歲的時候開始縫合。隨著年齡的成長,許多骨頭開始融合在一起,導致成年後骨頭數目減少,即使過了二十歲,有的骨骼也還在繼續生長。

有些報道說大部分東亞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一般指的是第五腳趾只有兩塊趾骨,但並不是說這兩塊不見了,而是中端和遠端的趾骨融合在一起,所以在骨骼數目上可能就少了2塊。

當然,這不是漢族或者是東亞人特有的,即使是在東亞人口中比例可能更高,在歐美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超過35%)的人的第五腳趾是隻有兩塊趾骨,在1492年達芬奇的人體解剖圖手稿中,第五腳趾就只有兩塊趾骨。一些學者認為這個與種族有關,因為第五腳趾骨融合現象在非洲人群中不太常見,而在日本人和中國人中卻非常常見,超過70%的人中都有這種現象。此外,這種現象並不一定都發生在第五趾中,有少部分人在第四趾出現只有兩個趾骨(在一片研究中為2.56%),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只有一隻腳第五趾為兩個趾骨。

因此,第五趾為兩個趾骨在人類中是一個正常的多態性狀,源於趾骨不完全的分割,不是後天趾骨融合的結果,這種現狀在第12周就被發現存在於胎兒中,也不是專門存在於某個地區或民族,雖然不太群體可能會有所差異。跟雙眼皮單眼皮或者血型一樣,即使不同地區的人的比例可能不一樣,但是不能作為區分種族的標識。


科學閏土


為什麼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我們先不要來糾結誰比誰骨頭多,先來羅列一個比較好玩的事實!

1、人類嬰兒時期骨骼數量是305塊

2、人類兒童時期骨骼數量是217-218塊

3、成年人的骨骼數量一般為206塊

從這個人類因成長髮育而出現骨骼變化來看,有部分骨骼會隨著生長而相互合併成一塊,原先這些骨骼之間是骨骼和軟骨的混合物,但隨著身體逐漸長大最終會骨化!嬰兒的骨骼比較多是身體結構因素造成的,首先是這是一個進化過程中的問題,原本人類的骨骼數量是比較多的,其次骨骼合併成一大塊有利於提高結構強度,應對惡劣環境,這是進化所然!

1.兒童骶骨:5 塊,成人後合為1塊;

2.兒童尾骨:4~5塊,成人後合成1塊;

3.兒童髂骨:2塊、坐骨:2塊和恥骨:2塊,成人合併為2塊髖骨;

剛說到人類祖先的骨骼數量比多,那麼我們來看看跟我旁系但卻沒有成功的黑猩猩骨骼數量多達300多塊,和人類嬰兒時期是差不多的,與黑猩猩相比,人類的骨骼非常顯著的特徵,比如:

1.人類顱骨椎大孔更接近中心

2.人類軀幹是直立的,黑猩猩軀幹是彎曲的

3.人類的腦容量明顯比黑猩猩大很多

其實第三句是廢話,關鍵是第一和第二兩個特徵,因為這兩個特徵是人類和猿猴區別的主要特徵,即這兩個是人類直立行走的關鍵,這解放了雙手,工具使用更加普遍,大腦發育更為完善!而猩猩為了適應叢林生活還在多個部位保持了原始人時期的骨骼!

從以上角度來看,骨骼多似乎並不是什麼好事,那麼歐美人真的比我們都兩塊骨頭嗎?其實也並不全是,因為同一種族中骨骼數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最關鍵的腳掌第五蹠骨,在中國人中1/3的人有三節,但在歐美人比例中有2/3,因此從真正意義上來看,並不是我們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骼,而部分人是相比較有差異!

從人類骨骼數量變化趨勢來看,似乎我們黃種人比歐美人進化的更完美一些?是這樣理解嗎?其實這一點點差異根本無需上升到這個角度,有問題討論是好事,卻沒必要沾沾自喜,因為決定未來的腦袋,而不是那無足輕重的第五蹠骨!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學過初中生物的讀者也許還記得,書中記錄人體有206塊骨頭,網上有種說法稱包括我國人在內的亞洲人骨頭只有204塊,比歐美人種少兩塊,但我遍查網上權威數據庫卻並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

這兩塊骨頭的出處也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腳趾上第五趾骨

這種說法很直觀,對比發現約73%中國人腳掌上第五趾骨為2節,歐美人有3節,左右兩隻腳加起來就相差了2塊。

從進化的角度看最開始人類的腳趾肯定有三個腳趾,因為人類的祖先森林古猿開始直立行走時應該保留了三個腳趾,這樣能更好的保持身體的平衡性,隨著進化,直立行走變得越來越熟練,由第一、第二、第三腳趾就能保證人體不會前傾,在進化的過程中,第五腳趾的第三關節就變的可有可無,第三關節如果太長,在勞動過程中還增加了受打擊的概率,因此第五趾骨逐漸變短以至於消失也算是一種高級進化。

另一種說法是髖關節的差異

這種說法認為亞洲人的髖關節長大成人後,坐骨、恥骨、髖骨三塊骨頭長到了一起就成為了髖關節,而歐美人並沒有合併起來,因此差了兩塊。

第一種說法的流傳更廣,因為拍片會很直觀的看出來,其實人身體的骨骼數量本來就不是一個確定的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同一個人在兒童時期的骨骼數量就比成年時多11塊,到成年時部分骨骼合併在了一起。

