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家乡的农村里,大年初二都有些什么习俗?

农友君


大年初二,就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一家人一起回娘家,女婿走丈母娘,孩子走姥姥家。

这个时候有舅子的就要跟舅子喝点酒,有姨子的跟姨子对象吹牛逼,反正是热闹的很。一年难得聚一次,这个时候总是有很多话要说,恨不得把憋了一年的话说完,有时候喝大了,就开始发酒疯,又哭又闹的。

一般初二中午这顿饭能从十一点多吃到傍晚,甚至能到晚上,回到家已经很晚了。

这就是我们这的初二习俗,你那里是什么样的呢?





蔬菜植物doctor


农历正月初二,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需要在娘家吃午饭。 尤其是新婚夫妻,大年初二回娘家,更被民间认为非常重要,一定要夫妻双方在初二一早便回到娘家。 再有,大家平时工作都挺忙,一年难得聚上一次,趁着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机会,娘家的兄弟姐妹可以团聚。 这也是中华文化看重的兄弟情谊,家族情怀。

因为过年我们那边除夕到初一,不能扔垃圾,扫地,也不能进菜园的,只有到了初二,才能进菜园摘菜,扫地,扔垃圾,说是要留财的,一个说法。

每年的大年初二,我们都要早起全家吃一顿早饭,一年当中最丰盛的早饭,估计也就是大年初二这天了。早上打完鞭炮,就是我该醒的时候了。这个是俗称的一个“开年饭”。

还有一个就是祭财神,整点就要到祠堂祭祖。不过这个习俗因为我们家乡是每个村都不同,习俗也不同,因为我每年的大年初二晚上都会跟着父亲去祠堂过整点来祭祖。

因为南北文华差异也是比较多的,这些都是以自己家从小所受影响的习俗写下来的。


南岭小肥鸭


在我的家乡初二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来走亲戚的一天,这一天我们的主人家会早起杀鸡,叫做打牙祭,在启明星快要罗时,通常在5点到6点时间。

起床烧开水,堂屋点上香灯,准备好一把菜刀,准备好一碗盐水,然后把准备好的老公鸡,必须是已经打鸣的公鸡,拿到堂屋对着家神作揖三个,然后杀了,那一把纸钱粘上鸡血,然后就开始拔毛等一系列操作,把鸡肉弄好后,开始炒,鸡肉超黄然后放辣椒一起炒,直到辣椒有香味,开始加水炖煮,这一波下来,时间也大概已经天亮了,然后煮饭,亲戚上门来了,就开始用鸡头鸡脚和鸡内脏去家神面前供奉,供奉泼水饭完成后,大家就一起开锅吃饭啦。

在砍鸡肉时鸡腿通常是不能砍断的,到吃饭时水要是啃了鸡腿,就得把剩下的骨头拿给父母去看,鸡腿骨上会有黑点,黑点越多代表来年越发达,一个黑点代表一千。

吃完饭,来拜年的亲戚就围在一起唠家常了,通常都会谈谈各家这一年来的收入或者家庭成员的发展状况,生意或者农回事。

最后大家都会谈谈每年开年后该干什么,必须干些什么,就是一个新年的计划。

我的家乡过年初二就是这样过的,不知道你家那里是怎么过,可以谈谈你家乡的情况


岁月三农


我的家乡在青岛,每年的腊月二十八我们就会回老家准备过年🧨作为儿媳的我提前收拾家 备年货,除夕早上一睁眼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每年准备满满一大桌子菜,吃过年夜饭初一 一早就开始拜年,初二走亲戚,姑家. 姨家,舅家,都去拜年..

初三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可作为儿媳的我,还得准备饭菜,因为我老公姐姐们都回娘家,所以就牺牲了我准备饭菜……

我正式回门的日子是初四,所以说呀,女人结婚就没有了自我,就连回娘家的日子都决定不了....