有專家認為骨骼減少本身就是一種進化的表現,骨骼數量越少進化的就越充分,類人猿作為人類跨種族的親戚,骨骼數量就有300多快,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腳趾比人類的更長,從這方面來看亞洲人進化的更充分。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根據主流科學界的說法,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同一批人種演化而來的。

雖然如此,但全世界的人區別卻很大,比如:有些人膚色是黑色,而有些人是黃色;有些眼睛是藍色,有些是棕色。

除了這些表面特徵之外,不同地區的人體骨骼也有略微區別:亞洲成年人的骨頭只有204塊,而歐洲成年人的骨頭,大多有206塊。骨頭的數量

其實,人體的骨頭數量會發生變化,在嬰幼兒時期,人體的骨骼能達到305塊,等到孩童時期,人體的骨骼是217塊,發育完成之後,骨骼數量會確定下來,如果是亞洲人,有73%的概率會擁有204塊骨頭,而歐洲人這大概率擁有206塊骨頭。

多出來的這兩塊骨頭位於小腳趾,對於大多數亞洲人而言,小腳趾只有兩塊骨頭,但歐美人卻有3塊,每隻腳多出來一塊骨頭,所以一共多出了兩塊骨頭。

必須說明的是,無論是204塊骨頭,還是206塊骨頭,在行走、奔跑以及各種運動中,並沒有明顯的區別,也就是說,多出來的這兩塊骨頭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

初中時,我們學過達爾文的演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根據達爾文的演化論,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會保留有利特徵,比如:速度快的豹子更能適應環境,所以速度快的豹子會容易留下後代,按照這樣的發展,豹子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但是現實並不是這樣,豹子的速度在演化中並沒有明顯的提升。

再者:如果某個地方有一條大河,河兩岸同一個物種由於河水的阻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那麼河兩岸的物種則會朝著不同的演化方向進行演化,最終會形成生殖隔離。然而河兩岸的物種生存環境相同、氣候相同,為什麼還會演化出不同的物種呢?不應該是朝著同一個演化方向演化嗎?

後來,日本科學家木村資生提出了進化中性學說,意思是:如果某個基因突變,不會給人體造成負面影響,那麼這個基因突變將會被保存下來,參與到繁衍。

比如:髮色,如果有一天某個人基因突變,髮色變成了紫色。由於這個基因突變並不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所以該基因就可能被保留下來,經過N代基因交流之後,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有紫色髮色基因。

中國人少的兩塊骨骼也是中性演化,由於丟失這兩塊骨骼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所以該基因就被保留在體內,並參與自我複製。

當同一個物種不同群體的中性基因積累的足夠多的時候,兩者之間就會產生生殖隔離。

總結

我們常說生物進化的方向是隨機的,之所以是隨機的,就是因為這些中性突變。有利的基因突變雖然會大大提高人類進化速度,但有利的基因突變概率太小,大多數是中性基因。

隨著中性基因的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引起生殖隔離。之所以人類沒有形成生殖隔離,是因為人類基因一直在相互交流。


薛定諤的科學


在我們的印象之中,亞洲和歐美人的差異是很大的,首先外形方面,亞洲人的骨架偏小,歐美人普遍比亞洲人身材更加高大,其次在臉部輪廓方面,亞洲人的面部相比於歐美人更加扁平,而歐美人的則更加立體化,除此之外,還有毛髮、瞳孔、膚色等多方面的差異。

但是除了這些能看得出來的差異之外,你是否知道,亞洲人和歐美人的人體內部構造也是有細微差別的,我們應該不是沒有聽說過,人體一共有206塊骨頭,至少在生物學課本上,就是這麼寫的,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對於歐美人來說這或許是對的,但是對於亞洲人來說,這是不對的,亞洲人,比如說中國人和日本人,身體裡只有204塊骨頭,比歐美人要少兩塊,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少了哪兩塊骨頭?

準確點來說,上面所說的亞洲人應該主要指中國人和日本人,和歐美人相比,我們少掉的兩塊骨頭是我們小腳腳趾的趾恥骨,大多數的中國成年人的骨骼都只有204塊,他們的小腳趾只有兩節骨骼,而歐美人的小腳趾普遍是三節骨骼,一隻腳少一個骨骼,那麼兩隻腳的話就少了兩塊骨頭了,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中國人以及大多數的日本人相比於歐美人少掉的兩塊骨頭。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只有204塊骨頭,在中國也有大約30%的人體內也是有206塊骨頭的,和歐美人一樣,而在日本、東南亞以及韓國等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大多數也只有204塊骨頭,不過至於說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大多數人是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這一問題,認為亞洲人之所以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是因為亞洲人人種在進化的過程中將這兩個骨頭給進化沒了,畢竟現代人的共同祖先是智人,往前追溯的話,就是南方古猿了。

至於說後代之間為什麼還產生這樣的差異,那有可能是因為在不同的生存環境之中生物進化的方向不同,結果也不同罷了。當然了,少兩塊骨頭並沒有帶來什麼影響,畢竟這兩塊骨頭也是無關緊要的,而且至今還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我們比歐美人進化得更快的證據,其實生物進化的方向還真沒有個準。另外,關於歐美人比亞洲人多的兩塊骨頭到底是哪兩塊也有不同的說法,另外一種說法是亞洲人的恥骨、髂骨和坐骨在成年之後就連成了一塊,而歐美人的始終都是三塊,所以我們少的兩塊也可能是來自這裡。


鏡像科普


最典型的就是“亞洲蹲”,只有東亞人可以,而歐洲,美洲和非洲人就蹲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