青岛老王杂货铺


在我家乡大年初一跟父母在一起过年,初二要上丈人,就是回娘家,初三到姑姑家,舅舅家但不一定吃饭,初四姨姨家,必须吃饭,初五回家和父母在一起。初六各表亲走走。一直要走到十几吧。十五要去娘家过的。


Delusions.


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二这天都要回娘家。过去一个女人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是属于男方那边的人。但是在大年初二这天,女方是一定要回娘家的,似乎是雷打不动的约定。如果有的不能当天回去也要找个机会补回去。这天也是女方最开心最扬眉吐气的一天,带上丈夫,领上孩子,拿上礼物回去看望父母,别提多高兴了。
这天,拾趣的丈夫都要表现得好一点,也是展现经济实力的时候,当然因人而异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惹老婆不开心,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对老婆极其家人最好的尊重。其实,带上老公孩子回娘家本身就是最好的看望,让父母开心,放心,这是真正的意义。当父母看到出嫁的女儿生活的很好,富裕,小俩口恩爱,一家三口人快快乐乐,和和美美的便感到很欣慰,也就舒心了。


在农村里这天非常红火,大家本乡本地的都熟知,人们也议论着,瞧,张家姑娘回来了,人家那女婿多俊,又有钱,是开着宝马回来的。听说孩子在外地念大学,有出息,一年得好几万呢。你看李家,那姑娘听说离婚了,日子过得恓惶……云云。就是过得寒酸,不富裕。日子苦的意思。虽然难免被人议论或者羡慕,但最终没有恶意。所以初二回娘家的姑娘,小媳妇们都要精心准备着,不仅是穿戴,还有考虑礼物。这时作为丈夫的就有为了媳妇儿的面子而大显身手了。哈哈,这里只是说大部分人,也有免俗的。
而其实,这只是当事人的想法,至于每家父母都是盼望能看到女儿幸福就好。初二,回娘家,沿袭的是习俗,难忘的是父母恩,是亲情,是爱,是思念,是远方的那份乡愁。


娱乐甜点心


这一天中国各地汉族同胞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回娘家都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

习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习俗二: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样菜,上列几种均在其中。

习俗三: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习俗四:“食日昼”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被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跪射俑


你好!

大年初二有什么农村习俗?

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传承了很多文化,习俗,所以过年也有很多讲究,像外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吃团圆饭等,既然过年不能够回娘家,怎么什么时候回呢?


年初一是春节,春节自然要在自己家里过了,所以年初二就是走亲戚串门拜年的日子,年初二也是跟媳妇回娘家的时间,这一天,店面门市开始开放,市场集市非常热闹,因为走亲串门,回娘家的人也多了,大家要买上一些礼品,提上一些水果,由于媳妇娘家自家养了鸡,所以我们就不用买鸡,可以买一只大鹅,就这样带上媳妇,带上娃,一家人开开心心去串门,回娘家拜年了!


回到娘家,在进娘家门前,岳父会放一串鞭炮,意思是大吉大利,喜迎贵客,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外人,所以要想客人一样招待,然后免不了就是喝茶,打牌了,聊天,然后岳父岳母会不停地忙碌,做好吃的,有时候会把我们带去的鹅给炖了,然后长辈会给小孩派发压岁钱,记得刚跟媳妇结婚的时候,我们也还有压岁钱,不过后来慢慢就没有了,我也不清楚什么原因,其实钱也不多,就是讨个好彩头把!吃过晚饭时不能在娘家过夜的,在晚也要回去!其实一天的时间过的很快,大部分都是花在了吃喝上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这我们湖南溆浦农村那边大年初二是结过婚的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大年初二早上带好东西水果牛奶罐头鸡鸭最主要的是带上几块腊肉和孩子们一起回娘家拜节。而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是因为农村有习俗初一和除夕在夫家也就相当于过年所以不能回去。

其实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的礼仪、孝道,希望这将这些老祖宗传下来传统继承和发扬光大。


湘野柒月


年初二,回娘家

按习俗

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

回门会把娘家吃穷

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

(吃!吃!吃!放肆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